基于课堂思辨的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21-01-13 19:29张丽双庄怡清
考试周刊 2021年99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学生

张丽双 庄怡清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创新性意识、道德意识以及基本的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過程中的主体性意识,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思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效果。基于此,围绕课堂思辨教学过程对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同时对于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课堂思辨;学生;法治素养

一、 传统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教学因素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日常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夯实学科学习基础,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时提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内容渗透到日常课程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思辨中循序渐进地提高思想道德意识,促进法治素养的发展。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实际性的教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对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当前,影响学生法治素养的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辨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当前,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主要是学生在课堂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在参与探究学习和思辨的过程中并未形成相应的思维意识,学习过程只是通过机械的记忆和背诵,去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造成这种教育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是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课程教育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应用进行有效的关联。学生的学习思维仅仅停留在学习层面,而缺少实际应用的意识。就这一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也只是机械地记忆相关的知识要领,并没有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而影响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教学过程学生主体性意识薄弱,思辨学习互动有效性较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日常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以教师讲授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小学教育活动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基于小学生实际学习特点,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以此为据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会大大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辨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时,只需要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记忆和吸收即可,缺乏有效的探究学习和思辨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点,但是就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法制素养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学习习惯,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更谈不上促进法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 基于课堂思辨教学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奠定思辨学习基础

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特征。通过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个人发展,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社会的意识和形态。对于小学生学习发展而言,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法治意识,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才会深入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创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教师教学角度来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立足课本教学资源认真研究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特征的课程教育内容,结合社会及生活中的实践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的分析和思考辨析中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从学生角度而言,应当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联系,能够准确地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及假恶丑。例如,新闻话题中“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思辨。在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方向和观点进行适时的引导。通过学生辩论分析,教师科学指引学习活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现象自己有义务去帮助老人,但是同时也应当学会用合理的方法去保护自己,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实践中奠定思辨学习的课堂基础,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构建课堂思辨教学情景,活化学生法治思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知识本身具有的说理性特征,使得小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时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会产生一种“如坠云雾”的感觉,对于教师单一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基于这一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在开展法治素养的培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课程教育的内容,需要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思辨课堂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进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的课程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思维品质以及法治观念的形成都源于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越充分,其学习感悟也就会越加深刻,而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为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情景教学的模式,为学生营造课堂思辨、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情景活动的学习体验中对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活化学生法治思维,在探究与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例如,在学习《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狭窄的班级空间逐步向公共场所的视角转移,引领学生在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学习基础上延伸至社会公共财物、公共卫生以及公共秩序这些内容方面进行讲解,借助常见的不文明行為指引学生进行思辨分析,如上公交车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将这些实际现象引入课堂思辨的教学活动中去,将抽象的知识教学变得形象和有趣,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体验中增强法治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学习体验,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创新课堂思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教师的教学精力,但是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并不利于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再加上传统课程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大多会采用说教式的授课方式与学生学习过程,以教师的讲解教学为主,并没有有效地主动思考和辩论学习活动。大量的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会在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在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现代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教学依据,围绕小学生实际学习认知特点多样化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思辨教学的教育优势,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强化课程学习体验,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课堂模式,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网络新世界》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时,互联网世界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它和现实生活一样,都有着自己的规则和法律制度,要想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快乐安全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学会遵守规则,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首先,教学过程中的“走出去”是指在实践课堂思辨的学习过程中立足课本基础学习内容,走进实践探究的学习中去,借助真实的应用实践活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互联网世界中所隐含的各种潜在的危险并学会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其次,教学中的“请进来”则是邀请互联网执法的相关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互联网生活的基本规则和法制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一过程,受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引入专题学习活动。借助多元化课堂思辨教学的方式,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的能力,形成正确、科学、规范用网的价值取向、法治素养。

(四)围绕案例教学进行思辨,发展学生法治素养

围绕真实案例进行思辨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真实社会案例的引入,使学生在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全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案例思辨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认知特点,将法制教育的内容融入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去,确保选取的案例贴合小学生实际学习和认知能力,保证学生在课内学习和辨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启发和教育。例如,在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时,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法律一词并不陌生,但是在生活中却很少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教师可以将社会中的热点话题、案例引入到学生思辨、学习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法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拓宽课堂教学的途径和形式,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校园欺凌的相关案例及视频,组织学生以“我是小小评论员”的学习活动对这一案例进行探讨,通过学生的辨析思考和教师的教学指引,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意识到校园欺凌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学生调皮捣蛋的问题,其背后也与法律密切相关,学生应当学会运用法律的方式保护自己,在经典案例的实践辨析中发展学生法治素养。

三、 结语

课堂思辨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知特点,带领学生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课程教育质量,将其应用于培养学生法治素质的实践教学中去,不仅可以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积极思辨和思考中内化法制教育的内容,逐步发展学生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宋西羽.打造“四有”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例谈[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7):48-49.

[2]张晓丽.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 培育学生审美素养[J].辽宁教育,2021(7):29-30.

作者简介:

张丽双,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庄怡清,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日本国民法治素养培养体系研究及启示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学生写话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