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启示

2021-01-13 22:54贾亚丽郑陶安敏
旅游纵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整合资源红色文化资源

贾亚丽 郑陶 安敏

摘 要: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中,江西省赣州市、陕西省延安市、山东省临沂市积累了许多可复制推广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主要表现为加强遗址遗迹资源的收集建档与研究利用、修缮基础设施、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主体。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整合资源;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度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项研究课题(WFSK2021062)。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中,国内涌现出一批先进地区,积累了许多可复制推广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启示。

赣州市又称赣南,地处江西省南部。赣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共有革命遗址775处,约占全国登记总数量的2.3%,被誉为“红色故都”。赣州市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南方游击战的主阵地,是苏区精神的诞生地。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中,赣州市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工作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赣州市已经完成了3次文物普查,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数量、种类、保护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整理、归档等,按照“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的“四有”工作体系,对已认定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细致管理[1]。赣州市还深入乡村,对重点红色村庄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老红军、烈士遗属等形式,搜集整理红色故事和红色村史,建立红色村史馆,为红色精神传承筑牢物质基础。

(二)注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制度建设

赣州市注重地方性法治建设,对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有效的补充。赣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意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2014—2016年)《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等制度和法规,对非文物类革命遗址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三)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赣州市整合本地區相对比较集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特色小镇建设、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等结合,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整合散落的革命遗址遗迹,推出红色经典体验之旅、共和国摇篮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全国游客前来参观[2]。以宁都县小布革命遗址群为依托,打造了宁都小布红色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不但充分发挥了红色遗址的教育作用,也实现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保护革命遗址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延安地处陕西省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有革命遗址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在全国首屈一指,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延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首选高地

延安构建大培训格局,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依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市委党校、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等公办骨干培训基地和广大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培训以研学旅游和红色文化体验为特色,培训机构根据游客的客源、年龄、停留时间、培训主题等要素,灵活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实现专题课、现场教学、微党课、红色故事会等教学形式的“菜单式”定制,串联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扩大红色教育培训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3]。

(二)重视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

延安把红色文化资源与新兴科技、文化创意等融合,挖掘延安文化、讲好延安故事、展示延安形象,增加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艺术美感。依托延安大学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延安5·23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和桥儿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孵化培育文化创意企业。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陕西旅游集团合作,策划推出了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大型陕北民歌史诗剧《延安颂》、大型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延安延安》等一大批精品演出剧目,并已实现常态化演出,使全国各地的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延安精神。

(三)大力开展红色旅游精准营销

延安从多角度发力,大力开展红色旅游营销,塑造红色旅游品牌。一方面,注重精准营销,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有针对性地推介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扩大延安红色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如延安市旅游局确立“我要去延安”的主题,组织景区、演出单位、新闻媒体、旅行社、酒店等机构,到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进行宣传推介,现场展示陕北民歌,展示延安的魅力;另一方面,加强与红色旅游城市的合作,与浙江嘉兴、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河北西柏坡、湖南韶山等地合作,推出省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山东临沂被誉为华东“小延安”,是与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齐名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以沂蒙山六姐妹、沂蒙红嫂、沂蒙母亲为代表的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临沂市有革命遗址234处,革命文物3 177件(套),是大青山突围战、渊子崖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的发生地,是《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经典红色歌曲的诞生地。为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临沂市做出了以下努力。

(一)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机制

临沂市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机制的建立,制定了《临沂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摸排全市范围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概况,摸清馆藏革命文物和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基本信息,公布了重点抗日战争遗址共201处、红色堡垒村(镇)85处;出台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对红色文化进行专项立法的地级市;颁布了《沂蒙老区红色精品线路建设规划》《临沂市推进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促进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二)推动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独特。临沂市依托红色资源,彰显沂蒙特色,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打造红色研学基地。临沂市评选了“全市十佳红色研学基地”,命名了一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蒙阴县孟良崮景区、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王羲之故居等入选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策划推出青少年研学游、重走沂蒙山红色游、沂蒙红色经典游、军事游等特色研学精品线路。另一方面,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临沂市策划推出“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沂南县青驼镇大冯家楼子村、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费县薛庄镇马头崖村等16个村庄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红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要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赓续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相关机构,而是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4]。一方面,在研学培训中广泛采用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吸纳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的居民加入教学服务中,负责提供培训接待场地、提供午餐、出售土特产等,当地农民在参与过程中,耳濡目染红色文化,激发了心中的红色情感,同时也增加了收入,更加坚定地知党恩、跟党走[5]。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红色运动会、“小小红色讲解员”培训班、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等活动,把红色沂蒙精神深入当地百姓心中,巩固红色文化传承的群众基础。

(一)加强遗址遗迹资源的收集建档与研究利用

文物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建档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基础工程,要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普查,走访革命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家等,加强遗址遗迹资源的发掘和保护。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依托党校、高校、红色场馆等研究资源,搭建专家智库,加强学术交流,形成研究合力,鼓励文艺创作,多渠道传播红色文化。

(二)修缮基础设施、提高展陈水平,打造红色文化的展示窗口

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都远离市区和交通要道,遗址遗迹自然留存,亟待抢救性保护。要实施遗址遗迹修复提升工程,视情况修缮或重建革命遗址。在建设展示场馆时,要抓住本地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建设特色纪念展馆,避免各地展馆展示内容大同小异的情况。要提高展陈水平,通过嵌入数字化、高科技等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打造精品主题展馆,让静止的遗址遗迹“活”起来,增强红色文化精神的感染力和传播力[6]。探索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云”工程,依托互联网建设红色文化“云”博物馆。

(三)整合红色资源,串联红色景点,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要统筹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倍增效应。通过整合,把散落的红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确立红色旅游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地位,推出红色经典旅游线路,把分散的小景区整合成大景区。将“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融合,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风光游、历史文化游、生态康养游、休闲娱乐游等旅游形式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红色主题公园、红色特色村庄和特色小镇,提升红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四)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的作用

筛选遗址遗迹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市委党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机构的教师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对共产党员和群众进行地方党史和市情教育。筛选红色文化深厚、交通便利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还原革命斗争中的艰难场景,增强教育培训或研学旅行的体验性,将红色景点与自然风光、民俗体验进行串联,增强教育培训或研学旅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地方政府的统筹规划。一是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理顺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等相关事项,明确各级政府的保护责任。二是要解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多头管理的问题,成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办公室或类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合作。三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对全市范围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进行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城市的总体形象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遗址遗迹的具体保护利用方案等[7]。

(六)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打造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主体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首先,地方政府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地方法规、规划配置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等。其次,文化和旅游相关企业负责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传播红色文化精神、拓展当地就业渠道。再次,當地居民要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学习传承当地红色文化精神,做好红色文化的宣传员。最后,鼓励中小学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如邀请优秀共产党员、老红军讲述红色故事,邀请专家、学者讲述共产党的历史,编辑出版《红色故事会》,举办“小小红色讲解员”大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学生通过听红色故事、读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充分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1] 杨会清.关于“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调查:以瑞金市为中心[J].苏区研究,2015(4):119-125.

[2] 陈金泉,王军力,黄颖敏.新时代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思考[J].老区建设,2020(16):77-83.

[3] 顾玉林.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困境与出路:以达州为例[J].文化学刊,2020(12):105-108.

[4] 王建军.关于红色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J].理论建设,2020,36(6):100-106.

[5] 罗眉,王东.四川民族地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探索:基于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调查[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0(1):5-11.

[6] 刘晶.上海、广州、赣州红色革命遗址资源利用的经验启示[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9(6):51-54.

[7] 孙卫春,苗芳.榆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9,9(3):58-62.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整合资源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