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分析

2021-01-13 22:02真玉苏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员信息化

◆真玉苏

一、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一)会计审计风险概念

会计审计风险通常是指对财务报表中的重大的不实事项在审计中未能发现或者产生错误判断而出现错误的风险。审计风险概念复杂,分析角度不同概念会有差异。常见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会计师鉴定公允的财务报表,没有完全依照会计原则客观反映被审计部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种是审计会计师结合市场实际状况分析认为存在风险的会计报表,但是误差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之内的,例如固有风险、检查风险等。

(二)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1.市场多元化发展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大幅度增长。在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不断丰富,企业会面临更多的机会,不仅国内业务增长,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更加频繁。因此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内容繁杂,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要考虑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分析项目的投资风险和经济收益。工作面加大,审计会计师工作压力就大,对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作出科学预判,所以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因素就增加了。

2.信息时代市场变化快,企业审计系统预见性不足。企业对会计审计的需求在增加,但企业自身关于信息化审计的研发水平却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审计软件和财务软件无法有效配合,导致收集审计数据受阻,无法及时发现财务数据中的问题。因此信息化审计系统需要完善与创新。再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固有风险,检查风险等,只有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利用经济学理论降低财务风险。

3.企业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需要提升。会计审计人员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从业时间久的容易形成既定思维,实际工作中会凭借工作经验处理问题,思想僵化,不灵活。再者就是,新入职人员对审计工作模式了解不深,工作很难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构建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后,对审计工作人员又提出新的专业要求,不仅要熟悉审计工作,还要熟练应用网络计算机,所以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问题也会间接加大审计业务的风险。

二、构建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信息时代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模式和经营状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被审计对象的传统经营状态已经转变成为信息化管理的状态,经营风险呈现多样化、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会计审计部门必然要加快建立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步伐,否则无法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素,使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信息化审计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快节奏的工作交易模式下,会计审计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信息化审计管理模式实现了用现代科技代替人工操作的模式,不仅能快速完成数据汇总、统计、分析,也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潜在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信息化审计工作效率高,能拓展检查范围,有效降低监督风险。当下,企业中存在经营节点多,审计工作量巨大,内部专业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所以要展开大规模全方位的审计检查很难实施。在信息化审计系统内就可以利用多种监督、检查方法实时进行动态监控和检查,同时可利用疑点筛查的方式,查找企业控制的薄弱环节,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三、信息化审计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企业会计审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管理模式后,实际上配套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是经过实践检验后,不断完善起来的。因为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审计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无论是企业管理部门,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要重视、给予协调支持。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市场发展状况,以及会计审计工作运行情况,完善会计审计原则,针对信息化审计工作特点健全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化会计审计建设稳步发展。其次,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流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整合,将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成紧密相连的业务链。大型企业呈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特点、经营内容和财务数据复杂,信息化审计系统将业务流程、销售、生产的基础数据、人力物资、财务管理等各项信息整合成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审计管理体系构建要具备前瞻性、标准化、持续性,集成与共享一体的管理体系。最后,加强信息化审计相关业务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尽可能让企业各部门熟悉并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好内部结构职权调整,保证审计工作与不相容的职务和工作分离,使审计工作能独立进行。

(二)信息化审计系统对固有风险、检查风险加强控制

信息化会计审计系统中,计算机软件稳定性、录入误差等因素会造成初始信息准确性存在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中以往的单据、凭证等都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存储,无法判断真假;数据信息保存后存在篡改、丢失的风险。所以信息化审计管理系统产生新形式的风险,要加强对这些风险因素的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把风险降到最低。完善以下方面:一是升级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系统的配置,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二是加强软件系统的研发,检测及时修补软件系统的漏洞;三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要把职责权限划分清楚,把职务严格划分,落实责任到人;四是法律层面明确规定保护数据信息和网络业务的安全性和隐秘性。此外,企业要定期对信息化审计系统运行体系进行检查考评,全面、系统评价信息化会计审核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审核内部规则制度的合理性保证信息化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1.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是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前提。构建信息化审计系统,首要工作是培养审计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应用操作软件,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审计人员交流学习,使他们迅速掌握信息化审计流程和操作方法,从而快速上岗。再者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一方面及时吸收年轻人才,不断优化会计审计工作队伍,另一方面高校研究的新技术和知识能快速应用到企业会计审计实践当中,加快企业信息化审计改革进程。

2.引导审计人员思想教育转变工作理念。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培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自己工作的现实意义,了解如何通过正确途径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保证审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符合现代审计工作需要。新型工作模式下,工作人员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敢于创新开展头脑风暴,对信息化审计岗位中的新问题和潜在风险能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办法。建立主动服务意识,现代会计审计不仅是为了监督检查,也是为了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服务。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与法律意识,能及时应用正确的手段控制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

3.完善奖惩激励措施和绩效考核办法激励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计审计人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需要通过完善的奖罚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企业奖罚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激发审计人员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效保证会计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4.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审计中的创新应用。会计审计工作复杂,但要求准确性高,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电子表格、数据库、大数据等技术能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准确的收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复算和分析。这些常规应用和传统手工操作相比较提升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作为审计工作人员,要探索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审计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不断地完善信息化会计审计工作。例如,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立数学模型,筛查财务数据中存在的业务疑点。这样虽然企业财务总账、科目汇总、明细表、凭证等看着是一堆庞大的数据关系,但是利用信息化疑点分析查证系统就能快速发现疑点,只要将异常部分作为工作重点,快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就能高效完成工作。其次像审计抽样计算分析工作也一样,同样利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抽样条件,选择不同的抽样范围就能快速、正确的计算评估数据。所以作为审计工作人员,要活学活用,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就把信息化技术在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发挥到最大,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语

现代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机遇和风险并存的生存环境中,完善会计审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审计体系,对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作为审计从业人员要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员信息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