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研究关键要点

2021-01-13 22:02曾碧华刘公保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信用

曾碧华 刘公保◆

互联网金融主要指的是将大数据、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将其广泛的应用到金融领域而形成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普惠金融主要是指为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主要面向的是一些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确保其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在消除贫困、缩减城乡差异、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我国金融体系构建和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在促进普惠金融体系构建、解决农村金融难题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相关人员需要对此有所了解。

一、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平衡矛盾问题。例如,金融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金融覆盖率低、信息不对称、信用环境差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农村地区还还存资金短缺、信贷配给效率低、融资模式单一、金融服务机构缺乏、基层金融网点比较少等问题。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则需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一)金融服务基础薄弱。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薄弱。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如农村地区的收益十分的不稳定,自身的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相关政策体系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所采用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农村的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数量、规模、地域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对其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金融需求。此外,很多农民、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融资模式单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大的问题,金融的便利性不足,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增加普惠金融发展的难度。

(二)金融市场信息渠道缺陷。很多一部分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都受限于信息渠道窄、信息不对称,进而对信贷配给造成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我国很多地方的制度机制、信息渠道还有待完善和优化,很多金融机构和部门无法全面、及时的获取和掌握信贷需求方的信息数据,无法对其信用、资产负债、贷款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往往会采用提高贷款门槛的方法规避自身的风险,进而对信贷配给造成不利影响。很多低收入群体、农民、中小型企业无法享受到同等的金融信贷服务。这与普惠金融的原则和理念是相违背的,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造成了影响和阻碍。

(三)金融市场风险机制不健全。当前,农民、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抵押资产的方式获取金融服务,但具体实施中产权不清、市场估值体系不完善、价值波动等因素很可能对抵押效力造成影响,导致金融机构不认可所提供的抵押物,无法获取相应的贷款。而且,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担保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效率不高,一般采用的是互助联保模式,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有信贷需求,但是社会资本不足的低收入群体是被排除在外的。此外,保险担保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四)金融市场信用环境问题。在不断发展中,我国的信用危机意识更强,依托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等,基本建立了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但是,很大一部分农户、低收入群体的公共信用意识不强,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守信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在信用评价的时候,采用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不适合,难以全面、准确的把握信用信息。而且,我国的信用惩戒、失信行为惩罚、信用激励相关的制度机制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二、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强调实现大数据、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在不断发展中互联网化金融的类型也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多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形式。而且,互联网金融创新了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具有高效低耗、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特点和优势。从某些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契合了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些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在促进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改善金融基础条件。互联网金融创新了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其发展极大的拓宽了农户、中小型贷款者融资的渠道。借助网络平台等进行融资,可以实现网络平台在线交易,打破了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有效的破解了农村金融发展金融服务机构缺乏、基层金融网点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能够更方便的为中小型贷款者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解决其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同时还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加快了金融市场化进程。

(二)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极大的方便了资金流通和支付,方便各项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等特点。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量、规模大,交易数据、金融产品比较多,需要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大规模互联网金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极大的规避了信息不及时、信息延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时也能全面的反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用户、交易、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情况,进而对用户提供理财、保险、支付、网络贷款、虚拟货币、网销基金、电商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业务,极大的增加了接受和享受平等金融服务的机会。

(三)有助于改善信用环境。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方便全面的获取和分析广大用户的征信信息,科学的作出信用评价,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信用体系,降低农民、中小企业与信贷抵押物、担保的依赖,有效的缓解因抵押担保不足而产生的金融抑制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夯实互联网金融基础。要不断的夯实互联网金融,确保其良性发展。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规范。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基础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推进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二者的协调发展,以确保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作用、优势等得以最大化的发挥。例如,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我国的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等的运作机制和流程;重视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规范金融发展和各项行为,确保监管相关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要强化行业自律意识;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搭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重视加强相关方面的人才建设等。

(二)健全和完善金融防范体系。在推进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做好金融防范工作,规避和减少各项金融风险造成的影响损失。要对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各类潜在风险、发展趋势等有基本的掌握和分析,对互联网金融活动、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用户等实施全面、动态化的监测和预警。重视做好风险评估和分析工作,及时识别、判断和防范各项金融风险问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平台,规范操作的程序,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科学设置准入标准等,促使金融市场的行为更规范。

(三)加强征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除了完善制度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征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依托大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金融信用体系,将农民、中小企业等纳入征信系统。要强化农民、低收入群体的公共信用意识、守信意识。并完善我国的信用惩戒、失信行为惩罚、信用激励等方面的制度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为有效的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我国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和重视,积极的推进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工作的落实,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充分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推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信用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