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梅
(河南省南乐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南乐 457400)
控制猪群疫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免疫接种,使猪群对病原产生抵抗力。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随着疫苗预防接种的推广,不断发生各种疫苗免疫失败的现象。猪群虽然也进行了各种疫苗的接种,但是当疫情暴发,往往发现接种的疫苗不能保护猪群免受侵害。为此,本文分析了疫苗免疫失败的各种原因,并提出相依的措施,以期能够避免猪群免疫失败现象的发生。
1.1.1 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的某些病毒性疾病,比如常见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失败,这些疾病的病毒能够降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杀伤病毒的能力,进而使猪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弱甚至消失。此时的猪只机体接种疫苗,通常会因为免疫抑制而导致接种免疫失败[1]。
1.1.2 疾病的病原发生变异 一般地,疫苗针对的是一类或几类血清型的病原,而这些病原通常是已经研究清楚的,而且结构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在某些条件下,这些病原会发生变异,导致血清型发生变化,或者病原的毒力大大增强。这些变异的病原一旦侵害猪群,以往的疫苗通常是不能保护猪只机体免受伤害,从而发生疫苗免疫失败现象。
1.2.1 疫苗质量或稀释液问题 如果使用的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本身质量可能有问题;疫苗虽然质量合格,但是在运输、保存等环节出现问题,比如没有严格按照冷链运输,或者本来应当冷冻保存却在2~8℃环境下冷藏保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疫苗失效,进而发生猪群免疫失败;疫苗的稀释液质量不合格,或者质量合格但是被污染或使用不当等等也同样会导致免疫失败。
1.2.2 疫苗之间相互作用 给猪机体同时使用两种疫苗,尤其是两种活疫苗,常常会导致免疫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两种活疫苗在机体内能够相互影响,导致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或失败。比如,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就能够影响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
1.2.3 疫苗血清型与猪群流行的不一致 猪的某些疾病病原有很多血清型,甚至有多种血清亚型[2]。这些血清型之间并没有交叉免疫反应,如果为了预防某种血清型的病原,但是却使用了其它血清型的疫苗,结果只能是免疫失败,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效果。比如口蹄疫,目前已经发现A、O、C、亚洲1、非洲1、2、3 七个主型。各型之间并没有交叉保护,如果在主要流行O 型口蹄疫的地区使用A 型的口蹄疫疫苗,通常会发现疫苗不能发挥保护作用。
1.3.1 遗传性因素 猪只的免疫系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猪品种不同,其对同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也各不相同。有的品种或者个别猪只对疫苗免疫应答敏感,而有的则对疫苗反应迟钝,先天性的免疫力低下。对于先天性免疫力低下的猪只进行疫苗免疫,通常导致免疫失败。
1.3.2 应激因素 猪应激时,常引起疫苗免疫失败。因为猪只应激时,机体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这种激素可以对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造成显著的伤害,而且还能抑制巨噬细胞,分解IgG。所以疫苗免疫的时候,应当使猪群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避免冷热刺激、湿度过大、驱打、运输或更换饲料等因素造成猪群的应激。
1.4.1 制定免疫程序时没有考虑母源抗体的因素初生的仔猪可以通过初乳从母猪那里获得足量的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可以有效地保护仔猪免受多种病原的侵害,但同时也能对抗灭活疫苗,使得疫苗免疫失败[3]。所以在制定猪群的免疫程序时,一定要考虑避开母源抗体的因素。
1.4.2 制定免疫程序时没有考虑当地疫情流行情况 制定猪群的免疫程序应当考虑当地疫情的流行情况,否则将会导致疫苗的免疫失败。某些呈现流行甚至大流行或暴发的疫病,要适当的加大相应疫苗的免疫剂量和次数。而对于那些散发或点发的疫病,可以适当减少相应疫苗免疫的次数。
1.5.1 滥用免疫抑制性药物 某些药物能够作用于猪只机体的免疫系统,甚至可以抑制机体对病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比如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等可以抑制机体的淋巴细胞增殖,从而抑制疫苗的免疫效果。
1.5.2 营养因素 猪群的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猪群免疫力的高低。营养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或多种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时,将会极大地影响猪只机体的免疫应答。有研究表明,维生素A 缺乏时将会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导致机体内淋巴细胞数量降低;同时还会影响机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体内B 淋巴细胞生产抗体的能力[3]。
1.5.3 霉菌的影响 霉菌分泌的毒素可以损害猪的肝脏,引起肝细胞的变性甚至坏死,同时还能引起机体内淋巴细胞出血、损害机体多个免疫器官。当猪群采食已经发生霉变的饲料,此时进行疫苗免疫,通常将导致疫苗免疫的失败。
猪群进行普防后,要动态监测猪群的抗体水平,以发现疫苗的免疫效果。对于那些抗体水平低,经过补防后,依然携带大量病毒且抗体水平低下,极有可能是带有强毒或野毒的猪只,应当及时淘汰,逐步地净化猪群。
为了保证疫苗的质量,应当向正规的生物制品企业采购疫苗。购买后,应当严格遵循冷链运输规定。同时按照疫苗说明进行冷藏或冷冻保存。在使用疫苗时,首先检查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密封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等现象。使用的时候,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进行稀释、注射等操作。
应当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为猪群提供一个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疫苗免疫前后,应当避免转群、驱打猪只、更换饲料等可能导致猪群发生应激的行为。
为了提高猪群的整体免疫力,应当为猪群提供营养丰富且全面的日粮饲料。应加强猪饲料的质量控制,避免饲料发生霉变。饲料应当有针对性地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使猪群获得充足营养,增强整体免疫力[4]。
应当根据当地疫情的流行情况、猪群的日龄、健康状况、母源抗体水平等多种因素,制定符合猪群自身的疫苗免疫程序。制定好的免疫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猪场要定期监测猪群的整体抗体水平,及时调整猪群的免疫程序,即调整猪群的免疫种类、次数和剂量。
在疫苗免疫前后一周左右,应当避免使用各种消毒药,尤其是避免带猪消毒。还应当避免猪群整体的药物保健,避免使用对机体免疫应答有影响的药品,例如四环素、氟苯尼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