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莉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一谈到作文就害怕,不知道如何下笔,感觉无话可写。为了让他们消除写作的恐惧的心理,让他们从“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索研究的。本文从创设条件,激发兴趣;丰富生活,有话可说;指导观察,积累素材和打好基础,稳步发展是个部分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想法。
关键词:写作兴趣、丰富生活、指导观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一、创设条件,激发习作兴趣。
当你去完成一件你很不乐意做的事时,你会觉得这件事很难。小学生完成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学生在毫无热情的情况下去完成“任务式的作文”时,作文的难度相对就加大了。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是十分必要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为教师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强化兴趣教学。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能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次作文课,我带学生到小花坛观察植物,雨后的各色花朵娇嫩欲滴,一尘不染,与同学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灵相得益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十分惹人喜爱。此种美景,深深地打动着同学们的心,又因身临其境,写作的时候自然热情高涨,不仅完成得快,而且语句也生动,内容也充实。二是在命题上做文章。好的命题,能够唤起学生过往体验的命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反之,一个平淡无奇、老套呆板的题目会令学生热情骤减。
二、丰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陶行知曾说“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如果让学生整天呆在教室里,教师只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那是空中楼阁,学生势必兴趣缺乏,言之无物,诉之无情,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思想压力增大了,未写先怵,就形成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对作文概念的理解上必须在讲清作文的本质特点的同时,应该丰富学生的生活,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积极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录下来。如春天到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三月份,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如开展校园护绿行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家长朋友进行护绿调查。大家惊讶地发现,原来破坏绿化的行为就在不经意之间。学生人人发出号召,用稚嫩的小手写出了一句句心声: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大家要珍惜呀!行动起来,救救小树吧!……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句话,可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环保的呼唤。长此以往,定然会唤醒学生写真话,写想说的话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文的本质特点,“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不吐不快”这才是作文的原点。
三、指导观察,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在心理学的书籍中我曾经看到,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感知而获得的。由此可見,学生只有细心地有目的地感知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大量写话素材。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缺少思考。因此,就要求我们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我就在平时课外作业中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亲手在花盆中种大蒜,培育绿豆芽,定时做记录;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养两条金鱼,定时喂食。空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大蒜、绿豆发芽了没有,小蝌蚪变样子了没有,金鱼一次需要喂多少鱼食,金鱼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并随时指导观察方法,过一段时间后,我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果不其然,很多学生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蝌蚪的样子,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有的学生详细记载了大蒜、绿豆从种下到发芽经历了几天时间,叶子颜色的深浅变化……通过细致地观察,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四、 打好基础,让学生稳步发展
作文训练,其实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学会审题、确定中心思想,懂得布局、谋篇,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写起作文来难度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作文要从打牢学生的基本功入手:一是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促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做到文从字顺,意思表达清楚。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二是指导学生写好短文。如仿写片段,写日记,写随笔,续写故事等。在指导练笔时,根据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以课后练习为依托,将课堂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练笔中,真正落实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三是对学生进行分段、布局、谋篇和确定中心思想的训练,课本就是很好的范例,在平时的阅读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这样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断加强,而有了一定基本功,学生作文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思维,不断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渐渐地爱上写作,乐于写作,乐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