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佩娟
【摘要】教师在转化“潜能生”时要认识到:注重培养“潜能生”的心理优势是转化的桥梁,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转化“潜能生”,并给予帮助和关爱,树立全新的、激励的评价观念,让“潜能生”在爱的眷顾下茁壮成长。
【关键词】潜能生;心理优势;了解;关爱;帮助;转化;茁壮成长
又到一学年的尾声,教师们在反思总结时,提到最多的是“潜能生”三个字。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不断变化着的。任何一个班里都有潜能生,潜能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潜能生”的名称演变彰显着教育的爱、用爱激励“潜能生”的进步和让“潜能生”在爱的眷顾下茁壮成长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与教育同行共勉。
一、“潜能生”的名称演变彰显了教育的爱
自从美国教育专家柯克(S.Kirk)在1963年提出学习障碍的概念后,“学困生”的研究一直是老师所关注的重点课题。“潜能生”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学生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学习成绩差,品行不良,在集体中表现差,未能达到学校规定之要求的学生。过去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差生”“双差生”,现在叫“潜能生”或“学困生”。虽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也去掉了学生间人为的等级差异,这些孩子也因为受到尊重而增强奋起直追的信心,彰显了爱在教育中的无穷力量。
二、用爱激励“潜能生”的进步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有自卑感、压抑感、冷落感,需要特别的关爱,需要爱的阳光洒在自己身上,照遍全身心。
(一)爱心是教育“潜能生”的关键
“学困生”缺乏自尊心、自信心,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想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需要理解信任、体贴关爱、鼓励尊重。强烈需要自尊心,需要爱的眷顾。
(二)信任使“潜能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希望老师是益友,老师应主动与其交流,帮其树立自信,健康成长。教师对学困生厌恶、责骂,其结果是只能适得其反,使他们越加自卑。他们也渴望关心和爱护,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为此,教师在闲暇时间要主动与其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后去打开这个心结,要帮助他们找到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要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这些优点,并指导他们采用相关的方式方法去克服自身的缺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次次交流,但学困生会深深的感知到:老师还是关心我的,老师没有抛弃我,我也有优点,我不能放弃,我也要积极进取等等。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他们不会再像往常那样自卑,会懂得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快乐。
(三)“潜能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事实上,对老师感情最深,最持久,感激最多的学生大多是昔日的“学困生”,足以证明,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和帮助,是雪中送炭,其影响深远。
三、让“潜能生”在爱的眷顾下茁壮成长
(一)了解是转化的基础
教师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态,花较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热爱和关心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给他们以自信和勇气。万不可伤害其自尊心,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惩罚他们。就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教师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到学困生的微小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知心朋友,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一旦生活上有困难时,应及时地帮助进行解决,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某,这是我们班典型的“后进生”。 9岁,父母离异,现和奶奶住在一起。她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排斥她,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喜欢捉弄她,所以她给人感觉较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常有抄袭现象。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对吴某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吴某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她的父母已经离异,现在这种与其她同学不协调的地位,使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她,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而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长此以往,她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劇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内化。
(二)培养“潜能生”的心理优势是转化的桥梁
“潜能生”是学习生活中的弱者。如果老师漠然置之,不能主动热情地接近、爱护他们,就会在客观上把它们推向反面。人民教师应从“弱苗多施肥”的农谚中得到启示,借鉴农民的做法,更多的关注、理解、爱护、帮助“潜能生”,倾注更多的爱。针对吴某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吴某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他工作才能开展。在征得家长、科任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帮助下,我展开以下工作:
首先,降低学习目标,让他也能体验成功。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针对吴某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她的学习成绩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具体做法为: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根据对她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她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很差。对此,我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她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她共同制定了相对其她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做基础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抽空听写课文生字。目标的接近,使她有了试一试的信心。2.对她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她实现目标。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为此,我协同其他任课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她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吴(下转第15版)(上接第10版)某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她,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果然,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以及老师在平时所进行的小测验或者听写、背诵等,尽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但较以前进步是明显的。3.对于她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有了成绩的进步,哪怕就是一次听写情况的好转,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她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让她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使她增强了信心,提起了学习的兴趣。
其次,引导她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信心。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我把精力集中到解开陈某心头之结上来。因为,尽管她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差,再加上她仍会偶尔产生自卑的心理暗示。此外,我还通过与她外婆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让她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加上学习上略有进步,她显得较以前自信多了,偶尔甚至有点洋洋自得起来。
最后,引导她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因此,在吴某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她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遭遇挫折,并鼓励她发挥自我作用,摆脱知难而退、对现实一味逃避的心理。而这些无疑中增强了她的耐挫力。反复几次下来,不仅保持了起自信心,也是她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通过吴某的转变,使我感到,在当前“潜能生”转化工作中,除了需要我们对于她们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多的真诚和宽容,还特别需要我们教育者思考的恐怕是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注重培养“潜能生”的心理优势,让她们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三)树立全新的、激励的评价观念
教师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潜能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坚持激励性。既不能“一俊遮百丑”,也不能“一坏百坏,一无是处”。不以分数论英雄,要全力消除分数对学困生的压力,使他们轻松地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奔跑。要注重对“潜能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运用延缓评价的方法,实现评价多样化,把自尊心、自信心这份人生无以替代的最珍贵的厚礼送给学生。
四、結语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不断变化着的,转化“潜能生”的工作是教育者无法回避的。教育者只有对“潜能生”充分了解,热情帮助,公正评价,激励赏识,科学教育,给予大爱,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潜能生”在爱的眷顾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2]高洁.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论文[J].中国学术期刊网,2014.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1978,06.
(责任编辑: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