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大学体育课学生评教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

2021-01-12 07:31赵同庆巩晶晶盛建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评教指标体系体育课

■赵同庆,巩晶晶,盛建国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学生评教是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一环,对教师的职称晋升、教学奖励等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目的是以学生视角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执行中却由于评教指标体系的原因出现了种种错位,使得学生评教工作的初衷并未有效达成。新时期在本科教育强调“四个回归”的背景下,如何科学构建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体系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不适切性

不同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学生进行评教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对应的评教体系。大学体育课程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教学效果的综合性特点[1],但是目前学生评教体系中仍存在一些教师板书设计、理论讲解通俗易懂等与大学体育课程特点相关度低的指标,导致学生在评教工作中机械式的“一刀切”现象,最终的评教结果不尽如人意。

(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误读

高校教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了高校的育人宗旨,学生评教工作也赋予了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权利,使其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来。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客观能力,学生在体育技术技能学习时是增长能力的过程,且由于体育学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身体实践进行,通过其他途径很难进行自学,这是体育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学生是否有能力判断教师教学计划执行、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设计合理性、教师示范的标准性等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以学生为中心”不能盲目,忽视学生的“权”与“能”之间的匹配度,而应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设计评教指标体系。

(三)学生评教结果的过度应用

学生评教结果受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制约,而评价指标体系与学生能力之间的错位导致评教结果的客观性不足,在各类教师评优评奖中学生评教结果却举足轻重,导致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是否应该作为衡量条件存疑,因此在教师职称晋升与各类教学奖励中学生评教结果应结合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结果综合权重。

二、学生评教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学校体育的思想由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逐步过渡到以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主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环节其指导思想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核心素养框架已经在诸多国家相继建立,为各国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念支撑和依据,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已经将发展核心素养纳入到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之中,并且在体育课程规划和目标中渗透并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即核心素养既是培养目标,同时也是评价的标准。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我国也正在研究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教学中[2],大学体育课程应将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单元设计、学生考核、学生评教等进行改革,以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引领课程构建,体育核心素养具体可划分为六个要素,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3]。最终通过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此,学生评教体系设计也应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为理论依据。

三、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体系的构建

(一)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体系构建的原则

1.工具性原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的目的是应用于教师的职称晋升及各类评奖评优工作,对教师的利益影响巨大,但原有评价系统忽略了学生在认知、学术、情感等等方面的能力,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难易度有偏差,不适于学生评价,因此应根据学生认知等特点构建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突出评教的工具性价值。

2.适切性原则

大学体育本身具有的特点决定与其他课程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构建新的学生评教体系应首先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特点,如学生在上课时身心两方面是否愉悦、是否通过体育课程对某些项目产生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是否有难忘的运动体验等,使评价体系的指标具有“体育”属性。

3.“以学生为本”原则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其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最直接的感受,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但在评教工作中仅仅让学生进行量化打分,而体现评教工作核心价值的评价体系构建却鲜有学生参与。因此,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的、合理的框架下引导学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确定

什么样的体育课是好的体育课?不同学者有着自己的看法。德国著名的体育学者海克尔教授认为,一节好的体育课要有如下特点:“汗、笑”;我国学者毛振明教授认为一节好的体育课要让学生“懂、会、悦”[1]。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最直观、最重要,是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参考因素!原有的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体系同其他课程一样并无区别,学生也并不具备评判相关指标如教师的教学方法选用合理等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能力等应该交由同行或督导评价来完成,因此本研究在设计构建学生评教体系过程中充分贯彻了文章上述基本原则,即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突出“体育”属性,并让学生参与到构建工作中使评教体系易于学生理解和操作,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终提高学生对评价工作的理性和重视程度。

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据,从当前仅关注教师“教”的质量,转向关注学生“学”的效果,逐步回归并凸显教育价值[4],即侧重于学生学得如何。构建由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为一级指标,以及20条二级评价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分别面向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工作人员、学生进行意见征求,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较符合”,“3”表示“基本符合”,“4”表示“不符合”,“5”表示“非常不符合”,最终排序后形成12条评价标准,具体如附表1所示。

1.关于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否有愉悦的身心体验、对体育是否有新的认识和课程思政培养为支撑。学生经常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究其原因,体育课堂沉闷、单调、枯燥是原因之一,如果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有愉悦的身心感受,说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排斥体育课。当前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要渗入思政教育,而由于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中的技战术学习、练习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互助、团队等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发挥体育育人功能,这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关于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

大学体育总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术,能够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体育文化素养,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谈到终身体育,就必须顾及运动技术,喜欢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是形成终身体育的首要条件,如若脱离了掌握运动技术这一先决条件,终身体育犹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因此大学体育课的好坏永远离不开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教师是否能够将复杂的技战术简单化,抓技战术的关键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技战术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进行练习,从而增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并在体育竞赛中勇于表现自己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依据。

3.关于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对于体育来说同样如此。大学体育课程中同样有理论知识的教学,包括健康相关知识、技战术的理论原理、个人运动处方制定等,大学体育课要让学生既“会”又“懂”,会运用技战术,懂得其中的原理,如羽毛球击球的内旋动作,仅仅会做只能处在入门的阶段,而对技术理论原理的“懂”将促进学生对项目真正的掌握,进而促进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同侪效应。

指标体系设计充分考虑了大学体育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将复杂难懂的指标进行易化,以学生的切身感受来真实地还原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作用在于将各级别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量化,使评教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便于统计学生评教的结果。经过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学生的意见征求确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后,确定各指标体系所占的权重,采用AHP层次分析法(1-9比例标度法)对同层次各指标进行成对比较,并通过运算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值(见附表2)。

最后确定各指标等级,将各指标体系以优秀90分,良好80分、一般60分、不合格40分别赋分,最终计算出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各指标的具体分数。如:指标“你在大学体育课上感到愉快吗”所占权重为8%,学生勾选良好选项,那么此项得分为6.4分。

(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以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切入点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学生评教工作进行改革,将复杂的指标体系易化,便于学生理解,符合学生的客观认知能力,但对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尚有待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加强此方面的学习研究。

四、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体系实际应用中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结果的引导作用

当前,俱乐部制是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及任课教师,但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学生是并不知晓的,因此在学生选课时一方面应该显示某一教师近三年的学生评教结果信息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依据,在另一方面也会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二)开发阶段性评价手段

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各个学期的期末阶段进行,学生对某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后也许再无该教师的课程学习,对于“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是不够的[5],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便于任课教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调整,有利于学生意见的效用发挥的实效性,使学生更加受益于评教工作。

附表1 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统计表

附表2 大学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统计表

猜你喜欢
评教指标体系体育课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体育课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