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能力层次结构理论视角

2021-01-12 07:31刘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支部书记带头人支部

■刘欣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也意味着高校基层党建新的要求。2017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选拔制度,要求教师党支部书记既要党建工作中起到思想引领的带头作用,也要在科研、学术领域有带头作用。2018年5月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力争在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全覆盖,使教师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作为高校重要的基层党组织,是教育、管理、服务、监督教师党员的重要单位,是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持,因此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现实困境、能力结构、提升路径三个方面来深入探究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能力提升路径,以推动工作,指导实践。

一、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文件要求,努力构建以“双带头人”为主体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任职条件高,稳定性差

根据文件要求,教师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这样的任职条件对于民办高校党支部书记的选拔有一定困难。一方面,民办高校高职称师资队伍相对不足,从广州某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56.6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39%,“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3.6%,但是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大部分是公办学校退休的学术人才或者公办兼职的教师,这部分高级职称的教师无法胜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流动性相对较大。由于民办学校自身的属性问题,民办高校的教师在个人能力特别是科研学术、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时会选择去考公办院校或者其他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发展途径。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得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年轻化,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居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与能力提升。

(二)党建工作业务能力不足

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支部的建设和党建工作的成效。从当前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党支部书记的业务能力和实际工作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教师工作覆盖面广,相对繁琐,各方面工作协调有一定的困难。民办高校教师每学期都有216节的基本教学课时,除此之外作为“双带头人”之一的学术带头人,还有科研、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一职时,难免出现“一些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党的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少数教师党员党的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少数党支部书记党务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1],从而影响支部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内容相对比较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首先很多培训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其次由于教师的上课时间不统一,在培训时也比较容易缺席,也就对培训内容理解不到位,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上级决议上,未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上发力不够”[2]等情况,因此教师党支部书记业务能力的不足成为影响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机制不够健全,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2018年开始至今,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已经实施两年,但很多高校“双带头人”制度的实施还处在探索期和磨合期,因此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考核、激励以及保障措施都不够健全。一方面,工作中一味地强调奉献精神,对于党建工作的综合性、弹性以及柔性认识不足,学校对党支部以及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评价更多地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健全、公正、客观的工作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从而不能凸显支部书记的工作成效和业绩。另一方面,党建工作量未能与教师个人考核、科研经费等方面挂钩,不能激发教师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其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提升党建工作业务能力。因此,如果能够对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并与个人发展、科研经费等方面挂钩,是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也是支部书记能力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二、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结构

层次结构理论是指智力因素的结构不是立体的模型,而是按层次排列的结构,提出者是英国心理学家阜南(P.E.Vernon)。他将能力结构概括为一种由上下4个层面组合而成的结构。能力最高层次为“普通因素”(G);第二层次为大因素群,包括言语和教育、操作和机械因素;第三层次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及操作信息、空间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第四层次为各种特殊因素[3]。四个层次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本文以1971年英国心理学家阜南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为基础,综合两个《意见》中对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能力要求,分析新时代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能力构成要素,构建新时代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结构图。

笔者依据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特性以及能力结构,将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构成层次化,最终将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职业能力结构分为业务能力(基础层)、核心能力(中间层)以及发展能力(高度层)三个层面。如图1所示。

图1 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结构

基础层的业务能力是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基本能力,是作为党务干部工作基准性的职责,体现的是作为党务干部的胜任力。比如组织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组织生活等,教师党支部书记的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两个《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教师党支部书记要严格规范党支部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及时做好发展党员、党员党籍和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收缴、党员激励关爱帮扶和党纪处分、组织处置等基础性工作,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形成教师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常态化帮扶机制等,要完成文件规定的党支部工作,业务能力是主要抓手,也是最基础的,只有更好地掌握和学习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党支部的基础工作。

处于能力结构的第二个层次的中间层是核心能力,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对广大教师党员的思想引领,作为基层党支部承载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和教育广大教师党员的重要职责,要完成党支部的价值引领功能,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需要对支部成员进行思想引领,这不仅是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的核心,也是党支部建设的核心。

第三层次为能力的最高层次——发展能力,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也是党支部的领导者,需要不断地提升个人能力才能更好地领导党支部建设,发展能力也是教师支部书记由经验型转变为引领型,从合格转向优秀的有力保障,是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潜能、完善其核心和业务双能力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支部的标杆,用自己的人格感召力影响支部成员,从而实现对支部成员的思想引领。

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结构图中指出了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的构成,这三个层次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三个层次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耦合性和高度的内聚性,构成了一个互相支撑、循环的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结构的有机整体。

图2 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结构关系

从图2可以看到,在各种能力之间使用的是双向箭头,表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比如,业务能力中的“谈话与沟通能力”,支部建设意见稿中要求支部书记要与委员、成员、党外教师谈话,支部书记要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发展这项能力,谈话效果好的话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想引领,同时这个能力的提升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体现。因此,这样的关系图可以全面地诠释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能力结构的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路径

立足能力结构模型与支部书记能力提升的内在关联,对应各层次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结构,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个人发展层面三个角度出发,有效助力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的提升。

(一)思想层面:加强认识,强化思想引领,突出核心能力

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而做好党支部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首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于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基础党务干部的重要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教师党支部书记虽然是最基层的党务干部,但是却是最接近普通党员、群众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教师党员、普通群众的思想引领能够更好地坚定党的思想,是民办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最重要的基础。其次,对于教师党支部书记自身来说,教师自身也需要加强对基础党务干部这一身份的重视,这不仅是一份工作的责任更是一个发展的希望。因为在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组织的各项要求时,基层支部是最重要的载体,而支部书记就是最重要的执行者。支部书记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组织生活、专题学习、主题研讨、社会实践等支部活动,可以使支部成员思想提升、精神升华,更充分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上树立永远跟党走的自觉,行动也更加积极、更加坚定,这就是基础党组织重要作用的体现。

(二)制度层面:加强保障,激发内在动力,发展业务能力

制度是保障权力的重要方式,有制度的保障,教师党支部书记就会有更强的内在动力去发展个人的业务能力,从而提升党建工作的业务能力。

首先,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民办高校教师考核的主要方面在于教学、科研以及比赛获奖等方面,教师势必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主要方面,因此,对于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职务的教师,在考核方面政策上应该有所倾斜。一方面,党务工作量可以换算成一部分教学的课时量,按照教学课时给与相应的补贴;另一方面通过减免科研工作量、奖励工作绩效、职称评审的政策倾斜等方式予以激励,也可以对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党支部书记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其次,健全党建经费的使用机制。民办高校虽然在预算中有相应的经费,但是在支部活动使用上却需要层层审批,最终落实到支部建设上的经费相对较少。因此,民办高校要健全党建经费的使用,落实每个教师党支部的经费预算以及使用,保障党建工作和党日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活动的组织一方面支部比较容易出现创新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能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最后,完善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制度。培训是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各级各类培训,主要包括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岗前培训,示范培训、业务能力培训、集中学习、实践锻炼和岗位体验等。另一方面,对于党务工作能力比较弱的支部书记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度,让工作成效高、业务能力好的书记介绍经验并直接指导工作,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能力。

总之,从制度层面来看,要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待遇,工作上给平台,发展上给空间,增加教师党支部书记岗位的吸引力。根据现实表现、工作业绩给予表彰奖励,把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与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相挂钩,不断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激励带头人积极履职,起到领路人的作用[2]。

(三)个人层面: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外界力量的推动,另一方面教师党支部书记自身发挥主体作用是能力能否持续提升的关键。

首先,理论武装,人格感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面对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的背景,教师党支部书记加强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时事热点、党的政策方针等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着重学透、学深、学实又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其中思想的精华和观点落实到支部实际工作中,起到入脑入心、人格感召的作用。

其次,加强交流,创新方法。作为党务基层干部,了解支部成员、教师党员以及普通群众的心声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4]中也明确规定要严格规范谈心谈话制度。支部书记要做到与支部委员、支部成员之间必谈,通过谈话过程中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促进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因此,教师党支部书记需要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等手段创新谈话方式,用更加轻松、生动、活泼的形式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支部成员,提升支部整体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

最后,努力提升,专业发展。从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发展结构来看,最高层的发展能力是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的关键,是从内驱力来促使教师党支部书记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是教师党支部书记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能力体现。因此,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知识,教师党支部书记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针对自己能力的短板,专业积淀、精准培养,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支部书记带头人支部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高校“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履职能力提升研究*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党支部书记能否实行招聘?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构建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支部园地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