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1-11 09:21翁文阳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治理能力基层治理社区治理

翁文阳

【摘要】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通过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社区建设提供支持,推动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要承担起应有的历史使命,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促进社区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区治理;基层治理;治理能力;

近年来,学界高度关注社区治理研究,把社区治理提升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各地纷纷强调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区治理能力。2014年教育部等7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社区教育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有力帮手。因此,研究社区教育如何有效融入社区治理过程,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优势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家园,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因此,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需要。在今后的社区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社区管理创新,集中精力,整合资源,统筹社会资源,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打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这一特定的区域内开展的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社区是社区教育的载体,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中的全体成员,社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区和社区成员的发展。通过社区教育的开展,一是能够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培育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优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1]二是社区教育能够培育社区文化,塑造社区的共同价值观,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三是高素质的社区居民是实现社区治理的基础条件,社区教育能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人际沟通、公共责任等方面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的居民基础。四是社区教育能够发挥自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为社区培养大批的优秀管理人才,提高社区的管理水平,为社区治理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制约因素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在社区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着社区管理人才匮乏、社区文化建设不到位、社区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研究和发现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措施。

(一)社区管理人才匮乏。高素质社区管理人员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人才支撑,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当前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社区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理论水平不高,只能开展一些常规事务性的社区事务管理,与实现社区治理社区工作人员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还有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社区文化建设不到位。《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心口相传的城乡社区精神,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简要来说,通过社区文化建设,能够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宣传教育社区居民,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居民的公共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邻里关系和睦,打造安定团结的社区环境。但是,由于社区文化的供给不到位,导致大部分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长期缺位,邻里关系疏远,社区居民之间缺少交流互动,无法形成大家都能认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2]无法为高水平的社区治理提供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

(三)社区治理参与主体单一。公共治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当今学界流行的治理理论之一,其代表性观点就是重视多元主体参与,强调政府不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非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要扮演重要角色,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参与主体单一的问题,除了政府之外,其他社会主体并没有有效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主要原因是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强,缺少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3]再加上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力量薄弱,对社区事务参与较少,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社区治理的效果。因此,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三、社区教育提升社区治理的策略

(一)加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培养力度。社区教育活动在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要把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开展社区干部培训班等形式,把基层干部、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以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到培养体系中来,完善师资配备,开发社区治理课程资源,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社区管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促进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

(二)加大社区文化供给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教育要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的社区治理文化氛围。[4]一是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现和宣传社区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大力褒奖善行义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社区居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引导他们崇德向善,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并形成社区价值共识,增强社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凝聚力。二是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开展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化活动,在文艺节目中融入法律、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在各个社区巡回演出,不仅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在寓教于乐中为社区治理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积极搭建社区治理平台,拓宽社区治理参与主体。政府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都是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要通过社区教育为政府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搭建沟通平台,拓宽社区治理参与主体,促进相互之间的互联互动,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一是开展公民素养教育,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文艺汇演等方式,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二是通过举办讲座、论坛、社区活动等形式,搭建参与平台,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充分發挥社会组织的自身优势,解决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降低社区治理的成本。三是社区教育要加强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做好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络员,促进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既增加了政府对居民需求的了解,也增加了社区居民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促使政府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延军.社区教育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20(08).

[2] 唐亚林等.社区治理的逻辑——城市社区营造的实践创新与理论模式.2020年第1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

[3] 李宜芯,李盛聪,李瑞雪.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意义、问题及路径[J].职教论坛, 2018, (03).

[4] 钱荷娣.我国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NVivo12的内容分析[J].职教论坛,2020(5):8.

[5] 黄建,姚何煜.社区治理.2019年第1版[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基层治理社区治理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