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扎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2021-01-11 01:08吴海荣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点拨练习引导

吴海荣

[摘 要]数学课堂是讲究思维、追求高效的课堂,当前不少课堂追求表面的鲜亮,内容却不深刻。真正好的数学课堂,一定是在“引”“点”“练”“变”上下功夫的,从而摆脱花架子,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导;点拨;练习;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2-0076-02

一堂数学课的效果如何,其实从教学过程就能看出来。教师如果在“引”“点”“练”“变”上下功夫,切实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引,贵在巧妙

引,即引入。在教新知识之前,教师要精心选择引入的内容,通过简练的语言,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朝着新授课的目标不断前进,为新授课做好必要铺垫,这样的引入才是巧妙、成功的。

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把12个小方块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接着,让学生用数学算式代替文字表示出不同形状。通过这样的引入,自然引出“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这节新课。

那么,为什么这样引入是巧妙的呢?首先,因数和倍数属于不为零的自然数的范畴,学生通过回忆学过的数,可以将它们与之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又能明白“因数和倍数虽然属于自然数,但是不为零”,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其次,通过让学生动手拼长方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运用数学表达式做好必要铺垫。最后,从图形表达到文字表达,再到更加富有数学味的乘法表达,一步步抽象,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完成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顺理成章地开始新课的学习。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这样的导入非常巧妙。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师在进行新授课之前要用心思考如何才能让引入方式更加巧妙。

二、点,四两拨千斤

点,即点拨。点拨要点在关键处,点在学生思维混乱、认识模糊、易错的地方。点,要精准,更要四两拨千斤。那么,教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时,哪些地方教师要进行精准点拨呢?

1. 在学生动手拼图,根据3×4=12这个乘法算式拼出两种不同图形的时候,要进行点拨。这两种图形看上去虽然不一样,但从数学的角度上看,其实是一样的。

2. 在课堂中,当出现一些商为分数或者小数的时候,就要及时提示学生“这不属于因数和倍数”,因为因数和倍数属于不为零的自然数的范畴。

3.在学生练习表达的时候,部分学生往往因为认识不清而表达不正确、不规范。如有的学生面对2×4=8这个乘法算式,就会说2是因数,8是倍数。初看这样说也没有问题,仔细思考就发现这样说是不对的。这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点拨:“2是8的因数,8是2的倍数。因数和倍数表示的是数与数的一种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以上是学习“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时要注意的重要的三处地方,是学生正确学习因数和倍数的关键点。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和易错点,教师在备课之时、上课之中,都要充分重视,在学生出错的时候及时点拨,避免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对知识认知模糊。

三、练,由口入心

练,即练习。教师在讲授完知识以后,学生可能对于知识点还一知半解,或者是表面上看似懂了,其实没有真正懂。这时候,就要通过练习,把学生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地方暴露出来,此时教师再讲解,学生就能真正学懂弄通。

由口入心就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法。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说出新授知识,那么他必定认真听讲、仔细思考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地说,用说来促进思考。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时,当教师通过例子引进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3×4=12这个算式包含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学生说“3是因数”“4是因数”“12是倍数”。教师在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及时点拨,让学生明白这样说是错误的。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不重视练习,二是太重视练习的作用,希望通过练习来达到教学新知识的目的。练习就是练习,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变,融会贯通

变,即变式。正确掌握了知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练习,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变,要有层次感,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后,该如何通过变来进行有效的拓展呢?有的教师换乘法算式中的数字,这种变成效不大。那么到底该如何变?

首先,从式子开始变,把乘法算式变成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还是以3×4=12为例,它可以变成12÷4=3。这时让学生来说哪个是因数,哪个是倍数,与乘法算式比较,这两个数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学生通过比较位置,能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关系。还可以再变,如呈现3÷5=0.6这样的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里有没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当一个算式里面出现小数时,它就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里面了。继续变,呈现9+3=12这样的算式,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里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加法算式,而不是乘法或除法算式,因此,这里面的数也不存在因数和倍数关系。

变似乎就到此为止了。其实,还可以更加深入地去变。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数字:3、5、18、20、36,让他们说说哪些数有因素和倍數的关系。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摆脱乘法或除法算式的束缚,让学生通过心算,自己从以上数字中选取两个或三个数字组成乘法或除法算式,从而寻找到正确答案。学生可能会说,3是18的因数,18是3的倍数,因为3×6=18;5是20的因数,20是5的倍数,因为20÷5=4;3和18都是36的因数,36是3和18的倍数……通过以上的“变”,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了拓展和提高,对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总之,一堂扎实有效的数学课,不在于表面轰轰烈烈,而在于教学扎扎实实。教学从“引”“点”“练”“变”这四个环节入手,认真思考,精心安排,不断提炼,一定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黄 露)

猜你喜欢
点拨练习引导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