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立 何丽
[摘 要]“公顷的再认识——平方百米”是一节拓展复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对“公顷”这个抽象的面积单位有新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将“公顷”更换成“平方百米”,还巧妙引入了“平方十米”这个新的面积单位,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已有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来建立更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在推理和想象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结构化的教学,将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公顷;平方百米;拓展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2-0009-0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对公顷有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常见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让学生在推理和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量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掌握形象记忆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通过介绍科学常识,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 1 平方百米,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常见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激发需求
师: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
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有 40( );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有 4( );
我们的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有 50( );
我们的学校占地面积约为 4( )。
师: 1 公顷究竟有多大?我询问了许多成年人,有些还是老师,他们都难以表述,他们在脑海中没有清晰建立起深刻的印象。如果有一天你也忘记了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再次认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二、自主提问,揭示目标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1)1公顷究竟有多大?
(2)为什么需要有公顷这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它和以前学习的面积单位有什么关系?
(3)公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为什么课本上的面积单位都用正方形来表示?
(5)如果忘记了公顷和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法能够记住它?
……
【评析:课始,聚焦课题“公顷的再认识”提出“你能想出什么数学问题?”,一个个疑问如期而生,原本基于教材解读和经验分析预设了目标、定位了重点的教师,倾听之中开始了甄别,做出了筛选,实现了链接,完成了重组,明学生之所难,晓学生之所需,唤学生之所求。于是,全课围绕着核心问题“1公顷有多大?”展开。】
三、构建知识,丰富表象
1.通过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再现公顷的实际大小
师:1 公顷究竟有多大?
2.再现长度单位
师:回忆常见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可用手势比画。
师: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按照这样的关系,你觉得和米相邻的下一个单位是什么?(十米)接着是哪个长度单位?(百米)
3.由长度单位建构面积单位
师:1 平方厘米的大小是怎样规定的?闭眼想象。
师:边长是 1 毫米、1 分米、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間的进率是多少?闭眼想象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
师:边长是十米的正方形面积可以怎样命名? 1 平方十米究竟有多少平方米?尝试自己推算。
师:28 位小学生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十米;2 个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十米。 请试着举例。
师:边长是一百米的正方形面积可以怎样命名?
师:1 平方百米究竟有多少平方十米?1 平方百米究竟有多少平方米?请自己推算。
师:1 平方百米也叫 1 公顷。公顷是它的“小名”,在中国我们这样称呼它。
师:我们的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 50 平方米。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 1 公顷? 闭眼想象,再举例说明 1 公顷的大小。
师:比平方百米更大的面积单位还有哪些?
师: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百米这五个单位怎样放在这五个手指上?
(学生伸出手指尝试,试着说理由)
师:平方十米这个面积单位放在哪里?为什么?
【评析:复习的内容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将散落的点融入了原有的体系,结成了脉络分明的线;不再是单一的线,推想串联中独立的线有了本质的关联,构成了纵横相接的体。悄然中,课始的一个个疑问,答案已显;不觉时,从知识结构到方法结构,跨越渐成,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整体联通的理想数学课堂。】
四、强化应用,感受价值
1.基本练习
5 公顷=( )平方米
80 000 平方米=( )公顷
0.45 公顷=( )平方米
2.修改日记
马小虎的一段数学日记:我们一家在 1 平方厘米的方桌上吃午饭,我一不小心把 1 平方分米的门牙磕到了,鲜血直流。妈妈赶紧掏出一块 4 平方米的手帕捂住我的嘴巴, 爸爸抱起我向占地 1 平方米的门诊楼跑去。
小朋友的一段数学日记: 强强学习的教室面积约为 500 000 平方厘米,感觉明亮又宽敞;课桌的面 积为 0.4 平方米,两个人合用感觉有点挤;强强的橡皮的一个面的面积约为 0.12 平方分米,是全班最大的……
【评析:两则数学小日记,生活事例是承载,应用皆所学。前一则 “1平方厘米的方桌、4平方米的手帕”,学生观之失笑之后,多会说明:或举实例,或用定义,或绘图,或描述……用自己的方式充分表达。后一则 “教室面积约为 500 000 平方厘米,课桌面积0.4平方米”, 学生思量一番之后,多会提出建议:单位选择不合适,数据或过大,或偏小,不易辨识……】
3.拓展练习
开发商的广告: (小区简介)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绿色花园模范小区。占地面积 14 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 2.5 公顷,绿化面积达 5 公顷。
图图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 80 幢。图图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的长约 102米,宽约 11 米。请你帮图图算一算,看看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评析:一则平常广告涉及新知,于是学生便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获取、去审视、去质疑,从而生出一个现实问题:“广告宣传真实吗?”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探究:寻找关系、算出数据、单位换算、分析结果……一系列的关联知识调出、用之。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失实吗?阐述求证的过程,应用的关系,得到的结论,获得的体会……这样,很自然地做到了“线明理清”。】
五、观看板书,完善认知(略)
【总评】
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相比,公顷也是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1公顷究竟有多大?”表象难建,表征不易。“公顷再认识——平方百米”这节课却以其富有创新的教学设计,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苏州大学付亦宁博士认为“以内在学习需求为动力,以理解性学习为基础,运用高阶思维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能够在知识间进行整体性联通,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建构,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进行调控”即为深度学习。细品此课,处处触及深度学习的内核。
1.聚一课之题,唤需求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我们的学生,缺的是发现问题的眼光,短的是质疑的勇气,少的是提问的能力。鼓励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达成?此课展示了一个有效的策略:聚焦课题。一课之题,正是课眼,高度浓缩一课的教学内容,注目于此,学生回顾多方面的知识,开启多角度的思维,寻找彼此的联系,发现可能的矛盾,进而用数学的方式整理,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所提的问题起于真实,走向创造。
不是茫然跟随,而是自我需求的唤醒,既有普遍挑战性,又可促主动建构的问题的驱动,这不正是我们期盼的应然状态?
2.显生长之脉,现结构
(1)借此推理立桥柱
探索自回顾长度单位起,“按照这样的关系,你觉得和米相邻的下一个单位是什么?再下一个呢?”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和现在的已知条件“按照这样的关系”,做出大胆猜测,“十米、百米”两个长度单位轻松得出。从毫米到厘米、分米和米,逢十进阶,待到米至千米,由十变千,其时学生理解与记忆并不困难。课中借此一推,在米和千米之间便建立起联系,既解了长久以来学生之惑“米和千米相邻吗?若相邻,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为10又作何解?若不相邻,其间又有谁?”,使得平方十米、平方百米自然而生,平方米和公顷的“断面”不再,联结已成。
(2)命个小名助建构
虽教师常责、学生总恼,隔了一段时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若遇到公顷和平方米间的转化,进率仍成为学生最高频的错点。细想,两个面积单位关系的推导,借的是它们的实际意义,比如平方米和平方千米,纵然一时忘了,不能脱口而出,也能重新拾起:1平方千米是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千米即1000米,1000乘1000得1 000 000平方米,进率自得。公顷之困恰也在此,观名不知其意。课中命个小名来解惑,1公顷就是1平方百米。于是1公顷有了和其他“伙伴”一样的可感的表象支持,易記的表征方式“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自此,若在一处看到公顷,别名“平方百米”跃于脑际,据此推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3)追一问题促生长
“比平方百米更大的单位还有哪些?”不止步于对公顷的知晓,而以一问激起更多思考:学生会主动推理、迁移,不难发现“平方千米”;学生亦会课后探寻,或百度查询,或查阅资料,于是“平方英里、平方海里、平方光年”也走进视野,“是什么?用在何处?关系何在?”成了新的研究热点。解决问题不是学习的终点,让学生长成小小问号的模样,在探索进程中不断生成新疑,获得生长的方向才是目的。
3.绘一众表象,育素养
(1)推算之间
看到1平方厘米,目光所及的是大拇指甲面;提及1平方米,眼前浮现的是熟知的方桌面。这些都是借寻常事物,建表象,成量感。1公顷的表象如何建立?现实场景便是信手可得的资源:一间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50平方米,两间则为100平方米,即1平方十米。学生环顾周围,目光如尺似笔,或纵向生长,或横向延伸,这1平方十米便勾画了出来。再引推算,“1平方百米有多少个1平方十米?如此多少间这样的教室面积之和就是1公顷?”一推、一算、一想象,1公顷渐有了可借模型“10间教室相接成一排,20排面积大约是1公顷”。
(2)想象之中
课中两次提出“闭上眼,想象”,把图画在脑海里是形成量感的有效路径。如何画?不是凭空,而是借力已有知识储备和活动经验,“用手势表示各个长度单位”“想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自点起,连点成线,由线推面,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转化中,动作到符号的表征推进中,1公顷渐有了清晰之表象“一个正方形,边长100米”。
(3)总结之时
“一手”之巧:众手指代言各个面积单位,手指的间隔成了彼此间进率的极好诠释,大拇指“公顷”与食指“平方米”间原来隐藏着“平方十米”,所以跨度大一些,进率是10 000。观手思进率,印证着“适合必是最好!”“一图”之妙:若思一课所学,全在板书中。一张图,两条线,各单位内部的自然生长、彼此间的紧密关联尽显。绘图建结构,诠释着“浓缩更显精华”。
不再是模糊的印象,图文转换间单位之意义得到了最好的注解;不再是硬性的记忆,数形结合中单位的关联刻下了最深的印记。其间,又岂止是知识的获得,素养培育风生水起,这不正是我们致力的“双线并举”吗?
如此学习,方显深度!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