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的错误关注生命的发展

2021-01-11 01:08肖国胜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错误

肖国胜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生态课堂、生命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的生命其实就是生命的教育,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促進学生生命个体的和谐发展。通过生态课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错误,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 敢于质疑, 学会思考。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增强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错误;生命发展;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2-0047-03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育最本质的特征: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思考的终点;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自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学生必然会有出错的时候。著名心理学专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小孩子都会犯错,自然,学生在课堂上也可能会出错,这样的学生才是真实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探究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其实,学生的错误,是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课程资源,是珍贵的、生动的学习材料。新课程改革关注生命、聚焦发展,倡导“生本教育”“教育生态”“生命发展”,突出的是科学的教育生态观,强调的是知识的文化观,终极目标是人的身心健康、终身发展,为发展而教,为发展而学。为此,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找出学生产生错误认知的原因,发挥错误的教育价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

一、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

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要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成功方法,认识自我,树立信心。错误有可能是奠定成功的基石,错误也可能是认识上的误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掌握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提升自信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学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诊断、激励、发展,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掌握方法,不断成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出现错误是认识上的问题,掌握探索的方法就能获得成功,做到败不馁、胜不骄,心情愉悦,自信地学习,快乐地生活,从而做到人人有发展、个个在成长。

生态课堂要富有朝气,有灵气,有张力,有魅力。在课堂中,既要团结紧张,又要严肃活泼;既要张扬个性,也要有理有据;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发展个性。当学生课堂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分别对待,换位思考,针对某些胆怯的学生,要看到其优点,避免其产生窘迫,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课本上有一应用题:一条公路长870米,前5天修了362.5千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任务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一位内向、胆怯的学生甲用比例方法列出“362.5∶5 = 870∶x”。许多学生疑惑不已,发出唏嘘声,学生甲听到后顿时耷下头, 整个脸颊都红了。

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甲的表情,立即做出判断——学生甲胆子太小了,于是用略带赞许的语调说道:“这样做没错啊!大家想一想,这样求出的是什么天数?”

“一共需要的天数。”

“求的是什么?”

“剩下的任务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该怎么办呢?

“用一共需要的天数减去5天。”

“其实,他的方法没有错,只是没有说清楚设什么量为x,”教师转向学生甲,并充分肯定地说:“你心里清楚,只是没说出来,下次一定要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学生甲抬起头,自信地点了下头。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生生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是人际交往的法宝。教师可做到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将心比心,尊重学生, 体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从人性的角度看,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人的本质体现。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认同,受到肯定。因此,无论是沉默寡言的学生,还是夸夸其谈的学生,也无论是性情胆怯的学生,还是胆大包天的学生,教师都应挖掘他们的长处,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二、敢于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敢于质疑, 学会质疑,才会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才会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在质疑中学习,兴趣动机更浓,求知欲更强,质疑的方法更多,学习效率更高。在质疑中学习,学生的胆子更大,思维更宽阔,见解和看法更多,不但培养了发现能力,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于问题“给一间教室铺地砖,用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用96块。如果改用面积为4平方分米的方砖,要用多少块?”,在学生列出方程4x=96×9后,似乎已圆满地解决了,但教师还追问:“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独到看法。学生乙说:“我不同意,应该是42×x=92×96。”

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喔,面积嘛,应当是平方。”一半学生呼应着,而另一半学生则发声反对。

教师对学生乙说:“非常感谢你。因为这正是我想强调的问题,多亏你提醒。你敢于质疑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接着,教师给出一道已知方砖边长的题目,通过对比,凸显了差异:已知方砖的面积不同于已知方砖边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思维立即变得清晰了。

生态课堂突出对生命的重视和关注。构建生态课堂,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创造的平台,以及展示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创新的成果,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PK”,让所有学生能平等地交流、尽情地讨论,享受愉悦的课堂活动,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海洋。生态课堂上,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每位学生均可坚持自己的观点、看法,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提出假设,也可修正错误,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生态课堂中,无论是谁,都能正常成长,积极发展,同时能看到他人的优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以情动人,关注人格发展

学生个体的人格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是生命发展的方式。课堂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互动,在这种环境中,展开的是文本、教师、学生的融合,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心理移情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围绕内容,共同参与,通过交往活动,包括师生间的对话、沟通和合作等,产生交互影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不只是知识的交流,还有方法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生命的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学生相互影响和促进,积极向上,探索求知,相互尊重,形成健全的人格。生态课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生本教育,可让学生尊敬老师,尊重他人,乐于交往,善于沟通,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获得健全的人格发展。

一次复习课上,教师请一位学生把圆柱的体积公式的发现、推导过程复述一遍。学生丙的表述还算较完整。

“学生丙的表达条理清楚,简洁明了。谁能说得更完整一些?”教师说道。

学生丁尝试说了一遍,比学生丙多说了“化归为长方体后的体积,与原圆柱的体积相等”,显得更完整些。

“你说得更精彩,更完美。有谁知道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发过言的学生丙举起了小手,教师请他发言。

“因为他强调了转化而来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

“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尤其是,有人超越自己时,应当看到、肯定他人的优点,只有拥有这种胸怀,才能看到他人的长处,才能取长补短,有机会向他人学习。

上述教学中,看起来是教师给了学生丙机会,其实是为大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说尺有所短,但寸必有所长,事实上,健全的人格都是通过小事、于小节上所养成的。

四、學会思考,增强创新素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知识是培养创造力的载体,但更重要的喜欢思考、学会思考,学习过程中思考的情感体验对增强创造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应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联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猜想几个事物的共同特征,猜想数学公式,发现公式推导过程,猜测解题方法,通过类比发现数学规律,等等,给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发现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例如,在“分数化简”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在化简“[59:511]”时,直接给出了答案“[59:511]=9∶11”。

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教师并没有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问做错的学生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再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化简,并讨论:碰到这种情况,需要深入细致地思考分数比在化简后,它的比跟前后项的分母有怎样的联系。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59]∶[511]的最简整数比,其实就是把前、后两项的分母的数字调换位置,变成的结果是11∶9。接着,学生又举了几个类似的例子进行验证。到此,教师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提出问题:“你们能不能联想到新的问题?”学生又进一步提出“比的分母相同又会怎样”等问题。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如果教师立即否定,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学生丧失一次思考良机,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错误中讨论,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反思,使学生经历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而且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类的许多创新与好奇的天性有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素养的公民,因此,保护好奇心,激励创新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富兰克林的这句话说得好。学生的错误能得到有效利用便成了教学的宝贝。强调“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理念的生态课堂中,必须转变认识的视角,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重新审视(有可能是类比出错,有可能是归纳出错,也有可能是观察角度出错),让全体学生在探寻错误原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创新的愉悦,享受发现规律、创造知识的成功喜悦。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5] 金建生,王嘉毅.构建生命发展生态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05(12).

[6] 胡琼.生命观照的课堂教学:反思与选择[J].新课程(综合版),2008(5).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错误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