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翠,周水阳,包维莺,柯金,范燕琴,王恒石,朱锐锋,刘媛,范璐,肖素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上海201699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一种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组织中聚集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的成熟的单克隆 B 淋巴细胞(即 CD5+、CD19+、CD20、CD23+和SmIg)[1-2],多见于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合并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血白细胞升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淋巴细胞绝对值多≥5×109/L[1]。CLL 也可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或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IN),其中以AIHA 最为常见,占所有CLL 患者的5%~10%[3-8]。AIHA多见于CLL发病后,部分与CLL同时出现,然而以AIHA 为首发症状的CLL 并不常见,仅有AIHA 而无淋巴细胞增多者则更为罕见。如CLL以AIHA 为首发症状,而缺少典型的血淋巴细胞升高、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极易漏诊误诊。本研究分析2019年12月收治的1例以AIHA 为首发症状而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CLL 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诊治经验,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男,57 岁,因“皮肤黄染 1 月余,加重 20天”入院。患者2019 年11 月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伴乏力及胸闷,2019 年12 月21 日收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时查体为T:36.8℃,皮肤巩膜黄染,中度贫血貌。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 4.34×109/L,RBC 1.47×1012/L,HB 55 g/L,PLT 1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4%,淋巴细胞百分比23%,淋巴细胞绝对值 1×109/L,HCT 16.6%,CRP 2.25 mg/L,网织红细胞(RET)绝对值 324×109/L,RET 百分比 22.04%,ESR 135 mm/h;生化:总胆红素(TB)56.2 μmol/L,直接胆红素(DB)13.3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79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4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4.7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 37 U/L,肾 功 能 正 常 ,乳 酸 脱 氢 酶(LDH)439 IU/L;叶酸、维生素B12 正常;铁蛋白431 μg/L;免疫球蛋白(Ig)G 7.38 g/L;IgA 1.65 g/L;IgM 2.32 g/L;补体 C30.58 g/L;补体 C40.11 g/L;ANA 阴性、ENA 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PNH 阴性;尿常规:尿蛋白阴性,尿胆原+,尿胆素阴性;CMV 阴性;EBV 阴性。腹部超声:脾肿大。胸部CT:心脏增大。下腹部CT 平扫正常。骨髓细胞学: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倒置。粒系增生活跃,部分粒细胞可见颗粒减少或缺如;AKP积分:30 分/100N.C;红系增生显著活跃,以中晚幼红为主;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嗜多色红细胞、球形红细胞;铁染色:外铁+~++,内铁阴性27%;巨系增生明显活跃,血小板散在可见;髓片中涂抹细胞易见。浅表淋巴结B 超:颈部、腋下、腹股沟未见淋巴结肿大。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予甲强龙(MP)80 mg/d×15 d 治疗,贫血改善不理想,治疗后HB 78 g/L,HCT 24%,RET 253.1×109/L。当时骨髓活检病理回报:骨髓造血组织增生明显活跃,脂肪组织减少;粒系细胞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大致正常,小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节状分布;免疫组化显示表达CD20、CD5、CD23、bcl-2;符合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查骨穿,骨髓细胞免疫分型:在CD45/55C 点图上设门分析,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15.4%,CD45+、CD19+、CD5+的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11.2%,表 达 HLA-DR、CD5、CD19、CD22(dim)、CD23、CD200、sLambda(dim),部分细胞表达CD20(dim),少数细胞表达FMC-7,不表达CD10、CD11c、CD25、CD38、CD103、Bcl-2,考虑为异常单克隆 B 淋巴细胞。骨髓染色体:46,XY。基因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3-23 突变比例>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上检测到错义突变。更正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inet C期Rai IV期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入院第24 天加用伊布替尼治疗,激素逐渐减量,MP 60 mg/d×4 d,40 mg/d×6 d,出院时改强的松40 mg/d口服,伊布替尼治疗2 周,HB 完全正常。1 个月后患者自行停用伊布替尼和强的松,贫血加重,再次入院,继续予伊布替尼和激素治疗有效。目前随访半年,患者HB 正常,病情稳定。
CLL 是发达国家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年龄调整后的发病率为4~5人/10万,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2 岁,男性较女性多见[9]。CLL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因无意中发现淋巴细胞持续性升高就诊,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和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出现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贫血。
AIHA 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代偿时发生的贫血[10]。AIHA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AIHA 可继发于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实体恶性肿瘤、感染、药物、血型不合等等,其中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以 CLL 最常见[3,10]。CLL 继发AIHA者,AIHA多发生于CLL诊断后,也可与CLL同时出现。吴瞳等[7]报道了 203 例 CLL,其中 7 例合并 AIHA,3 例 AIHA 与 CLL 同时发生,另外 4 例则在CLL 诊断后出现。AIHA 与CLL 同时发生者,如果同时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临床医生多数会考虑到排除恶性血液病,但是若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则容易漏诊误诊。
CLL 继发AIHA 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可能与AIHA 相关:与有IGHV 突变的患者相比,未发生IGHV 突发的CLL 患者发生AIHA 的概率更高;伴11q23 和17p13 缺失的CLL 患者更容易合并AIHA[5]。另 AIHA 的发生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先天免疫共同协调介导:IgG 型自身抗体覆盖红细胞,随后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介导的破坏作用,在网状内皮系统(脾脏和肝脏)或血流中造成红细胞破坏;抗红细胞自身抗体可削弱骨髓代偿功能;自身反应性T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进一步抑制骨髓生成;CLL 患者的自然杀伤(NK)细胞已发现在体外能破坏红细胞,证实先天免疫也在AIHA 发病中发挥作用[4]。另外,治疗 CLL 的药物也可导致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11]。
CLL继发AIHA者同时有上述两种疾病的表现。CLL 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贫血、出血和反复的感染。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持续性升高,淋巴细胞比例≥50%,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骨髓中以单克隆成熟的淋巴细胞为主。而AIHA 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脾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多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LL 合并贫血的原因有肿瘤细胞对骨髓的浸润、化疗后骨髓抑制、造血原料缺乏以及AIHA。本例患者以AIHA 为首发症状就诊,然病程中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始终处于正常范围,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缺乏CLL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导致该患者几乎漏诊的原因。入院后虽进行了骨髓穿刺检查,但骨髓细胞学未提示恶性血液病依据,骨髓活检提示CLL可能后再次复查骨穿,完善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明确骨髓中存在单克隆B淋巴细胞,最终明确CLL 诊断。既往文献报道,CLL 与AIHA 同时出现者,多有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而该病例较为特殊,回顾该患者的诊治经过,我们认为该患者就诊时可能处于CLL 的极早期,尚未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因此临床工作中遇到AIHA 患者,要考虑全面、注意做好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因素,特别是要除外CLL,还需注意CLL 的极早期就可继发AIHA,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在正常范围,避免病情延误、影响治疗效果。
CLL 合并AIHA 的治疗,一线治疗建议强的松1 mg/kg/d,3~4 周后缓慢减量,84%~90%的患者有效,亦可选择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重症患者可选用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如果激素及IVIG 治疗无效,则需采用针对肿瘤细胞克隆的治疗,如利妥昔单抗(RTX)、脾脏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5]。近年也有报道[12-13]伊布替尼成功治疗 CLL 相关的免疫性血细胞减少。HAMPEL 等[11]曾报道,梅奥CLL 临床数据库中的使用伊布替尼的193 例患者,其中29 例在治疗之前即存在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经治疗后发现治疗相关的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的发生概率极低,且伊布替尼可改善血细胞减少的情况。本例患者在诊断AIHA 后即给予足剂量的激素治疗,疗效不佳,最终在确诊CLL 后,给予针对肿瘤细胞克隆的伊布替尼治疗后病情很快得到改善。该患者出院随访期间,停药后病情加重,再次给予伊布替尼及激素治疗,依然有效。提示针对继发性AIHA,原发病的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使用一线治疗病情无改善的情况下,需积极寻找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同时进行AIHA 的治疗,CLL继发AIHA可选择伊布替尼和激素进行治疗。
总之,CLL 为一种慢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可仅表现为AIHA,而无淋巴结肿大、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等。临床工作中遇到溶血性贫血的患者时,需注意排除继发性因素,特别是CLL,尤其是一线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即使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者,也需警惕在该病的极早期可仅仅表现为AIHA 而无其他血象异常。治疗上除激素治疗外,还要针对肿瘤克隆进行治疗(采用伊布替尼),多数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