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1-01-11 06:13:14黄丽敏黄美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疼痛

黄丽敏 黄美敏

( 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 广东 深圳 518000 )

手术室是医院内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场所,通过手术可达到治愈患者病症的目的,而由于手术方式呈多样化,手术室工作具有强度高、风险大及难度高等特点,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术有较高要求,因此应重视手术室合理护理,以此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1-2]。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院的84例手术患者,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入院的84例手术患者。入选标准:(1)与手术治疗指征相符者;(2)可配合手术治疗工作,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认知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精神病症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3)合并多器官严重病变者;(4)伴有恶性肿瘤病症者。随机分为2个小组,1个小组为对照组,另1个小组为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16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1.67±7.12)岁;手术类型:6例妇产科手术,16例骨科手术,20例腹部手术。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7:15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1.82±7.26)岁;手术类型:5例妇产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22例腹部手术。2组一般情况无差异,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选用的术式向其讲解相关知识,说明术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及风险,加深其认知,术中及术后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介绍术后康复知识等。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选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1)建立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护理服务工作的指导及检查,定期开展培训,共同制定护理方案,组内护理人员负责实施方案内容,且明确其具体职责,确保各个护理环节无缝链接。(2)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探视患者,了解与掌握其一般情况,如疾病史、疾病进展、过敏史等,积极主动同患者沟通,观察其心理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并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仪器、手术流程、手术治疗成功病例及需注意事项等,解答其疑问,消除负性情绪,增强手术信心。(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将术中所需要用到的手术器械、设备及药品准备到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向其介绍室内环境,保持微笑,减少其心理压力,室内温度、湿度分别控制在25℃、60%左右,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手术环境,以此减少并发症,且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第1时间告知手术医师,协助其进行处理,与手术医师保持密切配合,且保护患者隐私部位,给予充分尊重。(4)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加大监护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状况,患者麻醉苏醒后应向其说明手术情况,给予鼓励及支持,且术后次日进行回访,观察患者精神状态与各项生命体征,给予饮食、用药指导,通过播放音乐、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适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以减轻其疼痛,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整洁,预防切口感染,定时更换体位,避免由于长时间处于一个体位诱发压疮,并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方式。

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与护理后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疼痛程度选取VAS评分[3]进行评估,10分为满分,得分越低即疼痛程度越低。护理质量选取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4]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共4个项目,即护患沟通、病情观察、心理疏导及生活护理,各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满意度选取调查问卷表[5]评估,100分为满分,<60分即不满意,60-80分即满意,>80分即十分满意。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压疮。

5 结果

5.1 2组疼痛评分比较:2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对比护理前,2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更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5.2 2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5.3 2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满意度比较(n,%)

5.4 2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比较(n,%)

讨 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场所,以治疗患者病症及抢救其生命为主要目的,日常工作较为繁杂,工作时间比较长,且存在一定医疗风险,对技术操作水平的要求较高,不同手术患者的心理承受力、机体应激水平、病症种类及机体特异性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难度增大,因此应重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满足患者在医疗方面的需求,确保手术顺利完成[6-7]。

就以往来看,手术室护理工作多选用常规护理模式,这一模式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护理服务流程较为单一,未重视不同患者的个体特异性,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工作的主体,通过紧密连接不同护理环节进一步强化护理服务整体性[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更高(P<0.05);由此可知,手术室护理中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在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其包含建立小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9];其中,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的建立可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参与培训,提升其护理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可为护理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术前护理可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加深其对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仪器及手术流程的认知,增强其手术信心,减少心理压力,使患者以一个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10];术中护理可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过程中所需手术器械、设备及药品不会出现遗漏状况,并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仅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还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术后护理可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其疼痛,定时清洁手术切口可避免切口出现感染状况,定时更换体位可预防压疮,而多个护理环节紧密连接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快速康复[11-12]。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疼痛及并发症,提升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人员疼痛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疼在疼痛之外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海峡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3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