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01-11 12:32王春亮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對策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通过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环境,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性,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创新等途径,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让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對策

一、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提升,很容易受到西方所兜售的不良价值观的误导。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认同感,增强“四个自信”,进而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线,有效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历代仁人志士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篇章。尤其近代以来,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空前民族危机,爱国主义凝聚起中华优秀儿女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经历过的苦难,深刻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艰辛,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向心力,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必将充满艰难险阻,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大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较高的知识素养,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极其重要的力量。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砥砺其精神品格,增强其精神力量,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

第一,全球化的冲击不容忽视。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积极进行意识形态输出,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些大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侵蚀着大学生的民族国家认同感。第二,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其信息的准入门槛极低,良莠不齐的大量信息降低了人们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一些低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性有待提升

第一,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在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家长往往更关注学生的分数,爱国主义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突出。第二,社会教育不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但是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度、协同度不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仍需要下大气力。第三,学校教育有待提升。学校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为重要的场所,而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缺乏整体性的谋划,各学科之间的协同性不足也制约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有待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布局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阶段性。但是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存在着重复性、单一性现象。第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亟需加强。近代史纲要等课程通过呈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艰辛探索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由于历史时空的不同,大学生难以身临其境,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隔膜,历史知识与时代发展的有效衔接亟需加强。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课堂教学是目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强调理论和知识的灌输,并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学习的成效。这就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只是把思政课作为完成学分的考试课或考查课来看待。而且受课堂教学方式的制约,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有限,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低头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同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建设也亟须完善,需要进一步丰富、扩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载体。

三、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环境

第一,积极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必须积极应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彻底根除崇洋媚外等不良现象。必须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提升甄别良莠文化的能力,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没落、低俗的文化。

第二,积极净化互联网空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加强法治建设,让网络治理有法可依,有效打击网络不法行为。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各种途径,建立网络安全治理的长效机制,彻底根除网络安全问题,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必须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空间,让网络空间充满党的声音,以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走向。

(二)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性

第一,重视家庭爱国主义教育。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传统,家庭是中国文化的最基本单位。家庭在个人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个人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庭作为个人成长的第一站,必须肩负起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责任。家长在关心子女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兼顾其道德修养的提升,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

第二,强化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提升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让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协同性、层次性。高校教师队伍必须肩负起这一责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浸透力。必须加大课外教学力度,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突出爱国主义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第三,提升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突出党和政府的主导地位,协调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党政机构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并充分调动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媒体平台的积极性,全部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工程中来,形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合力,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三)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突出层次性。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阶段划分,突出层次性,避免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重复性、单一性,提升了其趣味性、主动性。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入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甄别力,用实际行动去服务社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强化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发展状况与国际地位,更加明晰时代需要,将自己所学与时代需要统一起来。充分考量不同学科的差异性,针对文理科的大学生设置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不同学科更好地融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突出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加强大学生对国内外最新动态的学习,关注国际局势和走向,与时代同频共振,唤醒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强化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四)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创新

第一,有效利用传统教育方法。必须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合理布局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点,精选爱国主义教育的案例,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纵深感,开展启发式的课堂讨论,充分提升大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进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探究民族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人生的价值。

第二,加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法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而且深受大学生欢迎。组织大学生到红色基地游学,不仅可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现场感,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進而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感。通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如与榜样人物面对面,倾听先烈后代讲述红色故事,慰问革命烈属等,可以让大学生在示范引领中接受精神的熏陶,最终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文明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实,从凝聚社会共识的高度来认识网络工作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科学认识网络,把握不同网民群体的特点,进而创新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聚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作者简介:王春亮(1983-),男,河南南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梁素芳)

猜你喜欢
對策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下有对策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现代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