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政华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風险防范管理的价值。方法:抽取择期手术患者共90例,以抽签法纳入常规组(45例)、改进组(45例)。常规组使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改进组使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比较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感受评分、总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感受评分均低于改进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改进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为,数据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持续施行质量改进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感受,还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可推广。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33-02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核心治疗场所,也是高危险、高风险科室,做好危险处理及面对等工作,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但若在此过程中,缺少专业化、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必将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护理质量。目前,手术室护理仍是以常规护理为主导,倡导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是防范风险事故,增强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感受的首要举措[1]。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择期手术患者,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90例本院2018.10~2020.8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23例男患者、22例女患者;年龄为14-76岁,平均值为(54.83±12.86)岁。改进组25例男患者、女患者则为20例;年龄值为13-78岁,中间值为(52.13±14.04)岁。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入选原则: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皆吻合的本院手术患者;未有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病症;在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原则:血液性、免疫性、感染性病症者;原发性肿瘤者;躯体功能障碍者,如试听障碍和失语。
1.2 方法 (1)常规组使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即依据患者病情状况、手术要求等因素,护士应协助手术医师、麻醉师完成各项工作[2]。(2)改进组使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具体为:①组建质控团队,由护士长兼任质控团队组长,完成护理安全管理、急救药品管理、文书书写及医院感染管理、护理培训等诸多项目分组工作,还应筛选5名质控护士,下设各质控小组,以便更好明确质控目标及质量。②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活动,鼓励护士做好质量改进工作;依据日重点、周安排及月计划等时段,做好护理日常督导、检查等工作,针对其问题点或安全隐患,应详细把控其原因,再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③将调查问卷给手术医生、患者,将手术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或护理问题予以明确,再通过护理理念的转变,强化护士整体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杜绝手术室不良事件;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活动,逐步增强护士突发事件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还可借助护理质量专题座谈会,明确质控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护理不良事件,做好整改工作[3]。④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施行“由下至上”的工作模式,促使护士全方位参与至具体科室管理工作中,再将护理质量督导检查结果、护理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予以汇总处理,制定较为科学的、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落实“调查、试行、修订、培训、执行”等流程[4]。
1.3 观察指标①对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其内容包括清洁卫生、个人自律、整顿内容、执行制度及组织学习,评分越高表明手术室护理质量越佳。②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服务质量、护理态度及护理技术等进行患者护理感受评分比较,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护理感受越佳。③满意度分为极满意、满意、不满意,对患者总满意度进行比较。总满意度=(极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汇总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组间数据。P<0.05说明数据对比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 改进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较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患者护理感受评分 常规组护理感受评分较低于改进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患者总满意度 总满意度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医疗护理质量作为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借助质量策划、控制及改进等诸多工作,促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性提高,极大程度上保证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原因为:手术室为医院重点科室,承载着“枢纽地位”,管理质量既是衡量外科系统是否可长期发展的根本,更是决定着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特别是在手术室护理期间,持续性质量改进呈现以下优势:转变传统服务模式,极大程度上获取医疗市场;提高高新技术使用率,增强工作效率及质量;改善护患、医患间的关系,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护理纠纷、护理差错[5]。
例如:患者转运至手术室时,应预防碰撞或颠簸等状况,室内温度可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患者听力允许范围内,禁止出现喧闹声,若为老年患者,由于心理耐受度低、孤独感及自卑感等状况,使之对手术存在极高的恐惧,可借助轻松且愉悦等语气,获取患者信任感;若患者存在支气管炎、关节炎及风湿病等基础病症,应做好局部保暖工作,如借助柔软棉垫的使用,对膝盖予以保护;因术前腺体分泌拮抗类药物的使用,患者极易出现干渴不适等状况,可借助药棉口唇湿润操作,提高躯体舒适度[6]。本研究可知,以常规组为参照,改进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较高、护理感受评分较高、总满意度较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以持续质量改进为导向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是增强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感受及总满意度的关键,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许晓如.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98+105.
[2]罗芳园.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84+198.
[3]牛玉平,张雪艳,赫敬艳.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3):29-31.
[4]杨艳,李彩霞,阎胜娟.关于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4):202-203.
[5]李超,刘春艳.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0):56-57.
[6]王文娟,齐晓彦,何春霞,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