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方法研究

2021-01-10 00:13吕萍
时代商家 2021年36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吕萍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家民族代代相传技术技艺的一种文化载体。由于科技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现代化工业生产取代了原始农耕社会的手工生产,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历史和文化特性,不能够满足现代机械量化生产的需求,被现代技术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被取代,面临着失去传承的危险。服装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其展现功能可以让传统技艺和文化以另外一种方式大放异彩,传承下去,把非遗元素应用在服装中既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本文从非遗工艺、非遗元素,以及服装的面料、色彩、款式、图案上探讨非遗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

一、非遗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意义

我国素有“衣冠大国”的美称,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展现的优良载体。服装具有社会文化的功能,反映了穿戴者个性选择、社会地位、还有宗教,审美等等。把非物质文化工艺、审美融入到服装设计中来,既可以增加服装带给人的新鲜感和时尚感,更能够起到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作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我国不同的历史年代背景有其相应的面料制造工艺,色彩搭配风格,款式图纹,再加上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融合,使得非物质文化工艺越发具有审美意境。根据现代人的穿衣风格,还有现在审美的流行取向,把非物质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可以设计出兼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服装,起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服装的设计,最核心的几个部分是:色彩、面料、款式、图案,这四个要素影响了一件服装最终完成的风格,将非遗元素融入服装的四要素设计中,可以直接提升服装设计的表现力和时尚感。

二、服装设计中融入非遗元素的路径

(一)面料

我国服装文化中面料制作工艺是非常亮眼惊艳的一个环节,服饰面料花样繁多,质感惊艳,丝绸、织锦、麻布和独具特色的印花布等等都是中国传统面料制作工艺产物。在服装设计中,采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面料或者是采用现代科技融入非遗文化技法的面料,是非遗元素在服装设计传承的一条创新之路。例如采用中国传统的丝绸、织锦、麻布作为材料设计现代服饰。传统的服饰面料多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和自然材料,生产耗时且量产少,但是作为高级定制服装的材料,确实发挥了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中国元素的高级服装定制品牌盖娅传说,把带有中国武侠风格和传统山水意境的面料运用到了西方意识下的晚礼和高级场合,穿出了属于中国文化的时尚感。中国传统面料不同于西方的厚重和繁琐,更带着一股中国文化所固有的内敛和崇尚自然,带有自然山水的意境,最典型的一款设计是运用了中国刺绣工艺作为花纹点缀,配合古典意境的颜色搭配,非常显示奢华和文化意境。

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大胆地采用中国传统布料作为基础,创新方法,把传统服饰面料生产技术和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传承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一条可行性之路。

(二)色彩

文化的一个展现形式是绘画,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审美,再结合自己独有的绘画艺术,会展现出来丰富多彩的颜色搭配方案。像是宗教审美颜色搭配常见正黄、孔雀蓝、朱红、金色、紫色等等,我国南方建筑色彩审美偏向白墙黑瓦。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颜色搭配风格:维吾尔族,色彩多喜欢红、黑、金属色彩跳动性搭配。傣族同胞色彩搭配偏好鲜艳的粉色、黄色、蓝色、浅绿色大面积的撞色搭配、藏族同胞喜欢宗教色彩点准自己的服装,偏向肃穆庄严的颜色,苗族偏好板蓝根染出来的蓝色,在搭配浅红、浅绿和银饰的色彩。这些每个民族会有自己主流的文化主题,会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搭配组合。许多现代款式的服装或者是高定,色彩上都可以借鉴民族色彩搭配,或者是中国绘画审美的配色。比如“盖娅”2019在巴黎时装秀,就是大胆地采用了传统绘画手法里常用的渐变色彩,配合水墨画手法,将两者融入现代款式的礼服中去。色彩是服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装主题展现的基础,很多现代流行的基础款式,可以配合民族传统配色或者是古典绘画配色,带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搭配上颜色还有主题相呼应的图案纹样,可以给穿着者营造截然不同的视觉感觉,秋冬季节的衣服就可以采用藏族唐卡常见的配色方案,色彩鲜明,对比性强。无论是颜色丰富的红色佛本生配色,还是代表吉祥如意的蓝色基调,都可以作为现代服饰借鉴的配色方案,不同的颜色基调可以配合不同的服装展现主题,可以使服装具有浓厚文化气息。中国文化传统审美和民族风格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可以提供给设计师丰富的素材和设计灵感。

(三)款式

各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服装款式都是当时文化和审美的历史缩影,包括各少数民族服装款式也是自身民族文化的历史缩影。目前流行的服装款式还是以西方国家主流审美款式衍生变形的,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服装设计风格很少。一方面是因为古代的衣服款式,使用的都是传统手工制法,生产效率低,不能批量化生产,另外一个原因是古代款式的衣服,是适应当时年代生产生活需求的,款式设计和现代生活脱节,生活实用性不强,所以没有被大批量引用。传统服饰的生产技术也可以和现代上产技术相结合,改善面料生产工艺,改进服饰制作方法,达成大批量生产的效果,满足现代服饰生产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设计师可以根据现代生活的需求,对传统服饰款式进行改良。近几年流行的改良明制汉服和改良汉元素服饰,都是对传统的服饰款式改良,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使用需求,改良后的款式极具有传统古典款式的雍容大气,也不失现代元素的时尚感。我们古代的传统服饰,在服务古代人民生产生活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是当时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设计师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的时候,借鉴传统服饰的设计思路,可以增加服饰的舒适度。

(四)纹样

文化色彩的纹样,实际上背后是民族的图腾文化和部落文化的传承印记,具有少数民族的纹样图案和具有东方神韵的自然元素是传统图案元素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中国古代服饰藏品上提取出以自然为基础的纹样颇多,如意祥云纹、花鸟鱼虫、龙凤纹、海水江崖纹、仙鹤纹等。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提取的是各类部落宗教信仰和崇拜的纹样图示。像是2017年流行起来的民族风刺绣夹克,夹克外套是西方工业文明下,方便飞行员在二战时期战斗的服装款式,中国的设计师用现代技术制作的高密织缎面材料取代西方常用的防水质料,保留了夹克衫的款式,并且在西方用来展现军队文化的地方,绣上中国传统的辟邪意义的兽类图案,采用不同的刺绣工艺,达成了在外国挂起流行风潮的战绩实现了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设计师在设计生活服装或者是其他现代服装的时候,都可以采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常有的文化图案,及提升了服装的美感和艺术性,又达到了文化传播和弘扬的目的。设计师实际上不是一个商业化的身份,还兼顾着民众审美意识的引领者,文化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价值。在服装设计的时候,装饰性的花纹图样,多多借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风格和设计,是把传统文化传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生活和文化结合起来的一条路径所在。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这些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是现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更是民众对于国风服饰的热爱。因为这背后是我们国家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必然需求。在传统文化角度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服装设计工艺,是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个举措,给了设计师更广泛的设计思路和素材文库。

参考文献:

[1]张紫星.中国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体现和传播[J].新界,2012(04):172-173.

[2]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陈德志.中外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元素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学院,2013.

[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钱旭林,乔南.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中国风”[J].服装学2018,3(05):416-421.

[6]董芳.浅析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7]韩枫.中国造物美学影响下的服装设计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14.

[8]肖立志.透过中国元素看服饰文化的崛起[J].学术评论,2008(S1):2.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