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融入问题

2021-01-10 00:32孙秋燕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孙秋燕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引领作用、现实引导作用、多维整合作用。然而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融入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学生层面,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存在片面认知,教师层面,队伍素质不一,体制层面,体制机制不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上述三个层面提出改进举措,以提升本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 融入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26

The Integration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Qiuyan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00)

Abstract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plays a unique role in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in the role of scientific guidance, practical guidance and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current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s not perfect,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tudents’ level, the one-sided cogni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the teachers’ level, the different quality of the team, the system level, and the imperfect system and mechanism.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the above three level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patriotism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ntegration problems

爱国主义是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繁荣富强的情感纽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然经历数次内忧外患,但始终以独立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与贯穿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情怀是密不可分的。进入新时代,围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广大青年学生作为力量中坚,逐梦主体,任重道远。在纪念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问题指出“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因此,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极为迫切。

形势与政策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平台。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曾提出设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珍惜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2]由此可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课程设置的初衷之一。

1形势与政策课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课相较具有政治性、时效性、灵活性特点,因其课程特点,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1科学引领作用

课程政治性特征有利于科学引领大学生准确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致力于国家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紧跟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思政课,围绕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在学生中进行政策教育。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通知》中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内容作出专门要求,指出要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等内容作为重点讲授。2018年,教育部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准确了解国家建设理论、建设经验、国内国际形势的重要渠道。这门课程为新时代大学生开辟了一条科学了解党和国家相关问题的途径,避免对党和国家发展形势等产生认知偏差,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中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热爱。

1.2现实引导作用

课程时效性特点利于及时向学生传递国内国外发展大势,时时更新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推动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形势与政策课授课内容更新快,是一门常学常新的课程。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外到国内,从微观领域到宏观领域,涉及内容广泛,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丰富。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典范帶来的精神洗礼,要从新时代寻找新素材,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教学要点,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在春、秋两季学期教学中将教学要点作为教学参考资料,“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3]2020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影响深远,山东省2020年秋季形势与政策课教材中就将抗击非典型肺炎疫情作为一个专题,及时教育学生。因此,作为一门紧跟时代步伐的思政课,广大青年学生可以在形势与政策的课堂上了解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及时关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从当前的发展成就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1.3多维整合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授课平台多样化,授课形式灵活,有利于从多维度整合资源,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中展开诸多创新,引入翻转课堂、专题讲座、纪念活动、实践活动等形式展开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枯燥乏味的授课形式,丰富了课程授课模式。在教学技术方面引入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使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内容真正入脑入心。围绕重大节庆日展开的纪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营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而且让广大学生置身其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感知度,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2爱国主义教育在融入形势与政策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理直气壮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这门课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二者在融合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1学生层面

对形势与政策课片面的认知,弱化了对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培育。首先,课程强烈的政治特性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片面认为这样的政治课枯燥、乏味,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其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足。虽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但是一些教师固化的教学思维难以短期改变,习惯于传统课堂灌输性授课模式,因而使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出勤率、抬头率、听课率降低。再次,考核方式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2018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该课程考核方式以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使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制约听课效果,从而弱化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

2.2教师层面

承担课程的教师素质不一,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力。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由于队伍素质参差不一,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淡化。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队伍组成多元化。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组成问题,教育部要求坚持高标准、优中选优的原则,从教人员主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队伍中遴选。而现实境况却是多元化的队伍结构导致授课效果不一。除专职教师外,其他队伍组成人员由于工作头绪繁多,知识水平有限,课堂授课效果不尽理想。二是教师知识更新存在时间差。形策课教材收录的内容基本都是已经发生一段时间,在授课的时候,很多数据、形势已经变化,但是部分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单纯依靠教材,对于发生变化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容易让学生产生异议。三是爱国主义精神提炼不足。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一条隐形主线,需要广大教师深入挖掘。如,2020年至2021年第一学期山东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除专题二专门介绍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外,其他专题涉及国内非典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山东省情等专题,爱国主义精神蕴含较隐晦,如不注重提炼总结,课堂就变成了纯知识灌输,失去了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2.3课程体制层面

形势与政策课课程设置时间晚,体制机制并不完善,减弱了爱国主义教育力度。首先,领导机制不完善。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固有认知,将其与时事政治简单挂钩,导致一些学校对课程重视不够,在教师任用中存在混乱现象;课程管理混乱,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监管,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影响授课实效。其次,考核方式弊端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一般采取撰写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的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为应付考核,从网上直接下载文章充当考核作业,使课程设置初衷大打折扣,弱化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再次,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本科一般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2学分,专科1学分,实际实施中,很多大学生本科四年只上一学期该课程,并不是每学期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影响学习长期性植入,不利于爱国主义情怀的持续养成和传承。

3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措施

3.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首先,根据课程政治性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教育,正确树立个人与国家关系意识,强化责任教育,将个人理想融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中。其次,改革创新教學模式。改革原满堂灌教学模式,在系统讲解课程内容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现代信息技术元素,通过多样化图文、音频、视频等元素的引入,及时关注热点网络事件、热点电影、电视剧等,强化课堂视觉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同时,课堂中加强互动,积极讨论学生关切,吸引学生注意力。再次,考核方式多元化。可以采用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重视程度,增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

3.2提高教师素养

首先,任课教师情怀要深。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情怀,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时刻关注国家,关注人民,以一腔热情,投身国家建设,只有有这样情怀的教师才能身体力行,感染学生。其次,理论水平要高。“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扎实的理论功底是传道受业的基础,唯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深得学生信赖,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深入人心。再次,人格要正。人格正,才能吸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强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引领作用。

3.3持续完善课程体制机制

首先,健全课程领导机制。领导体制要统一,职责要分明。学科管理、教师队伍管理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具体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管理,以保障形势与政策课领导有序,使其真正从领导层面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强化课程设置体制。中央相关文件要求每学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各高校要强化课程设置力度,让日新月异的国家发展足迹与成就随时走进学生头脑,让爱国主义教育时时刻刻影响学生。

总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特殊的思政课,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课程体制机制的完善,不仅有利于立德树人、厚植学生爱国情怀,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 cpc.people.com.cn/n1/2019/0430/c64094-31059998.html.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3.

[3]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D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 t20180424_334097.html.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策略
新时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反思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对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及途径
简论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