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2021-01-10 00:32徐科技
科教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校现状

徐科技

摘要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社会、高校、家庭要在准确把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前提下,正确认识网络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工具、资源、环境、系统及平台作用,正确处理好大学生迫切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与不发达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推动心理健康工作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关键词 高校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1.008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Keji

(Business Schoo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7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y fail to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mentneeds ofthe Internetera. Onlin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become a new trend. On the premise of correctly considering its characteristics, the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amilies should further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like tool, resource, environment, system, and platform that the Internet plays in onlin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reover, we also need to properly hand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rowing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the inadequate online mental health level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work.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line education system of healthy mentality; current conditions

隨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应的一种崭新教育方式,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日趋成熟。从逻辑上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种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个层面属于广义的理解,强调全新体系的构建与迁移,第二个层面属于狭义的理解,注重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创新。如果没有特殊的界定,本文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都属于广义的范围。

结合95后、00后大学生伴网而生的成长经历,面对当前网络化风起云涌的社会宏观环境,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目标与理念、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途径与运营模式等方面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理应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潜在的主力军,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正确适应时代发展趋势,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光荣职责与神圣使命,志存高远,积极向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要学好、苦练专业技术本领,适应网络环境变化趋势,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掌握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方法和技巧,顺应学习、生活、工作乃至各种环境中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带来的各种颠覆性改变;要主动迎接各种机遇与挑战,适应现实乃至网络人际关系的变化,善于排解不良情绪,在现实和网络中都能学会自我心理维护和调适,及时转移消极的或者负面的情绪,总体保持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良好心境。

和过去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当前许多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注重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轨,开始逐步被纳入高校广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称之为大思政教育)的范畴。当前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凸显时代性,呈现隐蔽性的特征。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建设,更要着眼于青年一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引导他们学会自尊、自信、宽容、责任,培养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教会他们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95后、0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传统的说教式和灌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容易招致他们的逆反心理,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良好教育效果的实现。换言之,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更应该着眼于塑造全体青年学生健康的心灵,争取做到两者都能兼顾。就实践层面上而言,事前的主动性积极“预防”远远好过事中的被动性“治疗”,要通过系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培根固本,不断培养青年大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与意志品格。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讲究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在兼顾学生感受的同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在春风化雨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三观”。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看重平等性,擅长虚拟性的交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教育者或者咨询老师的理论灌输,往往忽视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青年学生都是伴随着QQ、微博、B站弹幕等熟知的虚拟交流工具成长起来的。虚拟的网络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得以突破时空限制,改变了传统交往过程中的单一角色特征。每一个青年人都可以在虚拟空间里隐匿年龄、性别、地位,他们习惯了平等的交流姿态,希望建立起对等的双边关系。在相关信息的收集上,他们并不局限于被动的听,对教育者采用的信息、相关的思路乃至交流中用到的资源,他们都有可能提前接触到或者主动收集过,这对当下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彰显多样性,注重开放性的体验。新兴网络技术和信息平台为当下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浩如烟海的资源,这些资源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可以充分满足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授课、咨询、研究需求。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交互式媒体的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单向交流,又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广泛辐射,选择余地相当大。正是因为信息内容的开放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筛选这些信息,只有真正契合他们欣赏习惯的教育内容或者信息,才能广泛引起他们的共鸣,达到共情的效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注重交互性,具备直观性的表达。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的载体、平台应运而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面对面交流咨询不再是当下唯一的选择。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有网络咨询或求助需求的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能和自己产生“同频共振”的倾诉对象。在网络中,这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长环境的个体面临相同的问题和困惑时,容易通过网络形成相对松散或者紧密的群体,依托自助机制形成多元的、开放式的、交互性体验。在教育形式上,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PPT、图片、音频、视频、专业APP、微信公众号等符合95后、00后社交习惯的多媒体综合技术切入,进一步促进双方互动式交流,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或其他载体表达自我困惑,主动咨询或者求助,实现双方互动,甚至通过双向交流来修正或调整自己的观点,在不断的体验思考、交流讨论过程中陆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或者自我调节的方法,从根本上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追求时效性,兼顾持续性的特质。网络社会带来的快节奏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推崇的细水长流、循循善诱难免受到快餐式交流习惯的波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更新及时、传播迅速,教育效果快速显现,极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网络心理咨询、线上心理辅导也逐渐被传统心理学界所接受。青年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惑或遇到心理问题时,通常会选择利用网络(包括QQ、微信、微博等实时交互媒体)向熟人甚至陌生的网友请教或倾诉,哪怕双方距离成千上万里,都能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这些求助者在交流时的顾忌反而要比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少很多。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客观上也导致线上交流人数明显增加、咨询的频率明显加快,许多心理学界的大咖、名师也慢慢习惯了通过网络自媒体或者公共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借助当下的各类云存储技术,这些网络教育资源也可以重复发挥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效果不断线。

众所周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可持续发展。”尽管许多高校都在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实践,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最大矛盾仍然是网络时代青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不充分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而言,目前理论界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特点、规律的相关研究还远不够深入,特别是对网络这一载体的作用认知还不够。要确保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认清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背景。作为网络Z时代的原住民,95后、00后学生在性格特质上与网络环境高度契合。网络为青年大学生展示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宽广的展示舞台,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一方面可以拓展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品格和精神气质;另一方面,青年人所处的公共网络环境也并不完全是天朗气清、一派祥和,其中不乏色情、暴力、迷信等大量有害甚至是反动信息。这些大量的有害信息足以导致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青年出现自我迷失、角色错位、性格异化等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结果很容易适得其反。

有效利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网络资源。现阶段,高校网络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有序开发、学生常用网络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逐步推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其他诸如网络咨询方法的实践研究、网络咨询效果的多维评价、网络咨询队伍的系统培养和建设等方面还不能形成相对普遍一致的意见。正因为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遭遇到了现实瓶颈。这些瓶颈究竟该如何解决,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究竟该何去何从,都是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今后系统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

快速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平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兴未艾。很多高校都在陆续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有些高校在心理网站建设、网上心理测评、网络健康档案、网络课程资源、网络危机应对管理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只是还未能形成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效研究范式供其他高校学习借鉴。此外,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能单单依靠高校来解决,在現有环境下,高校、家庭、社会应该协同发力,融合多方面力量,合作探索出一整套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构建更大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目前,这个导向并未形成明显共识,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统筹机制,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

综上,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全面。高校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一方,要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提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立足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解决制约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丰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

本文为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反思与重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20SJB0176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远荣,译.商务印书馆, 1997:56.

[2]胡平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视野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时代教育,2015(10).

[3]袁忠霞,张玲.构建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5).

[4]崔丽霞,雷雳.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效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

[5]沈晓梅.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

[6]姜巧玲,胡凯.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概况及展望[J].学术探索,2011(6).

[7]宋讯.我国高校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8]彭春.论高校传统心理咨询与网络心理咨询的融合[J].中国电子商务,2011(1).

猜你喜欢
高校现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