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生活化思维的启迪与塑造

2021-01-10 23:43陈芝伟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日常生活应用能力

陈芝伟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塑造,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通过密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着力培育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对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显著意义,要引发广大教师的特别重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提出要搭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推进数学知识转化,并借助教学任务的设计和生活化活动的开展,用启迪、引导和点拨的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践意识,确保教学工作取得更优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数学;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日常生活

初中数学新课标提出,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學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的教授融入到实践场景中,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常态。为此,切实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认知,将初中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塑造作为重点,要成为广大教师推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发力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举措和方法培育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塑造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对锻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要密切融合课内外教学资源,确保数学教学工作走深走实,取得积极效果,确保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 搭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推进数学知识转化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持续落地和深入,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应用性思维能力的培育,这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一方面,应用性思维能力包含数学知识认知和应用两个层面,而思维的启迪和塑造是应用能力增长的前提,唯有思维开化方能为应用能力塑造奠定基础[1]。另一方面,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理解和思考能力,但对于如何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仍然缺乏准确的判断和认知,因而需要教师加以辅导、点拨和启迪。要通过合理的授课与启发,让学生们明白数学知识既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又与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数学知识是生产生活的应用性工具,但知识的抽象思考与归纳又需要理论支撑。为此,通过建构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推进数学知识的转化,以此促进学生应用思维的培育,确保学生掌握全面、立体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底13章“轴对称”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相关知识开展立体思考。具体的,教师可以预先制作PPT课件,展示日常生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及事物,比如飞机、羽毛球拍、沙发、对联等。还可以展示故宫建筑物鸟瞰图,让学生们感知古人营造建筑的轴对称理念。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们根据所思所想,画出、写出日常生中遇到的轴对称及类似事物。再通过提问与学生自答等方式,安排学生们根据多媒体提示开展轴对称的生活化陈述,并由老师给出评价。通过相关举措,以多媒体情境的方式引入知识点,便于学生们具象理解所学内容,形成生活化思维习惯。

2 合理设计教学任务,锻造学生开放性思维

为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有必要强化生活化元素的运用,这样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为学生实践能力塑造提供支撑。要充分认识到,密切数学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必须借助多重途径和方式来完成,如任务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互动方法等。其中,以布设、安排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生活化思维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突出作用。教师要在任务式教学中发挥“指路人”和“领航员”功能,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安排、设计合力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与问题的切分,为学生们设定学习“标的”,并以此来塑造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2]。通过生活化教学任务的设计,学生可以深入到知识点深处,充分感知、理解知识点内涵,形成开放、多元的思维能力。

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7章“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几个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们私下预习、探究,对勾股定理相关的生活应用问题进行思考,形成预知意识。比如,“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安排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互联网等方式,了解“荡秋千问题”与“执竿入城”问题,探索其中蕴含的勾股定理并写出感受。通过类似任务及问题的设计,学生可以寻迹追踪地开展自学和探究,增强对数学的生活化理解与感知。

3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习惯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们,借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据此,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针对某个知识点、某个概念、某个问题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索,形成生活化的思维意识,在不断的思索与探究中提高综合能力[3]。比如,教师在讲授完某个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兴趣探索,如主动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相联系,并记录写心得体会,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寻求与书本内容的关联等。要在启发和引导活动中向学生们灌输正确的数学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之美和实践之趣,让学生们在主动的生活探索、感知与应用中厚植数学价值观,形成主动发掘数学现象、应用数学理论方法的积极意识。

毋庸讳言,在大量的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超脱数学书本,形成对数学知识全新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感知与热爱。因此,主动积极地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感知、理解与应用能力,既是将数学知识引向实践应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生活化品格与学习良好习惯的过程,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高效学习都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实践性、应用性、多元性为主要特征的生活化思维能力开始成为教学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成为驱动实践教学的重要符号。借助实体课堂教学情境的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数学应用意识。而通过教学任务及问题的引领,则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点的应用价值,进而回归到实际生活。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感知、掌握数学的实践价值,方能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化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思索、探究与尝试中增强数学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玲娟.基于生活化视角下初中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14).32.

[2]朱彩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9,(2):71-72.

[3]沈兆云.让数学走进生活--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9).9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思维日常生活应用能力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