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以国际合作促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0 00:24黄津辉
高教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新工科素质教育

黄津辉

摘  要:新工科建设要求培养拥有国际经验与竞争力、参与国际合作、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人才,因此以国际合作促进高校工科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以南开大学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的国际合作探索与实践为例,聚焦中心的全方位国际合作方式、国际合作对当前中国素质教育的启发,以及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创新行为的提升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新工科建设和新工科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

关键词:新工科;国际合作;素质教育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21)S1-0020-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requires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who hav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mee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engineering quality education b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Sino-Canadian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Nanka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all-rou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 of the center, the inspir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current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s on students' innovative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helpful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quality educatio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期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此基础上,面对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从2017年起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奏响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三部曲。其中,“复旦共识”在探讨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的基础上,达成“新工科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的共识[1];“天大行动”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需要“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2];“北京指南”也高屋建瓴地提出需要“全面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扎根中国、放眼全球,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构建沿线国家工科高校战略联盟,共同打造工程教育共同体,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3]。可见,新工科建设对于培养拥有国际经验与竞争力、参与国际合作、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人才需求的重视程度,因此以国际合作促进工科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以南开大学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下文简称“中加中心”)的国际合作探索与实践为例,聚焦国际合作对当前中国素质教育的启发、全方位国际合作方式,以及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创新行为的提升作用。

一、全方位国际合作方式

身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时代,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不再只是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应试教育模式,或是注重培养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更是意味着需要以多样多元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中加中心倡导的国际化合作办学包括学术授课与讲座、国际会议与交流、国际科研项目、出国访学等多种国际合作方式,全面高效地提升了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打开国际视野,提高国际胜任力。

首先,中加中心邀请海外专家进行日常授课或学术讲座。中加中心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起步,逐步扩展和南开大学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提升相关学科的国际化教学水平。比如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爱德华·麦克宾(Edward McBean)教授为中心的本科生讲授城市水文公开课,加深了学生对城市水文研究领域的认识与研究。在后疫情时代,中心更是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机会,邀请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专家进行近十场学术前沿讲座,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水与环境安全领域的兴趣,帮助学生即时与学术国际前沿接轨。

其次,中加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会议或学术夏令营与海外学生进行交流。“文化流揭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特征、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是一种文化造势与蓄能的过程,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宗旨和诉求是多元文化的互动与共生”[4],中加中心高度重视学生在学术交流中形成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因此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或学术夏令营与海外学生进行交流。比如中加中心多次组织学生参加HydroAsia国际学术夏令营,与十余个国家的教授和学生合作交流,共同用模型模拟的方式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模型模拟技术,更是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感受不同学科和文化的交叉融合。

再次,中加中心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推进国际合作。中加中心已组织九项中加科技合作项目,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高校在科研创新上的优势,开创了新的科技成果形成和转化模式。中加中心的学生深度参与国际科研项目,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女王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圭尔夫大学的国际一线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在合作和研究中学习先进研究方法,提高实干本领,提升国际竞争力,培养将来在国际社会环境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最后,中加中心与世界一流大学或机构签订协议,鼓励并帮助学生出国访学或深造。在中加中心的全力推动下,南开大学与加拿大女王大学和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分别签署合作协议。中加中心更是接待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副院长来中心考察访问,这是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与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协议,开启了中加科技合作的新模式。以此为基础,中加中心每年派驻硕士博士出国合作交流或访学深造,帮助学生直接在国际环境接受国外教育,在国外社会中对他国人文背景、生活方式获得更深层次的了解。如此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是有利于鍛炼学生包括外语交流、自立生活、文化适应等综合素质。

二、国际合作对当前中国新工科素质教育的启发

自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概念得到国内教育学界普遍重视后[5],国家始终对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6]。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国际合作无疑成为当前中国高校工科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助力,以中加中心为例,主要体现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国际合作助学生主动开阔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合作办学,中加中心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代表国家外国专家局)、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南开大学和加拿大水技术交流中心四方共同筹划建设,其中加拿大水技术交流中心由来自加拿大22所大学的38位水和环境领域世界知名的教授和专家组成,该团队包括了6名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2名加拿大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 of Canada)院士以及8位加拿大首席科学家。中加中心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国际化合作办学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引进或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尤其是在水与生态环境领域占据全球科研和技术发展优势地位的加拿大水技术交流中心,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中加中心学习全球领先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主动开阔国际视野,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国际合作助学生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立工程教育新模式至少应该包括:一是总结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经验,借鉴符合国情的国际上成功的工程教育模式,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综合国际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根据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分析未来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职业素质等”[7]。中加中心面向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战略需求,主要开展交叉学科前沿应用科学研究,旨在依托中加双方优势资源,合力在科技创新、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拓展合作的空间和维度。在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中,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或承担重要工作,这都有助于学生在校园内提前了解行业内部的国际需求,适应行业氛围,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需求。

第三,国际合作助学生成为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这三方面均蕴含着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这一要求。国家战略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定位、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合作、新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等,都要求新工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8]。中加中心联合海内外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华为云杯”2020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华为云杯”2020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深港澳高校预选赛暨第二届深圳虚拟大学园创新创业大赛、全球工业互联网双创大赛华南赛区大赛、“共筑梦想、创赢未来”生态环境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国际/国家级比赛并获奖,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与综合能力,更是帮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从而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不懈努力奋斗。

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创新水平的提升

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中,“创新”一词出现了27次,可见“创新”对于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新工科建设的推进,传统单调、填鸭式的教学已严重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9],对此,中加中心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开展多样化探索,致力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水平。

一方面,中加中心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皆以学生性格爱好为基础,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强调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以全面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服务社会与国家战略需求。中加中心鼓励学生将服务社会与学习研究相结合,“互联网+服务农村供水排水”项目正是一例,通过这一中加合作项目,学生不仅在国际顶级期刊《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SCI论文,更是在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中愈发关注日常用水安全与风险评估,实现了素质教育与科研相长的目的。

另一方面,“個体创新行为不仅依赖于认知风格、内在激励和心理资本,也取决于外部环境的有效刺激,特别是上级的支持和激发”[10],中加中心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更是从外部提升了学生创新行为与能力。2018年,中加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国际学生竞赛,面对来自包括中国、加拿大、美国、韩国、新加坡、瑞典等数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环保企业CEO、投资企业高管、学术团体负责人,中加中心不畏压力,坚持鼓励学生全程参与组织比赛,激励学生从组织国际赛事中汲取经验。2019年,在举办国际学生竞赛的经验基础上,中加中心的学生完全承办了“第二届绿色发展与工程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与会嘉宾逾200人,包括加拿大、美国、韩国、印度、中国台湾地区的世界级专家(院士),以及来自广东、北京、山东、华东、云南地区等超过50家企业,会后学生更是主动总结“办会指南”,展现出卓越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传统与基础上,新工科建设呼唤国际合作。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的国际合作展现了国际合作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的多种有益探索与实践,对于其他工科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学术授课与讲座、国际会议与交流、国际科研项目、出国访学等多种国际合作方式,中加中心的国际合作不仅帮助学生主动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培养学生以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进行多元发展,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水平,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未来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2]“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3]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21.

[4]李枭鹰,牛军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与内涵:文化流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5(11):36-41.

[5]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6.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7]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13.

[8]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9]李国栋,于得海,王慧丽,等.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虚拟仿真教学建设[J].高教学刊,2021,7(29):57-60.

[10]Thompson Jeffery A.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5,90(5):1011-1017.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新工科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