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欢 杨楠 鲁金凤 展思辉
摘 要: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积极举措。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均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开拓新领域的创新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高校双创教育的集中体现,对其管理工作、建设路径和运营模式进行反思与研究,寻找其与新工科建设的契合点,对完善高校人才实践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S1-0027-03
Abstract: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and a positive measure to respond to the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require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in new fields. Bot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nd the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quire students to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o explore new fiel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are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reflects and studies th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ath and opera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and seeks for the point of converge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interdisciplinary
纵观当今局势,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经济结构。在此背景下,如何抓住由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才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走在世界科学技术创新的前列,甚至引领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基础在于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计划,新工科建设提上日程。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重要举措,是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积极行动。随着“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一系列行动的推进落实,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最前沿的新方向。
新工科建设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锻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已成为高校双创教育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实施环节。寻找其与新工科建设的契合点,对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工科建設下创新创业现状
(一)政策支持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早在2010年,教育部便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指出,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而产生的新理念。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向教育部和各大高等院校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开好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创业创新教育,全面打造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专门课程群。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现阶段创新创业的短板
虽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不可置否的是,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1. 跨学科学习知识的能力欠缺
新工科理念下的人才应满足“多元化、综合型、应用型、全面型”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强化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知识的能力。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上跨学科融合不足,只注重学生本专业知识的教授,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单一,视野狭窄,思维禁锢。同时,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多数项目团队成员仅由本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组成,对一些涉及跨学科的问题束手无策,由此限制了项目可能的创新性成果,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2. 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强
许多大学生依旧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学习探索的主动性不足,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甚至存在由指导教师给选题的情况和等待指导教师安排的“依赖”心理。此外,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仅仅来源于课堂上的学习,对创新创业理念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内心,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兴趣较弱,甚至认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会耽误学业,浪费时间。这导致了许多高校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不高,仅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3. 产教融合的力度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现阶段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封闭,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和校园内部的一些时间活动上,与校外的企业缺少接轨与合作,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种封闭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的人才也很难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学生仅具备有限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毕业之后也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和要求。
二、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学科交叉,拓宽知识视野
新工科建设不仅仅是发展新兴的工科专业,同时也包含对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其体现之一便是学科的融合发展,创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教育体系。例如,环境专业学科就属于交叉型、综合型的学科,与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医学、计算机等学科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本科生开展创新科研训练时,应注重其选题的学科交叉性,让跨学科的选题成为新的思路。同时,在项目团队构建上,也要注重学生成员、指导教师的多元化学科背景。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成为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新型创新型人才。
(二)以创新训练培育竞赛项目,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本科生创新项目可以作为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培育。教育部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问题曾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赛事不仅有综合类的,如“互联网+”“挑战杯”等等,各类专业竞赛也越来越多。学生在学校申报的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作为参赛的培育和基础。比如,通过科研创新项目巩固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学科竞赛丰富科研创新项目,形成“学-研-赛”的创新训练体系,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同时,通过竞赛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增强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思理论、创新理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掌握了创新创业的技能,亲自体验创新创业的乐趣和意义,提高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三)融入企业导师指导,校企协同
大部分工科类人才主要在高科技领域开发应用型产品。因此,新工科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在企业中的应用型科学研究。高校在新工科建设中,需要与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合作。一方面,聘请企业高新技术人员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以企业家论坛、双创导师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工业生产中最前沿的技术和工艺,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最新需求,让学生面向企业需求进行训练,推动学生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实现新工科“工程范式”的思想;另一方面,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共建研发平台和团队,推进人才培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实现协同创新,保障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相辅相成。
(四)加入项目管理培训,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高校创新科研计划以项目形式运行。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应该明确学生为项目主体,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必要时应由院校组织培训与指导,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推进成果产出。
三、结束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大力推进高等院校的創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仍然存在跨学科知识能力培养欠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为此,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以创新创业训练培育竞赛项目进而探索“学-研-赛”创新训练体系、加大产教结合和校企协同等、融入必要的项目管理教育等措施,可以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4]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5]于浩,杨树峰,苗胜军. “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型复合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7):328-330.
[6]马志新,朱杰,周兵.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机制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9(5):65-69.
[7]葛慧林,周庆文.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20(19):51-53+57.
[8]张干清,郭磊,向阳辉.新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范式[J].高教探索,2018(8):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