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及预防用药进展

2021-01-10 05:16:41申淑琪余迎奇赵红丽洪珞珈
山东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抗凝剂华法林阿司匹林

申淑琪,余迎奇,赵红丽,洪珞珈

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风湿科,哈尔滨150001;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肿瘤,以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和骨破坏为特征,约占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10%[1]。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MM 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最高(4%~10%),与普通人群相比,MM 患者发生VTE风险增加了7~9 倍。VTE 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在MM 患者中,合并VTE 在确诊后1 年的病死率是非VET 患者的 3 倍[3]。2020 年 SCHOEN 等[4]进行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n=4 446)发现,早期VTE(治疗后6~12 个月)事件与MM 患者病死率增加有关。因此,及时准确识别出VTE 高风险的MM 患者并予有效血栓预防,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就MM 患者VTE 的风险评估模型及血栓预防用药进展综述如下。

1 MM患者VTE风险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型治疗方案的引入,尤其是免疫调节剂(IMiDs)等药物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极大提高了MM 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适当的风险评估及有效的血栓预防措施导致MM 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MM 中,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VTE 发生率为10%~20%;当联合细胞毒性药物(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等)化疗时其VTE 发生率更高,为10%~58%[5]。来那度胺作为第二代IMiD,有较好的疗效,在美国已基本取代了沙利度胺,但来那度胺亦与VTE 发生率呈正相关[6]。RAJKUMAR 等[7]研究发现,使用来那度胺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MM患者VTE 发生率均高于10%。因此,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建议对MM 患者VTE 的风险进行评估和血栓预防治疗[8]。

目前临床尽管MM 患者接受了血栓预防,但仍有发生VTE的风险。2020年多项国外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CHAKRABORTY 等[9]评估了 MM 患者血栓预防后VTE 的发生率,该研究对51个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9 069例MM 患者中VTE 的发病率为6.2%。骨髓瘤Ⅸ(n=1 936)和骨髓瘤Ⅺ(n=4 358)试验是针对接受IMiDs 治疗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BRADBURY 等[10]在以上两项试验中观察到接受抗凝剂预防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VTE 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2.2%。CALAFIORE等[11]在112 例经血栓预防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亦发现了较高的VTE 发生率(10%)。因此,MM患者VTE形成仍值得关注。

2 MM患者VTE风险评估模型

2.1 IMWG 指南及效能评估 IMWG 指南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VTE 评分工具,评分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危险因素:①个体危险因素:肥胖[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既往VTE 病史、中心静脉置管(CVC)或起搏器植入、相关疾病(心脏病、慢性肾病、糖尿病、急性感染、制动)、手术(普通手术、任何麻醉、创伤)、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凝血功能障碍;②MM 相关危险因素:MM 的诊断、高黏滞血症;③治疗相关危险因素:IMiDs、大剂量地塞米松(每月>480 mg)、多柔比星、多药联合化疗。该模型将患者分为VTE 低风险组(危险因素≤1 项)和VTE高风险组(危险因素≥2项)[8]。

2019 年 BAKER 等[12]一项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IMWG 指南的有效性,该研究共纳入291 例MM 患者,其中病例组(合并VTE)80 例,对照组(未合并VTE)211例,依据IMWG指南中的VTE风险评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VTE 低风险患者分别为7(8.75%)、25 例(11.85%),VTE 高风险患者分别为69(86.25%)、169 例(80.09%),两组风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IMWG 风险评估模型未能准确预测MM 患者VTE发生的风险,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其有效性需进一步验证。

LI等[13]对IMWG指南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研究试验,试验纳入了2 397 例NDMM 患者,其中高风险组1 023 例(43%)患者,低风险组1 374 例(57%)患者,两组6 个月的VTE 发生率分别为12%、7%。经Cox回归分析发现,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发生VTE 的风险比为 1.219(95%CI:0.48~0.54),无统计学差异(P=0.17),该模型预测 VTE 发生风险的 c 指数为0.51。进一步使用退伍军人健康管理(VHA)数据库进行重复分析发现,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发生VTE的风险比无统计学差异(HR=1.41,P=0.07),该模型 c 指数为 0.54(95%CI:0.50~0.59)。同样,SANFILIPPO 等[14]研究发现,在退伍军人中央癌症登记管理局(VACCR)队列中,IMWG 风险评估模型预测MM患者VTE形成风险的c指数为0.55。

c 指数主要用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一般来说,有效的临床风险预测评分的c 指数在0.60~0.85[15]。以上两个研究发现该模型的 c 指数<0.6,表明IMWG 指南预测效能较低,无法准确预测MM患者VTE 的发生,还需更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指导临床医生对MM患者进行更有效的血栓预防。

2.2 SAVED风险评分及效能评估 2019年LI等[13]从SEER-Medicare 数据库纳入了在2007 年1 月—2013 年12月 2 397 例接受IMiDs 治疗的NDM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ox 回归分析确定了VTE 相关危险因素并推导MM 中IMiDs 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模—SAVED 评分,其中包含:手术(MM 诊断后90 d 内)、亚洲种族、VTE 病史、年龄≥80 岁和地塞米松剂量(标准剂量:120~160 mg,高剂量:>160 mg)等5 个危险因素,对上述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分别为2、-3、3、1、1、2分,得分范围为-3~9分,依据总分将患者 VTE 风险分为低危(≤1分)、中危(≥2分)。

内部验证:根据SAVED模型,SEER-Medicare 数据库中的2 397 例患者被分为两个风险组:低风险组1 711例(71%)和高风险组686例(29%)。低风险组MM 患者3、6 个月的VTE 发生率分别为4%、7%,高风险组VTE 发生率分别为7%、12%,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HR为 1.85(P<0.01),c 指数为 0.61(95%CI:0.57~0.64)。外部验证:使用VACCR(n=1 251)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其中低风险组837 例(67%)、高风险组414 例(33%),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HR为 1.98(P<0.01),c 指数0.60(95%CI:0.54~0.64)。内部及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该评分能有效区分高危及低危患者,其预测VTE 发生的效果优于当前的IMWG 指南。该模型在传统的NCCN指南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开发了1个仅包含5个临床变量的简化评分,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识别接受IMiDs 治疗的MM 高危血栓形成的患者提供极大的便利[15]。然而,该模型尚未得到普遍验证。

2.3 IMPEDE VTE 风险评分及效能评估 SANFILIPPO 等[14]在 IMWG 模型的基础上 开 发了 IMPEDE 评分来评估MM 患者开始接受化疗时发生VTE 的风险。该评分中包含 9 项变量:IMiDs、BMI≥25 kg/m2、骨折(骨盆、髋部或股骨)、EPO 的使用、多柔比星、地塞米松(高剂量、低剂量)、种族(亚洲/太平洋岛民)、既往VTE 病史、CVC、现有血栓预防[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LWMH)或华法林、预防剂量的LWMH 或华法林],对上述变量进行赋分,得分分别为4、1、4、1、3、4、2、-3、5、2、-4、-3 分,根据风险性赋予-7~24 分,依据总分将患者VTE 风险分为低危(≤3分)、中危(4~7分)、高危(≥8分)。

分别用VACCR 队列和SEER-Medicare 数据库对IMPEDE 评分进行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结果发现 IMPEDE 评分的c 指数分别为 0.66、0,64,其预测效能优于传统的IMWG 指南。2020 年法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90 例NDMM 患者,依据IMPEDE 评分,118 例(67%)被列为低风险组,53 例(30%)为中风险组,6 例(3%)为高风险组。在低风险组中,有7例(5.9%)VTE 事件,中风险组中有6例(9.4%),高风险组中有1 例(16.7%)。用R 软件分析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5,与SANFILIPPO 等[15]研究中的c指数相似,进一步证实了该评分在预测MM 患者VTE发生风险中的有效性。CHALAYER 等[16]针对 112 例复发或难治性 MM(RRMM)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与IMWG 指南相比,IMPEDE评分能有效识别极高危VTE风险的MM患者,更适用对RRMM患者的VTE风险进行分层。

3 MM患者VTE预防药物

3.1 传统血栓预防药物 目前普遍认为,对接受IMiD 治疗的患者应进行VTE 风险评估,被广泛采用IMWG 指南基于风险因素推荐血栓预防如下:对于低危患者(VTE 相关危险因素≤1),建议使用阿司匹林(81~325 mg/d);针对高危患者(VTE 相关危险因素≥2)给予预防剂量的LWMH(依诺肝素40 mg/d)或足量的华法林(INR 2-3)[8]。传统血栓预防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和LWMH,与未接受预防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抗凝剂预防治疗的患者VTE 发生风险有所降低[9-10,17]。

PALUMBO 等[18]一项随机试验纳入 667 例以沙利度胺为基础方案治疗的MM患者,其中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预防治疗224 例、华法林(1.25 mg/d)222 例、依诺肝素(40 mg/d)221 例,治疗6 个月内发生血栓事件和死亡的比例分别为阿司匹林组6.4%、华法林组8.2%、依诺肝素组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阿司匹林、华法林和依诺肝素在预防MM 患者VTE 形成方面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LAROCCA 等[19]比较了阿司匹林和 LWMH 在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NDMM 患者中预防血栓的效果,结果发现阿司林组和LWMH 组的VTE 形成率分别为2.27%、1.20%,未观察到动脉血栓、急性心血管事件、猝死或重大出血并发症,表明阿司匹林是一种可替代LWMH 的有效血栓预防措施。但以上两项研究均排除了高危VTE 患者,仅能证明在低风险VTE 形成的MM 患者中,三种传统抗凝剂的预防效果相似。

另外,在一项包含VTE 高风险MM 患者的研究中,比较了阿司匹林和LMWH 预防VTE 形成的效果,1 125例研究对象均接受来那度胺治疗并使用阿司匹林和LMWH 预防,结果发现接受阿司匹林预防治疗的患者组VTE 发生率(10.7%)高于LMWH 组(1.4%),表明LMWH 预防VTE 形成的效果更明显,阿司匹林尚不足以预防高危MM 患者VTE 的形成[20]。RUTJES 等[21]研究发现,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和LMWH 的抗凝作用较强,能明显降低患者VTE形成率,更适用于高危VTE患者的预防。

然而,传统血栓预防药物有以下局限性:阿司匹林仅适用于低风险VTE 患者的预防治疗;而服用华法林时要进行INR 监测来调整剂量;且LMWH 只能肌肉注射,长期反复使用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而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

3.2 新型口服抗凝剂 目前获得国际许可的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和凝血因子Xa 抑制剂(如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2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DOACs 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与华法林和LMWH 相比,DOACs 具有口服给药的优势,且不需实验室监测[23]。

2017 年 MAN 等[24]回顾性研究了 37 例接受 IMIDs治疗的MM 患者,对华法林和阿哌沙班的预防血栓形成效果进行比较,其中16例接受全剂量华法林预防,21 例接受阿哌沙班预防(2.5 mg/d,2 次/天),华法林组无血栓事件发生,DOAC组有1例血栓形成事件;华法林组有6 例出血事件,其中2 例大出血事件,DOAC组有4例出血事件,均为非大出血事件,表明在预防MM 相关血栓形成中,阿哌沙班可能是华法林有效的替代物。

2019 年 STORRAR 等[25]研究评估了阿哌沙班在接受IMiDs治疗的MM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纳入70例研究对象并记录在开始治疗6个月内发生的血栓及临床出血事件,结果发现在患者中血栓形成率很低,无VTE 事件,仅有2 例(2.9%)动脉血栓事件,1例(1.4%)大出血。

2020 年 CORNELL 等[26]进行Ⅳ期单臂研究旨在前瞻性评估阿哌沙班对MM 患者进行VTE一级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对50例接受IMiDs治疗的MM 患者给予每天2 次口服阿哌沙班2.5 mg 作为VTE 的一级预防,并进行6 个月监测,在6 个月的评估期内未观察到动静脉血栓、临床相关大出血及死亡事件,仅发现3例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事件,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IMIDS 治疗的MM 患者,小剂量阿皮沙班作为VTE 的一级预防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基于以上数据,DOACs 可能会代替传统抗凝剂成为一种新型抗血栓形成药物,然而,还需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去验证DOACs 在MM 人群中的血栓预防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MM 患者VTE 形成的预防面临两大挑战:第一,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IMWG预测能力欠佳,新的评分模型SAVED 评分和IMPEDE VTE评分虽优于IMWG 指南,但未得到普遍验证,需进一步研究优化标准化风险分层;第二,传统的抗凝剂存在一定局限性或患者的临床依从性较差,新型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 克服了传统抗凝剂的局限性,在血栓预防治疗中逐渐普及,然而关于DO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有限,尚需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来支持DOACs的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抗凝剂华法林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祝您健康(2023年9期)2023-09-05 02:06:28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人人健康(2022年17期)2022-11-26 09:18:36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06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家庭医药(2021年14期)2021-12-02 04:22:41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水产科学(2018年1期)2018-03-10 02:56:55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