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剑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学生国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半导体相关的国际前沿专业知识,为半导体领域培养赋有创新意识、具备国际视野、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笔者梳理了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学生、教材以及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推进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笔者基于对“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总结了“半导体材料与技术”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初步成果。
关键词 全英文教学 半导体材料與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55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all English Teachin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SUN Jian
(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str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national abilit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ll English teaching course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can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international cutting-edg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lated to semiconductor,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internationalvision,abilitytobreakthrough"necktechnology"and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competition for the semiconductor field. The author comb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ll English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hispaperputsforwar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on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allEnglishteaching curriculum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all English course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all English Teachin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Keywordsfull English teach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1全英文教学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学生国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1]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全新挑战。建立先进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人才是快速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已经把培养国际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并作为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标准。[2]在当今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建设中,全英文教学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又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在国内高校受到广泛推广。[3-4]2012年清华大学开设全英文课程124门,2017年复旦大学开设全英文课程~400门,2018年同济大学开设全英文课程271门,2019年北京大学开设全英文课程460余门。[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国内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了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是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对于培养高精尖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半导体材料与技术(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课程内容阐述半导体物理特性和相关器件性能,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课程内容涉及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热力学与动力学等基础理论,同时也涉及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加工过程和产业应用等实践问题。“半导体材料与技术”课程是半导体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以半导体以及半导体器件中的电子过程为基础的学科。该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应用物理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和科研性。开展“半导体材料与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光电材料、光伏、电池、芯片等先进电子材料及器件领域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微观上理解发生在半导体中的宏观物理现象,理解导致宏观物理现象的微观机理;重点掌握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中的电子状态及载流子的统计分布规律、输运理论等相关规律;掌握载流子在输运过程中所发生的宏观物理现象;掌握半导体的基本结构及其表面、界面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运用专业知识,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半导体相关的国际前沿专业知识,为半导体领域培养具备创新意识、拥有国际化视野、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适应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2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国内各重点高校适应国际化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都不失时机地推广专业课全英文教学,加速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全英文课程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涵盖的领域不是很全面,开设的全英文课程数量依然很有限、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6, 7]
目前我国高校通过人才引进的海归教师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英语流利、专业知识丰富,但是这些教师对开设全英文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这些教师新入职面临很多考核指标,开设全英文课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一般老师都是拒绝的,这主要是由目前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决定的。此外,开设全英文课程需要非常流利的英语,有些海归教师虽然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留学多年,英语水平却无法达到开设全英文课程的要求。大部分本土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英文表达与英语国家教师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都非常重视英语学习,具有较强的英文阅读能力,一般来说,英文听说能力较差。在全英文教学中,作为非母语的英文依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障碍。存在的问题包括:英文专业术语含义生僻、学生英文听说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对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理解难以同步;学生在听全英文的课程时,不得不把注意力分散到对语言的识别,因此学生容易发生思维疲劳、对知识内容无法深入理解和思考、甚至遗漏学习重点;课堂的师生交流也不可能像中文那样顺畅,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使用中国教材还是英文原版教材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使用中国教材,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但是教材翻译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将英文专业术语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英文思维,不利之处在于作为非母语的英语作为学习语言给学生理解知识增加了困难。
3推进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建议
作为一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海归博士,同时具有凝聚态物理国内博士学位,笔者承担了一门全英文本科生必修课程,至今已具有八年的全英文教学经验。笔者曾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学习生活近五年,自认为英文的听说读写不是问题,但是面对全英文教学的教学任务,在备课过程中仍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基于对“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对全英文课程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3.1全英文教学对于教师师资的要求很高
在全英文教学师资的选拔上面,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留学不适合作为硬性指标,对候选教师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考量才是最重要的。此外,是否对全英文教学有激情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最后,只有通过考核的教师才能上岗。全英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汉语教学,需要耗费任课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调动教师采用全英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可以在年终绩效考核时对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承担者进行适当奖励。比如,全英文教学课程学时双倍计算,在考核和评职称等环节可以把是否承担全英文教学课程作为一条备选项,利用全英文教学课程项目进行激励,等等。此外,学校相关部门(国际合作处、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处、专业院系等)协同联动,制订并实施全英文教学师资的培养计划。具体方式可以包括学赴全英文教学开展良好的高校学习、校内部培训、邀请外教同行来校线上线下交流研讨等。
3.2全英文教学对学生英语的要求很高
3.3全英文教学教材的选择
在比较了国内外相关教材以后,选定了SOKasap编著的Principles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作为课程的教材,此教材教学图例丰富生动,专业词汇准确。为了适应材料科学于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的需求只选取部分内容,并对相应内容做适应性调整。而且,目前笔者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征、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时限制等因素,拟编写更加适应于本课程教学的全英文《半导体材料与技术》讲义或教材。
3.4建立适应全英文教学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全英文教学的特殊性,不适合用普通汉语教学课程的学生评价方式和评教方式。首先,普通汉语教学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一般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课程论文等等。全英文教学课程的语言媒介是学生不熟悉的英语,采用考试的方式对学生难度较大,可以以课程报告为其主要考核方式,辅以中间过程中作业、小测验、团队合作完成课程相关课题并展示等方式(均以英文为考核语言),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笔者发现这种综合评价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次,对普通汉语教学课程的评教方式也不适用于全英文教学课程。普通汉语教学课程的评教方式包括学生评教和同行、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的比重占比较大。对于全英文教学课程来说,教师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备课、上课,但是由于英文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必然不如普通汉语课程,所以在评教时必然会带着个人色彩评教,这对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能客观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全英文教学课程应该采取不同的评教方式,比如降低学生评教的比重,增加同行、督导评教的比重。另外,全英文教学课程不应该与普通汉语教学课程一起评比,应该全英文教学课程之间进行评比。
4“半导体材料与技术”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初步成果
由于疫情的原因,2020年春季学期“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全英文课程采用线上教学,采用的是超星线上平台。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作业的方式被记录下来。通过对超星上学生平时表现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课程中学生的平时表现有70%的人可以达到80分以上的水平,如图1所示。说明笔者承担的“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全英文教学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获得的教学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全英文课程当中。
5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剧,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学生国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半导体材料与技术”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半导体相关的国际前沿专业知识,为半导体领域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具有国际化视野、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笔者梳理了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建议,并总结了“半导体材料与技术”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初步成果。针对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学生、教材以及全英文教学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全英文教学的师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英语水平、采用适合的原版教材、建立适应全英文教学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可以有效推动全英文教学的建设。通过总结“半导体材料与技术”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初步成果,说明全英文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方案可以尝试推广到其他全英文课程当中。
基金项目:2017年,教育部第二期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与精品教材项目
参考文献
[1]刘立新.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J].中国教育报, 2016(6):1-2.
[2]肖曼玉,孔杰,聂玉峰.数学基础类课程的全英文教学的一些体会[J].高等数学研究,2020(23):29-34.
[3]翟良锴,胡晓夏.中国高校全英文教学的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53-54.
[4]宁国庆.探索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对全英文课程的课堂理解水平[J].教育教學论坛,2019(30):117-118.
[5]王翀等.《3D打印技术及实践》全英文授课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38-139.
[6]呙小明.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25.
[7]李扬.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全英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模式及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