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1-01-09 20:37李晓楠
科教导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校

李晓楠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家书包含着浓厚的革命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无法替代的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高校思政课教师将红色家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有效弥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讲授,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内涵。

关键词 红色家书 实践教学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5.031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Letters from Hom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LI Xiaonan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5)

Abstract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ies is the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Red letters from home contain strong revolutionary feelings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with irreplaceabl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Integrating red letters from hom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bo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defect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red letters from home; practical teaching; universities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在于铸魂育人。红色家书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员和追求进步人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时期写给家人和亲友的私人信件,体现了革命先烈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怀,生动诠释了无数革命先烈对国家、民族、人民的使命担当,展现了革命先烈为了取得革命胜利,而不犹豫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豪情壮志。一封封红色家书记录着无数革命先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感人故事,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道德教育性,能够很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强化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1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红色家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优质教学资源,更是高校深化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红色家书作为宝贵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蕴含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人物、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极大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亲和力和吸引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红色家书革命文化,将红色家书及其背后的红色故事作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深入引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青年学生生动地讲述一封封红色家书的主要内容及背后的感人故事,充分发挥红色家书的教育价值,不断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内涵。

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教师结合《狱中自述》为学生讲述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的故事。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物,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立场坚定,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没有泄漏一点党的机密。李大钊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正如他在自述中豪迈地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当时许多青年同学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李大钊同志的深刻影响,不仅在五四历史时期成为具有一名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而且迅速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理想早已变成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红色家书,还可以将其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内涵。教师以“党史三分钟”为主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讲述红色家书背后故事,用青言青语解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教师提前一周下发学习任务单,并给同学们讲清楚课内实践展示的基本要求、制作红色家书主题活动课件的基本技巧,提醒同学们在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汇报时一定注意把握时间,并制定相应的实践任务评分标准。课内实践小组可以推荐选取一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代表作为主讲者,教师在课内实践展示过程中只负责引导和点评。在一定程度上翻转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效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集体备课等综合能力。学生进行“党史三分钟”讲解后,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点评,抓住学生关心思考的问题,以师生对话方式逐步讲解教学问题,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内体验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最鲜活、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革命史料,也是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优良家风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遵循大学生教育成长的规律,采取理论讲授+课内体验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来提升教学效果。高校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四门课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制定不同的课内实践教学方案,教学任务单等,深入挖掘红色家书及背后的感人故事;同时定期开展大学生参观红色家书作者的故居等实践基地,成立高校红色家风研究社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等带领和指导,深入开展革命文化活动与学习研究;到所在地区的老革命者家中进行拜望和访谈。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大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转变大学生的学习理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实现教学主客体的有效互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上课前一周,首先,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拆分班组,角色划分,并下发课内实践任务单。任务单是教师用来指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学习成果展示的具体方案,包括实践主题、实践要求、实践时间等,真正让大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把知识的内化过程融入課内实践活动之中。其次,教师要选任一名善于协调、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选任一名记录员和一名监察员、计时员。这样在合理拆分班组之后,教师面对的是小组,可以有效地解决大班教学给翻转课堂造成的困难。课内实践由各班的小组长协助教师组织安排具体的红色家书实践教学任务,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会合作分工,团结协作;同时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协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与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各班小组长的初步推荐,教师选取部分红色家书主题朗诵等优秀代表作品,让同学们以角色体验的形式进行5~10分钟的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形式多样化,课堂展示活动大约占到1/3的教学时间。

朗诵革命先辈的家书,发出当代青年的信仰之声。如《夏明翰致妻子郑家钧的家书》,这封信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就义前写给妻子的遗书。1928年初,夏明翰为配合新任湖北省委书记郭亮工作,告别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来到武汉,部署“停止年关暴动”的计划。由于叛徒出卖,同年3月18日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在得知生命即将结束时,他忍住伤痛,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用半截铅笔,给他异常想念的妻子和女儿,写下了这封催人泪下的遗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课内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有:一是要求小组成员详细地介绍红色家书的创作背景;二是要求小组成员自备主题朗诵的背景音乐,并在背景音乐中倾情朗诵;三是要求教师做好课堂实践活动记录表,以便对小组每一位成员的课堂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及时的反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红色家书诵读课堂实践活动展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培养大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交流和协作能力,欣赏能力等。学生小组实践成果展示后,教师当场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本次课堂实践成果展示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其实小组成员进行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成果的展示,是一种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高效教学策略。丰富的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到课率”“抬头率”明显提高,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3组建学习工作室+ VR-AR虚拟现实技术,创新红色家书传播形式

网络新媒体已成为新时代表达爱国主义的重要平台,网络传播载体多样化,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内外短视频平台应用的火爆,逐步向高校大学生群体渗入。选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骨干教师、最美辅导员等优秀代表,共同组建大学生红色家书学习教育工作室,不断深入挖掘红色家书及背后故事,持续完善网络红色家书教育平台,结合红色家书的故事性、革命性等特点,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和使用频率高的网络媒介,将红色家书学生微课、主题朗诵等优秀作品,利用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着力打造一批红色家书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借助新颖合适的网络话语形式,使大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红色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自媒体时代,红色家书需要突破以往通过专著、专题图书、报纸杂志等单一的传播形式,不断拓宽红色家书的传播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主要通过微博群、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接收和传播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享受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快捷和便利。高校可以将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开通红色家书公众号、建设红色家书自媒体专业平台,不断拓宽自媒体交流渠道,提高红色家书的传播效能,并充分利用优质的VR课程资源,多维度和多视角来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4渗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高校要深入开展以红色家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为大学生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提供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一封封红色家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最生动的红色教材,也是先辈们留给后人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红色家书,走进红色家书作者的内心世界,能够深刻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和为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激励自己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校园红色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高校可以着力打造红色家书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一批“红色家书”网络传播平台,开通红色家书微信公众号,借助抖音等音、视频网络平台传播红色家书,不断增强红色家书等革命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宣传影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革命文化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组织大学生通过原创红色话剧、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等多样化的文艺作品表现形式传播红色家书,不断扩大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基金来源:本文为2020年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延安时期红色家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0130)与2020年西安翻译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将红色家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B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002).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9-5-1(02).

[3]张丁.图说红色家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5]王炳林.关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3).

[6]蔡榕津.将红色家书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11).

[7]占毅.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08-111.

[8]舒前毅.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教育观察,2018,7(21):40-42,90.

[9]李懋君.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5):123-12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高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