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

2021-01-08 04:28阚会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中学

阚会群

摘 要:中学政治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既是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学科。学好中学政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当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更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正确地思考和为人处世。中学政治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面对中学政治课堂上的种种不足,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建议,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 立德树人 教学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44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也是如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德育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受到思想和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本文就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中学政治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进行参考。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学教师的政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教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在枯燥的教学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部分中学政治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持续性学习,未能学习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未能认识到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教师们在长久的教学生涯中已经总结并习惯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总是下意识地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而且部分教师的思想创新能力不足,改变教学方法时只能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不能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改变。中学政治教师一般都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学课堂较少,教学方法的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部分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重点和教学态度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对教学的要求。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就已经出现,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在教育领域当中有许多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以自己的教学为中心,忽视了现代教育教学中提出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教师把自己放到权威的位置,不让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比较缺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也比较疏离,大部分学生不敢或者不愿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

最后,教师的教学重点有所缺失,课堂教学的理论与现实的联系比较薄弱。大部分中学政治教学偏向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较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重知识灌输,轻道德教育,这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且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难以提升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无法在政治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提升。因此,改善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十分必要,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当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思想,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具体化,脚踏实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践行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指的是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之下进行德育教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三观”,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首先,立德树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教师的教学必须要依照新《课标》来进行,真正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放在首要地位,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用新《课标》进行指导,学生才能获得更完善地培养。

其次,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各種生活常识、道德法律规范、经济知识、政治机构等相关知识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范围很广。教师教学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相对容易,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立德树人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的准则,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再次,立德树人本就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在学生还未真正面临升学考试压力之前的阶段,教师要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让学生尽快建立良好的“三观”,并且在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在中学政治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策略

中学政治教学的创新改革和优化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引导中学政治教学课堂逐渐改变和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促进学生成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措施。

1.研究中学政治教材,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在进行中学政治教学时,要重视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在这些内容当中融入德育思想,开展德育。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出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从教学的各方面内容渗透德育,让学生随时随地都沉浸在德育教学的氛围中,接受和理解教师所教学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中学教材《经济与社会》时,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深入研读,形成知识体系,从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教师要完全熟悉,对每个单元每一章涉及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要教学哪些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在其中融入德育,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转变,能力获得提升。

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上一课所学的我国“经济体制”,向学生们讲解自我国成立以来经济制度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对经济制度演变形成整体认知,让学生了解到市场在我国经济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接着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市场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市场经济的变化机制和原因,学会遵循市场变化的规律,同时明白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的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个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学习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融入德育理念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逐渐被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将德育理念融入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当中,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在教学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引入环节通过影像资料如电影片段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艰辛的发展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牺牲了许多革命战士,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族的凝聚力、英雄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最新的有关德育的社会讯息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了解社会变化,进行更加深度的思考,感受德育熏陶,同时,新鲜的资讯也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关注,积极融入课堂,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国家,中华人民具有坚强勇敢、勇于抗争的高贵品质,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在中学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关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们在学习基础政治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情感的教育,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温国强、赵晨渤《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船舶职业教育》2021年第2期。

[2] 杨丽君《浅析中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研究》,《文化产业》2020年第31期。

[3] 孙广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5期。

[4] 杨子璇《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研究》,湖南理工学院2019年硕士论文。

[5] 刘文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教育路径研究》,《考试》201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中学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在多解中学创新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