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惠娣,罗 佳,傅 骞
(杭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浙江 杭州 310007)
慢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就诊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数据统计腰痛的终生患病率高达85%,其中慢性腰痛为23%,致残率达11%~12%[1-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艾灸、拔罐等疗法能够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增加核心肌群训练的有效性[3-4]。笔者运用隔姜灸联合平衡罐治疗慢性腰痛患者,观察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治未病科收治的慢性腰痛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30例、25例;年龄29~76岁,平均(49.98±10.21)岁;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7年,平均(2.89±0.32)年;腰痛部位:单侧、双侧分别为46例、9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31例、24例;年龄27~78岁,平均(50.77±10.1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平均(2.91±0.33)年;腰痛部位:单侧、双侧分别为47例、8例。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慢性腰痛相关诊断标准[5],腰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无间歇性跛行;CT或MR检查排除腰骶区其他器质性病变。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25~65岁,性别不限;3)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4)患者对治疗内容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有腰椎脱位或手术史者; 2)严重脊柱侧凸、椎管狭窄或脊椎滑脱者; 3)合并脏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系统所致腰痛者;4)近1个月给予相关治疗或干预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91)1~2 g涂擦患处,2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联合平衡罐进行治疗。①隔姜灸:患者取俯卧位,将直径20 mm、厚6 mm姜片放在肾俞穴、大肠俞、腰阳关穴及阿是穴上,将直径为1 cm、高约1 cm的锥形艾炷放在姜片中心点燃,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去掉,换艾炷再灸,每个艾炷为1壮,每穴每次施灸5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20 min/次,1次/d,2次/周,共治疗4周。②平衡罐治疗:在保暖的前提下,取俯卧位,于患者背部涂少量润滑油,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3个来回,期间摇罐、抖罐3次,留罐6~8 min;2次/周,共治疗4周。嘱咐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3 h之内禁止洗浴,避免体力活动及体育训练等。
2.2 疗效标准 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相关标准判定。
2.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疼痛进行评分[7]。2)腰部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部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功能量表主要由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提重物能力、睡眠品质、社交生活等10部分组成,每项评分为0~5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功能缺失程度越严重[8]。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Oswestry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和腰部功能Oswestry评分比较分)
慢性腰痛的发生与脊柱周围肌肉组织肌力及协调性、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降低紧密相关。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工作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腰背部竖脊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背阔肌等肌肉紧张、功能异常,甚至萎缩,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不足以支撑一定的负荷,最终导致疼痛及活动受限[9]。
慢性腰痛属传统中医学“腰痛”“腰脊痛”范畴,外伤、负重、劳损等引起局部气血瘀滞;或外邪侵袭、痹阻筋脉,局部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则宜疏通经络、祛瘀止痛。腰为肾之府,腰痛病位在肾,与督脉、膀胱经等密切相关。《脉经》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素问·刺腰痛篇》记载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笔者运用隔姜灸联合平衡罐治疗腰痛患者,艾灸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以及脏腑的功能,具有外以祛湿止痛、温通经脉,内可温阳散寒、调理脏腑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在燃烧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通过透热而起治疗作用[10]。隔姜灸具有增强祛除寒湿的作用,治疗腰痛疗效确切,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日常生活[11]。本文选取肾俞、大肠俞、腰阳关以及局部阿是穴,其中肾俞为肾脏背俞穴,是肾中经气深聚、输注于背部的特殊位点,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强腰、疏通经络、散寒止痛等作用;肾俞穴下有致密的结缔组织,深层是竖脊肌、腰方肌等肌群。大肠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穴下分布有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背阔肌等肌群,大肠俞深部分布有腰4、5 神经,其支配臀部及下肢的肌肉和皮肤;腰阳关为督脉上穴位,该穴为阳气通行的关隘,总督腰及下肢运动。刺激上述穴位以及局部阿是穴可以调节平衡全身的气血阴阳,促进炎性物质代谢与吸收、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水肿、舒缓挛缩的肌肉[12-13]。平衡罐具有疏通气血、经络调衡、祛邪扶正等作用;平衡罐通过负压可调节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管的舒缩功能,火罐对局部皮肤产生温热刺激,可使毛细血管扩张,缓解局部血管与平滑肌的痉挛,调节肌肉的协调性。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72.7%;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隔姜灸联合平衡罐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