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波 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举重是一项相对比较古老的竞技运动,举重的形式以个人竞技所呈现出来,成败就只在一瞬间,所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的心理障碍与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对于14~17 岁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为更好的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为了不断优化他们的举重技能,有必要充分全面的做好心理教育,不断夯实他们的心理素养。不可否认,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举重比赛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只有依托于科学且高效化的调节策略,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也才能够不断提升他们的体育技能以及练习水平[1]。
举重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运动形式,它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项体育技能。在正式比赛开始后,举重运动员只能靠自己的毅力以及技巧等来完成比赛。可以说,较之于团队性的体育运动形式而言,举重运动对于运动员体育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体育比赛前,不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养,不注重调节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甚至被负面情绪或者不良心理所左右,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举重比赛成绩。因此,有必要科学全面的梳理以及分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明确心理障碍问题的相关分类,科学全面的采用相关的调节策略。心理障碍,是一种异常的心理过程与表现,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异于常人的人格特征,后果就造成了会社会适应力有所下降,对于举重来说,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一般来说就是对于这项目的恐惧、焦虑等,包括心理能力量障碍、情绪障碍、意志力障碍、心理耐受程度障碍等内容。为此,教练人员应该精准全面的把握14~17 岁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及抗压抗挫折能力等,依托于精细化的调节策略,依托于高效化的调控手段,切实有效的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应对心理障碍问题,始终以较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较高的心理素养来应对比赛,真正实现自我突破以及自我提升。
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在举重比赛的参与过程中,除依赖于自身的体育技能以及举重素养外,更要依托于强劲有力的心理素养,以此来更好的提升比赛的水平。但对于14~17 岁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他们自身的心理障碍调控能力相对比较低,极容易受负面情绪或者不良心理的影响和制约,继而难以发挥出自己最真实的水平,也难以保障自己获得较高的体育成绩。为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不断优化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整体体育技能,应该科学全面的分析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以便在后续的教学管理中,能够精准采用高效化的调节策略。
在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体育比赛过程中,心理能量障碍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心理能量障碍中的心理能量,就是一种心能量。顾名思义,这种心能量,就是指内心深处的一种积极因素。举重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个人项目,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他们自身的举重比赛的参与过程中,需要自行面对复杂的比赛竞技环境,需要自行处理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也需要自己来调控自己的情绪。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能量比较高,那么在举重运动的比赛过程中,他们能够很好的控制杠铃,也能够提升对杠铃的贴身感。受此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能够获得较高的举重成绩,能够获得较高的体育比赛分数。相反,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能量不高,或者他们自身的心能量偏低等,则往往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体育比赛成绩,甚至还会限制着他们自身举重技能的发挥[2]。
从上文可以看出,举重运动不同于其他的团队项目,在比赛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鼓励,共同应对可能存在的突发情况,或者共同应对可能存在的失利局面。但举重运动则不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一旦登上赛场,只能依赖自己。即便失败了,也需要自己来承担失利的后果。不可否认,在相对激烈的举重运动比赛中,青少年因参与比赛的经验相对不足,负面情绪的调控能力相对不高,使得他们极容易在赛前陷入一种紧张的窘境中。一旦情绪方面出现紧张不安等,往往会直接作用于身体的肌肉方面,使得原本的技巧无法展现出来。不可否认,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在赛前适度的紧张,往往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适度的情绪紧张,能够帮助青少年正视比赛,也能够有效发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个人潜力。但若情绪较为紧张,或者情绪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则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因情绪过于紧张而出现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等问题,这不利于他们全身心投身于举重比赛之中。
事实上,举重运动项目本身就是一项挑战自我,甚至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运动项目。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他们在举重比赛的过程中,除依赖于完善的举重技巧以及夯实的身体素质外,同样离不开意志力的支撑作用。可以说,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若具备较高的意志力,具备较强的思想意志等,往往能够帮助他们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成绩,甚至还有可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正式比赛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记录。但相反,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意志力不够完善,或者他们存在着较大的意志力障碍等,那么不仅无法保障他们的体育比赛成绩,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
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在正式比赛的参与环节中,科学的心理耐受程度,能够帮助他们直面困难,同时引导他们快速调节比赛节奏,继而确保举重比赛的如期完成。不可否认,不同的青少年,他们的心理耐受程度是存在明显的层次感以及差异感的。若青少年的心理耐受程度比较高,那么他们在举重运动的参与过程中,尤其是在试举失利的局面下,能够快速调节自身的情绪和比赛节奏,继而快速全面的投身于举重比赛之中。相反之下,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耐受程度不高,当他们在比赛过程中遇到一丝挫折时,极有可能会萎靡不振,不仅无法保障体育比赛的成绩,甚至无法保障体育比赛的正常开展。
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他们在举重比赛的参与过程中,因自身的比赛经验不足,或者心理调节能力不高等,极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赛前心理障碍。为切实有效的促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发展,也为了不断提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必要深入全面的分析他们赛前可能存在的赛前心理障碍,积极采用高效且科学的调节策略,切实高效的实现快速化、精准化的调控,确保广大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都能够真正赛出自己的风格,赛出自身的价值。
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良好的心能量,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比赛潜能,推动他们的发展以及提升。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采用良好的自我暗示法。不可否认,部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他们看到比较多的观众,或者看到名单中强劲的对手时,很容易产生退缩心理[3]。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能量,不断提升他们的体育比赛成绩,不断优化他们的体育比赛成绩,应该做好日常化的训练。可以说,心能量的提升以及优化,并不是一项短期内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有效的予以推进。为此,青少年举重运动的教练员,应该充分结合运动员心能量障碍的现状以及突出问题,积极采用科学且系统化的心理教育或者经验传授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心能量。同时,教练人员还应该引导运动员积极采用自我暗示法。在对抗激烈的体育比赛中,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只能够依靠自己。教练员要引导他们即便面对不利的情况,也要做出积极的自我暗示,继而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积极调动自身的潜能,不断迸发良好的意志品质,更好的克服情绪上的波动等不利状态,全身心投身于举重体育比赛之中。
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也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障碍。为切实有效的做好情绪障碍的调控管理工作,也为了更好的迸发出积极向上的情绪,应该做好必要且关键的情绪障碍调控工作。在情绪障碍的调控过程中,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采用表情调节法来进行。比如在正式比赛开始前,教练员可以指导青少年运动员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小技巧。比如可以通过拍打面部的方式来让自身的情绪亢奋起来,或者可以通过捏脸蛋、搓脸蛋等方式来快速调控自身的面部情绪,继而达到放松面部肌肉的目的。
在举重比赛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困难或者突发情况,那么青少年运动员需要自己来面对,需要依托于强劲的意志品质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为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意志品质,青少年运动员应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来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要注重经典动作的重复训练。当然,在意志力障碍的调控过程中,这种场景更多是现场式的。那么青少年运动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比如通过一些快速高效化的拉伸臂膀或者基础性的举重放松肌肉活动等来确保自身意志力的高度集中。
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在正式体育比赛前,他们自身的心理耐受程度等,往往决定着体育比赛的成败。为切实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心理耐受程度,教练员应该指导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前做好睡眠管理工作,尤其是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同时,教练员还应该积极采用正向引导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心理耐受程度。比如教练员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等激励方式,将对他们的信任感等传递给赛场中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或者在他们正式上场前,通过捏揉肩部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放松。
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在参与比赛的进程中,赛前心理障碍的存在,可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难以保障体育比赛的顺利推进,也容易影响他们自身潜能的发挥。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且全面化的调控举措,行之有效的做好调节调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