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作为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群体,他们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就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我国专家结合我国实际从1952年开始先后制定以及颁布过八次锻炼标准,现在在实行的锻炼标准为2014年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标准中强调体质健康达标率将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考核对象,并且与院长的任职直接挂钩,如何最高限度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首要考虑问题。
以新标准实施下的社管院学生2014—2018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中的身体机能评定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借助中国知网和图书馆等资料库,查阅大量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等文献资料,了解现状与影响因素,为本研究的撰写提供理论借鉴。
2.体育测量法
为了有效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均采用国家教育部备案学生体质与健康专用器材的恒康佳业6800 进行测试,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中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指标为:肺活量。
3.专家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访谈相关专家,了解各相关院校学生测试工作情况以及身体机能提高的方法,听取建议。
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中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运用EXCEL 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中指标进行处理、统计。
5.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数据是选用社管院 2014—2018年体测的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满足本研究需要。
本研究是依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4 修订版)》中对各项指标测试分值的规定,来进行查询、统计的。
如表1所示:2014年学生测试人数2663 人,其中优秀18人,良好283 人,及格2008 人,不及格354 人,各占百分比:0.7%、10.6%、75.4%、13.3%;2015年测试人数2879 人,其中优秀11 人,良好259 人,及格2025 人,不及格584 人,各占百分比:0.4%、9%、70.3%、20.3%;2016年学生测试人数2873人,其中优秀13 人,良好242 人,及格2087 人,不及格531人,各占百分比:0.5%、8.4%、72.6%、18.5%;2017年学生测试人数2735 人,其中优秀13 人,良好285 人,及格1985 人,不及格452 人,各占百分比:0.5%、10.4%、72.6%、16.5%;2018年测试人数2790 人。其中优秀8 人,良好186 人,及格2109 人,不及格487 人,各占百分比:0.3%、6.7%、75.6%、17.4%。由表1可以看出优秀率、良好率偏低,之后的教学中要重点提高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良好率与优秀率。
表1 2014—2018年度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
本文中的身体机能的测试指标是肺活量。先天因素也与肺活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但体育锻炼对于肺活量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表2、表3所示,男、女生的肺活量达标情况主要集中在及格、良好和优秀,由此看出我校学生肺活量达标情况良好,且不及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我校长期坚持开展的晨跑息息相关,2018年更是将学生晨练的考勤及参与情况纳入到各系部的年度考核及辅导员工作考核中,从而促进我校学生参与晨练的积极性,一定程度减少了学生肺活量测试的不及格率,提高了良好率和优秀率。2018年度男生不及格率为7%,女生的肺活量不及格率为1.8%,这说明我校学生女生较男生的身体机要好一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的提高男生的肺活量水平。
表2 2014—2018年度男生肺活量达标情况
表3 2014—2018年度女生生肺活量达标情况
学院在校生人数4000 多人,专职教师数量4 人,远低于规定的师生比例要求,兼职教师6 人,教育部的《国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在校生与专职体育教师配比原则上控制在350:1 以内,专任体育教师外聘教师比例不超过3:1,对比这个评价指标,学院体育师生配比非常低,造成学院大学生在体育课及课余体育活动上缺乏体育教师的相应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健身效果。
二级学院身体机能达标小组主要督促班级按照要求完成课下体育锻炼,另外定期测试学生肺活量成绩,并且就体育锻炼中出现的疑问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在体育课以及体育骨干培训中侧重于训练方法的正确教授以及错误动作的防范,实现课上、课下结合,课下给每一个班级学生设定每周不少于三次训练计划,针对不同体能项目设定相关训练方法。
处于大学生阶段的学生进取心、好胜心以及表现欲都非常强,体育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学生通过体育竞赛成绩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很大程度上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爱好。
影响身体机能的因素众多,通过课下相关调查反馈:我院学生普遍对于体质健康测试重要性缺乏科学认识,对于体育锻炼益处认知水平普遍不够,并且家庭也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身体锻炼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上教师教授,课下缺乏自主锻炼意识,在今后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促进课上锻炼与课下悬链的结合,更好的提高身体机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