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熟悉亲近的家庭环境即将步入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来说需要承受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考验,幼儿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常面临不可避免的困境,幼儿园与家长都需要承担起为幼儿做好入园适应的准备,促进幼儿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会接受新的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学会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展开幼儿园生活做好入园准备,推动幼儿不断接纳并融入新生活。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适应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
(一)在园活动
首先,在生活活动上,对于长期家庭照料生活的习惯,小班幼儿面临照顾人更换的适应过渡期,大部分幼儿在接受良好的家庭准备活动之后能够顺利适应生活常规,如进餐、如厕、喝水及午睡等,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部分幼儿会出现拒绝进餐、难以顺利进行午睡的现象,表现出对新环境的抗拒以及对幼儿园常规不适应的焦虑,自我服务能力逐渐缺失易导致幼儿陷入缺乏自信与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这种入园适应焦虑情绪通常会持续两到三周的时间才得到逐渐缓解,幼儿不同的生活习性决定他们不同的适应时间。其次,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大多数幼儿易适应且主动参与性最强的幼儿园活动,小班幼儿常会被幼儿园丰富的游戏形式以及新鮮有趣的游戏材料所吸引,在适应周围环境与同伴之后,幼儿常愿意参与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愉悦、开心与满足,较少出现入园不适的相关问题。最后,在教学活动中,小班教学活动常以绘本欣赏、故事教学或操作教学为主,由于教学活动的集体性与约束性,幼儿开始难以适应并集中注意配合教师教学,生动有趣的动手操作材料与丰富的故事情节逐渐会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幼儿逐渐喜欢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二)人际关系
进入幼儿园新环境,幼儿面临亲子关系到师幼关系以及同伴关系的人际关系模式转变,幼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找依赖者并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的调适水平决定幼儿的入园适应程度。教师常是幼儿最信任的依靠者,教师的性格气质、互动方式以及给予的幼儿评价直接影响幼儿本身的入园适应程度,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接纳是幼儿获得师幼关系安全感的来源,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同伴关系是幼儿在幼儿园面对的重要人生关系,入园前已建立的同伴关系将有效促进幼儿适应新生活,焦虑情绪会减少参与同伴交往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新同伴关系是在幼儿经过观察与相处后才逐渐建立的,虽然在人际关系中易出现摩擦与冲突,但在交往中逐渐学会与同伴相处,共同成长。幼儿对亲子关系的适应程度表现在入园、离园环节的过程中,幼儿情绪常受家长主观表现影响,家长易放手幼儿越易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常出现不舍焦虑的情绪易造成幼儿的入园焦虑与不适。
(三)角色期望
角色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需要适应与面对的,幼儿的在园角色适应是幼儿角色认同的过程,在心理与行为上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与适应,幼儿从家庭中父母的孩子角色到学校学生之间的转换不仅是心理上的认同与接纳,行为上也做出过相应的调整。小班幼儿在与教师及同伴之间建立起联系之后逐渐会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再产生入园适应相关的不适情绪,幼儿内心逐渐建立起对于幼儿园的归属感,慢慢接受自己作为幼儿园一份子的角色,开始建立起主人翁意识,学会维护自己的所处环境。小班幼儿角色适应也与其所接受的角色期望有关,主要影响者是教师,当教师表示积极友好及关爱的态度时,他们能表现出正面积极情绪来适应新环境;当教师表示忽视消极或冷漠的态度时,幼儿也易会对同伴产生一种排斥与拒绝的消极态度,始终难以融入新环境。
二、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影响因素
(一)幼儿方面
不同性格幼儿在入园适应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情绪表现与差异,在经过与一线教师交谈后了解到,入园适应状况是因人而异且极具个体差异性。性格较为开朗活泼的幼儿情绪起伏较大,情绪状态不够稳定,因此持续焦虑时间较短且易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新环境能够引发不同的好奇心与兴趣。性格较为内向或性格倔强的幼儿易出现焦虑情绪,常常在入园适应中表现为沉默寡言,不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拒绝与老师及同伴交流,且持续时间较长,表现出长时间的入园不适。
(二)家庭方面
根据鲍姆林德划分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看出,不同教养方式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教养方式及教养文化程度将产生幼儿不同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习惯。对于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生长特点及性格爱好的家长,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保护幼儿天性成长的同时注重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规范幼儿养成文明的生活行为及生活方式。不同文化程度背景的家长具有不同的教育观与幼儿发展观,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幼儿教养人家庭常掌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地促进幼儿自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重对他们生活能力的锻炼,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相应增强,较低文化程度家庭常不擅长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一味娇惯幼儿未重视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往往在家庭教育的关键阶段错失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生活习惯的机会。此外,亲子教养与隔代教养的不同家庭背景,对于幼儿安全感、秩序感以及胜任感的形成有不同程度影响,亲子教养更有助于塑造幼儿的安全感、秩序感以及胜任感,幼儿的情感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三)教师方面
教师的个性特质及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将是影响幼儿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重要因素,具有正确儿童观的教师将一切以儿童为中心展开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更注重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强烈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重视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关照与回应,及时安抚小班幼儿入园不适的焦虑情绪,积极给予幼儿所需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但在教学中不免出现不耐烦与情绪化的教师,教师消极的师幼互动与回应将成为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障碍,教师是幼儿入园生活长时间的陪伴者,具有正确科学幼儿观及教育观的教师将是幼儿良好生活的催化剂。
(四)幼儿园方面
幼儿从家庭生活的小环境逐渐转入集体生活的大环境,面对从朝夕相处的家人到陌生老师及同伴的人际关系转换,逐渐承担起集体生活中的学生角色,逐渐学会去自我中心主义,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努力找寻自我生存方式,同时积极应对集体生活中不免的人际交往冲突,反复交织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使其难以迅速适应,心理脆弱的幼儿甚至产生被父母抛弃的顾虑,内心情绪常处于消极失落的状态。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需要不断面对教师权威,并在教师指令中学会顺从教师的秩序规范与常规要求,接受集体行为习惯和常规的培养。长期无拘无束的家庭生活方式使幼儿一时难以接受老师口中的规则秩序,在多数行为活动受到约束后内心同时会产生消极抵抗情绪,幼儿不断在面对挑战与改变原有生活习惯的状态中调整自己,对幼儿来说既是困难也是成长。
三、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对策建议
(一)家长方面
1. 做好入园准备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幼儿入园意识,引导幼儿喜爱幼儿园生活,减少幼儿入园适应焦虑,通过阅读入园教育相关绘本或看动画片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带领幼儿参观附近园区,增加幼儿入园熟悉感。同时注重拓展与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增加幼儿的同伴交往机会,学会与陌生人相处,培养提前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
2. 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在幼儿入园前,积极鼓励幼儿自主完成生活小事,尊重幼儿生长需要与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生活常规,耐心引导幼儿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通过独立完成简单家庭任务促进幼儿动手操作技能发展,增强其大小动作肌肉的协调性,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增加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提升家长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对幼儿来说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科学的入园教育观以及正确的入园适应教育有利于幼儿生活能力的良好发展及对幼儿生活常规的科学引导。幼儿带养人本应持终身教育的新理念学习有关“入园适应”教育的相关知识,树立家庭成员的科学教育观,保持教育一致性与终身性,为幼儿创造有准备的家庭生活教育環境,有效促进幼儿入园适应。
(二)教师方面
1. 注意尊重关爱幼儿
刚入园幼儿面临依恋对象转换易产生不适感,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一时期的幼儿渴望被爱。教师应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原则,充分接纳幼儿并尊重幼儿,及时表达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满足其情感需要,增加幼儿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缓解幼儿入园适应焦虑。
2. 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良好班级环境需注重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方面创设,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营造温暖、和谐、有趣的物质环境,增加幼儿喜爱的玩具使其感受幼儿园的乐趣与美好。同时注意精神环境的创设,小班幼儿的年龄发展具有差异性,认知程度不一,教师应多了解每个幼儿特点,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注重心理与精神的健康发展。
3. 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指南中提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应寓于游戏之中,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鲜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分散幼儿的入园焦虑,促使幼儿较快融入幼儿园生活,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与兴趣需要开展低结构游戏,锻炼幼儿的肌肉运动能力与操作能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满足幼儿天性,有利于幼儿释放内在压力与消极情绪,获得快乐与满足,加深对幼儿园生活的热爱。
(三)幼儿园方面
1. 组织多种家园互动方式
家园合作关系的良好构建是幼儿园工作开展的基础,幼儿园应开展多元、多样的家园互动模式,比如开展家长开放日、家园合作交流栏、家园合作论坛以及家园互动平台等,为家长了解幼儿的入园生活拓宽渠道,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注重对幼儿家庭的入园适应教育,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共育模式,保证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为幼儿良好入园发挥家园合力的关键作用。
2. 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入园后的幼儿具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也会出现不同方面的问题。幼儿园应及时关注幼儿发展并与家长做好沟通,通过制定班级工作表、开展阶段性的班级家长会等,让家长清晰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或及时注意发展问题。通过沟通交流与及时反馈,缓解家长对幼儿入园生活的担忧与焦虑,为幼儿园了解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生活习惯提供信息,以便有效分析儿童发展问题存在的原因,因材施教为幼儿入园适应提供有效引导与帮助。
3. 适当开展混龄教育
小班幼儿易模仿的心理发展特征常引起他们对年龄较大幼儿的关注,混龄教育的开展能有效增进不同年龄幼儿的相互交往与接触。幼儿园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开展混龄班教育,引导小班幼儿学习中大班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礼仪,将有效促进小班幼儿在榜样示范作用下潜移默化习得生活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渐缓解入园焦虑并适应幼儿园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冠亚.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与提升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21(3):93-96.
[2]杨淼.探析幼儿初入园的适应性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166-167.
[3]林兰,高珠峰.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冲突与规约应对:基于儿童立场的质性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20(9):23-38.
作者简介:
马丽,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合肥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