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途径

2021-01-07 15:11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罗晓雷
天津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历史事实史料高中历史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 罗晓雷

核心素养是当前一个极为热门的课题,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不同,历史解释素养属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指的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人物和事件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高中历史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使他们通过历史解释不断接近真实历史,助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适当补充多个史料,加深学生历史理解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由于教材中的史料有限,教师需要依据具体知识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课外史料,可以是文字、照片、视频、文物、典籍等,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让学生步入当时的历史时空中,加深他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为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在进行“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教学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丝绸、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和青铜器等史料图片,设计导语:“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有‘瓷器大国’之称?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引领学生结合图片观察、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与欲望。接着,教师重点讲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生产与发展”,课件中呈现青铜器、玉器、刺绣、陶瓷、漆器、铁器、煮盐、酿酒、造纸等图片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田园手工业”内容思考问题:“中国古代手工业是何时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的纺织工具和材料?”让学生综合多个史料尝试概括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让他们探索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这样让学生根据史料及教科书中的文献进行大胆想象,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理解,锻炼他们独立学习和探究的历史解释能力。

二、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引领学生解释历史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教师应当依据所授内容精心设计系列性问题,突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征,极力发挥出问题的导向功能,让学生逐个分析与解决问题,由浅及深地解释历史现象,通过阐述个人见解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解释。

以“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教学为例,教师先询问:“何谓‘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指导学生结合固有知识与教材内容思考和回答,使其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学术自由等方面展开思考与讨论,让他们尝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随后教师结合课本知识与史料继续设置问题:“儒家孔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法家韩非子的思想观点分别是什么?对当今社会有何影响?”引导学生解释诸子百家各个学派的思想观点,以及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让他们学会解释历史事实。

三、客观论述历史事实,增强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作为一门叙述发生在过去事实的科目,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面对同一事实时的看法往往不同,可能会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做出不一样的解释,甚至会出现一些冲突性的解释。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量提供更多的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全面思考与认真探讨,客观论述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使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比如,在开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中的理论性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以及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等。之后,教师指引学生剖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教师事先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渠道搜集到的资源,使其体验历史,学会从这些材料中提取历史知识,让他们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与概括得出结论。借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其学会客观论述历史事实,进一步掌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让他们形成论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运用推理探究方法,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了解主要的历史事实,还需根据史料通过证明、演绎、归纳等方法阐述、说明、推理与论证历史事实,让他们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正确解释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运用关系、类比、演绎和归纳等推理方法探究历史事实的前因后果,让学生结合具体史实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让他们学会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从而改善历史解释素养。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中,教师先简单介绍近现代服饰的变化,总趋势是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变得美观、方便、平民化,其中男子服饰由长袍马褂变为西装,可以带领学生探究西装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为什么流行,使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展开推理与探究,让他们发现原因是社会转型和思潮发生变化。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中山装,包括各个细节部分,主要是前身四个口袋、门襟五粒纽扣、袖口三粒纽扣与后背不破缝等,引导学生根据从西装到中山装的变化谈论个人得到的启示,他们分析、讨论后知道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后,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组织学生推理与探究女性服装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综合起来探索我国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与原因,随后指导学生从饮食、居室建筑、习俗风尚等方面继续推理与探究,使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继而增强历史解释素养。

五、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性与价值,这充分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让学生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的解释,让他们有理有据地提出个人看法,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释素养。

猜你喜欢
历史事实史料高中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理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