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建,于亚楠
(泰山学院 教师教育研究院,山东 泰安 271021)
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能力和水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其重要的培养目标。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用型大学办学思路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导致许多应用型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基于此现状,相关教育部门提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案。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既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要促进其结构上的平衡,以此来促进教学创新。实施方案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然而当前应用型大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正确理解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含义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是我们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职业教育,是相关部门为了强化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所提出的一种教师培养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科学结合,以培养出综合能力较高的人才。这一概念已经广泛延伸至高校教师培养领域,关于其具体内涵,目前主要有“双证书说”“双职称说”“双素质说”三种理解:
双证书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只要相关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就可以将其归为“双师型”教师。
双职称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备中级及其以上的职称和一个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技术职务(1)江雪雯,韩雪军.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27(04):105-111.。以工程类专业教师为例,如果其既具有副教授的职称,同时又具有工程师的技术职务,那么就可以将其归为“双师型”教师。
双素质说: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双师型”教师不应该是证书或者职称的简单堆叠,而应该是其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持此观点的人主要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出发对“双师型”教师加以界定,他们认为“双师型”既要具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对应领域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这一观点认为,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定需要从其实际素养与能力出发,强调其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修养。
综上所述,为了强化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应用型大学在学历、职称、能力等方面均有其相应的规定,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相应资格,同时要具备对应专业所需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更重要的是具备熟练的行业从业经验,确保能够将本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是同时具备高水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
我国应用型大学的组成类别较为复杂,由不同的学校前身发展而来,其发展来源主要有教学型大学、高职院校以及重点大学设置的独立二级学院。(2)于文琳.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08):235-236.近些年来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以“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为培养目标,为应用型大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保障。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应用型大学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国家教育发展的整体目标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且在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来源单一、数量不足、校企双向流动不畅以及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等。
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以所教授的专业为基础,既要强化自身对理论的认知,确保自己在专业理论上的深度,又要通过各种途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水平。但目前很多人认为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或者职称的简单叠加,因此盲目地考取与其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忽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国内目前的状况而言,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并不能够成为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及行业从业实践水平的有力证明。
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类院校一直以来都比较强调学术方面的教育,因此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本应该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进而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才核心竞争力,而这显然与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应用型大学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都是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自身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更鲜有熟练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师。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自然导致其在进行专业内容传授时难以有效开展专业实践,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如此一来,应用型大学就无法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培养出与市场契合度一致的专业人才。
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是客观事实,为了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要确保
其实践科研任务的实施与推进,尤其是通过校企合作,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以此来确保高质量实践科研的产出,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高校扩招已经成为近几年高校招生的趋势,学校为了充分挖掘人才,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但另一方面,受到多种因素限制,教师数量又迟迟无法跟进,导致每个教师都要承担巨大的工作量。如此一来就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到对应行业企业内进行系统化的实践,结果在培养“双师型”教师过程中出现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的问题,很难提高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要想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就必须依赖于系统、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3)虞晓君,张建芳,谢世珍.民办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8(12):18-19.然而目前,很多应用型大学并没有建立完善灵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一方面,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与培养的充分认知、专业方式与充足经费,致使教师无法有针对性、有动力地提升自身能力,进而导致学校整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对于兼职教师管理不够灵活,许多应用型大学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纷纷引进社会上对应专业的高级专员,然而受各种因素限制,这些人员只能以兼职身份进入学校,而针对这些人员,学校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灵活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上出现各种问题。
根据国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要求,既要重视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同时也要重视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打造与质量提升;既要重视学校专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也要重视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优化教师结构,从而全面提升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应用型大学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保障。通过实施“1468”教师培养模式,打造具有过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且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以促进学校整体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建设以服务教师发展为宗旨的全流程AI教师培养培训线上数据中心,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当前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数据的精准采集,做到“一师一画像”,并形成每一位教师的诊断结果。教师以自己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欠缺的能力产生充分的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4)周 伟.地方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8.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阶段目标、达成效果自我评测、定期总结等多种措施对自己的阶段性工作状况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自我提升,以促进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线下依托各类教师实践实训基地和境外合作院校,实行专业实体服务,组织实施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各类项目,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应用型大学要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把优化“双师”结构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注重教师学历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建立较为完备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5)佚 名.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培训,2017(08):317.。学校从长远出发,以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参照制定好4项发展规划,即学校师资队伍发展规划、院系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培养,科学编制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
伍发展规划,针对师资规模、师资结构、团队名师、培养体系、兼职教师、教师发展中心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规划。二是院系在教师团队的打造上,要考虑到年龄、性别、专业、双师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整体规划与系统建设,确保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6)康小丽,李青.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评价对策[J].甘肃教育,2018(09):26.。三是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院系规划目标基础上,要对教师团队成员各自的优缺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发现并发挥不同教师在教学、实践、教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不同方面的优势,打造1+1>2的教师团队效果,全面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创新水平。四是要重视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进步。院系要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为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进步与发展历程的量身打造。即针对每位教师的情况,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长处与不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与管理实践项目中慢慢提升每位教师的能力。既要发挥他们的长处,也要针对其不足进行实践过程中的能力提高,以此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管理能力,确保学校教师队伍规划目标的逐年完成。
专业教师的个性、学识、素养各不相同,教师的成长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和差异化需求,为此,学校要搭建6大类成长平台,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
一是以名师资源为重要依托,充分发挥名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邀请专家解读各级最新教育文件精神,进行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培训,不定期开展专业建设、教学能力、技能大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等研讨交流活动,对教育教学改革中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形成研讨活动常态化,研讨内容主题化,研讨主题系列化,研讨方式多样化,研讨地点虚实化的“五化”研讨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资源开发能力等。二是以实践技能平台为依托,开展专业技术、技艺的培训与研究活动。一方面能够促进相关专业技术与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培养出具有高实践水平的教师团队。三是以地区相关研发中心为依托,鼓励教师参与和教学相关的企业产品研发、技术研发等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师对行业管理、技术发展程度以及具体工艺工法的认知能力,在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同时将相关经验、总结进行整理,建成相关专业的培训资料包,全面推广到小微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整体能力。四是依托开设的立人讲堂、泰山讲堂、思政云讲堂、名师讲堂等平台,邀请教学名师、大国工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等优秀代表开展师德师风、工匠精神、“四有”好老师养成等方面的讲座,提升教师的师德风范。五是依托职教集团、企业工作站、企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开展队伍建设、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服务培训等工作,完成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的目标,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六是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实施师资国际化培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考取国际证照。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系列活页式教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课程,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
以各类平台为依托,以具体的实践项目为载体,团队进行实际工作的分配与开展,鼓励教师参与各类不同的项目,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教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开发、团队协作等八项能力。
组建专门的教师队伍进行精品课程和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团队协同式工作模式的开展,努力实现以老带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组建专门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研发工作,以目前社会和市场亟需人才标准为依据,探讨产教融合等应用型大学的热点问题,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准,提出创新性强、应用型强的课题,并确保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组建技能竞赛团队,依据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设计大赛赛项、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赛项等不同类别的应用型竞赛,研究竞赛的机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组建科研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由万人计划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业带头人等组成,多学科专业相融合,开展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市科技计划发展项目、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申报和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组建社会服务团队,结合新旧动能转化、精准扶贫等活动,发挥办学优势与专业综合实力,为合作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能鉴定、企业升级改造等。
综上所述,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应用型大学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相比较于普通公办类高校,应用型大学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弱势地位,因此更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养出与市场匹配度高的人才,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目前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国家相关文件作为参考,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以期为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目前各个大学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对本校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符合各自实际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