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活动探究 加深量感体验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1-01-07 08:03于天虹周青燕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直尺尺子刻度

于天虹 周青燕

【教学内容】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0、101 页。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情境导入:给课桌定做一个桌套,长边需要多长呢?

●活动一:观看视频,动手测量。

1.播放视频,教师在视频中示范用数学书测量的方法。

2.学生选择用小棒、铅笔、橡皮量一量课桌长边。

3.总结:在用物体测量的时候,量一次做一次记号,注意首尾相连。

工具 数学书 小棒 橡皮 铅笔姓名大约 ()本 ()根 ()个 ()根 ()根

活动反馈,规范学生语言:我是()(姓名),我用()(工具)量了()次。

师:大家都是测量课桌的长边,为什么量的结果却不一样?

师:铅笔是同一种工具,为什么测量的结果还是不一样?

小结:为了方便交流,我们要用长度一样的物体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出尺子。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设计开放式的活动,先观看视频,让学生学习比较规范的动作和方法,使学生后面的度量更加科学、有效;再自主活动,用表格及时记录活动结果,形成进一步反思的资源。观察表格,引导学生在矛盾和冲突中发现问题的本质,直观地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出测量工具:尺子。】

二、观察表述,认识尺子的数学特征

●活动二:找直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呈现六把直尺的图片,找不同点。

图1

小结:外观不一样。

2.投影两把刻度线对准的直尺,找相同点。

把同桌两人的直尺像屏幕上的两把直尺一样对齐,至少找出两处一样的地方。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尺子上都有______。

小结:尺子上都有数字、刻度线、cm。

●活动三:直观感知直尺的特征。

1.让学生指着尺子说一说,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数字:0、1、2、3……其中0 表示开始和起点。

刻度线:三种长短不一样的刻度线。

尺子上刻度线的规律:一大格里面包含三种刻度线,最短是一小格,依次递增,递增到5 小格的时候,是半大格。再往下递增到10 小格,10 小格就是一大格。数字排列在最长的刻度线下面。

2.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用手指一指:哪里是一大格。

师:观察每把尺子上的一大格,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每把尺子上的一大格都是一样的。尺子上的一大格就是1 厘米。“cm”是厘米的国际单位符号。

(让学生读一读和书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把尺子,排除直尺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作为测量工具的尺子的一些直观特征,进一步引导发现刻度线的排列规律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突出“一大格”的概念,引出“长刻度线之间一大格就是1 厘米”。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三、找认1 厘米,初步感知单位“1”的大小

1.规定1 厘米: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 厘米。

2.找、认尺子上的1 厘米。

(1)找一找:尺子上有哪些地方是1 厘米?

预设:0~1、2~3、5~6……

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可以,从右往左看也可以。比如:8~7、7~6、6~5……边找边用手势比划1 厘米。

(2)你是怎么找到这些1 厘米的?

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 厘米,找1 厘米就是找一大格。

●活动四:操作感知1 厘米。

找——从教室、学具袋或者身边找到1 厘米。

立方体的边长是1 厘米,指甲盖的宽度是1 厘米,笔盖的直径是1 厘米……

师:用尺子的一大格去比一比。

记——请你想办法记一记1厘米大概有多长。

师:用手势表示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有1 厘米那么长……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找”和“记”两个开放式的活动,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积累1厘米的表象,加深1 厘米的量感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找、认几厘米,深化感知单位量的叠加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你能用下面的话说一说吗?

我找了 ___~___,有____大格,是___厘米。

●活动五:找、认尺子上的几厘米。

1.找认2 厘米。

预设:0~2,2~4,3~5……

小结:两大格就是2 厘米。

师:请你用手势在尺子上比划出2 厘米。

2.找认几厘米。

用手势在尺子上表示出几厘米,全班学生一起数大格。

小结:不管是几厘米,都可以在尺子上数大格,几大格就对应着几厘米。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 厘米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在尺上认识几厘米。让学生用手势在尺子上表示几厘米,在真实的情境中建立几厘米的表象,不断深化几厘米和几大格之间的关系。深化感知几厘米就是几个1 厘米(单位量)的叠加。】

五、探索比较,掌握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1.从0 刻度线开始测量。(如图2)

图2

小结:起始与0 刻度线对齐,末尾是几,就是几厘米。

2.从非0 刻度线开始测量。(如图3、图4)

图3

图4

小结:纸条的长度=末尾的刻度值-起始的刻度值。

3.只有末尾刻度值,不完整的读数。(如图5、图6)

图5

图6

小结:在直尺上读数时,不仅要知道末尾的刻度值,还要知道起始刻度值。

【设计意图:练习部分设置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重点突出第三个层次,只有末尾刻度值时,读数不完整。几厘米是由几个单位1 组成的,既可以通过数大格,也可以用末尾刻度减起始刻度。学生通过交流、比较,逐步完善和简化、优化测量的方法,学会了解决不同问题的多种策略,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

六、回忆总结

1.你收获了哪些数学知识?

2.你能用直尺来测量身边的物体,以厘米为单位,说说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吗?

【教学反思】

一、聚焦测量工具,突出本质属性

从前测可以发现,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尺子并不陌生,但是缺少对尺子的数学特征的聚焦和理解。教学中,设计了对比两把刻度线对齐的真实尺子,找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排除尺子的非本质属性,突出尺子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比,迅速聚焦尺子的数学特征,从直观的尺子上“看见”抽象的长度和长度单位的概念。特别是,通过两把刻度线对齐的尺子,学生进一步发现任何尺子上的一大格都是一样长的特征,自然地把“1 厘米”显性表征为“一大格”的形象。

二、感悟生活经验,感知真实情境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以真实的生活情境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组织。不论在真实的尺子上找1 厘米和几厘米,还是从生活中找1 厘米和几厘米,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生活中的长度和长度单位,培养量感和数学素养。

三、深入活动探究,积淀量感经验

度量的核心要义之一是要用一定的标准量去测量,在这节课里,这个标准量就是1 厘米,所以感知1 厘米,丰富1 厘米表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几个开放式的活动,不断深化感知1 厘米,建立1 厘米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尺子上去找几厘米,借助一大格和几大格的形象,体验、感悟:找几厘米就是找几个1 厘米这样的长度单位,即:尺子其实是由若干个1 厘米累加而成的,几大格就是几个一大格,几厘米就是几个1 厘米。

猜你喜欢
直尺尺子刻度
剪彩带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测量三字歌
圆规和直尺
直尺计算器
时钟就是尺子圈
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