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在遵循英语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思考和探索西方文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以促进学生双向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设计;英语教学原则;双向跨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莫敏英(1989.04-),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类)“跨文化视角下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的思考与探索——以《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为例”。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如何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成为当下教学改革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随着我国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传播中国文化的需求在增加,培养具有双向跨文化意识已是必然,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应增强文化平等意识,提高我国文化的对外表述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文化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增加思政内容。如何将我国“课程思政”这一新兴本土教育教学理念有机巧妙融入与西方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是笔者在本文将要思考和探索的方向。笔者将以遵循英语教学六个原则的基础上,具体来探讨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这六个原则包括:兴趣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灵活性原则、交际性原则以及重视文化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对教学设计中遵循英语教学六个原则前提下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探讨,为今后教学的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提供建议,促进具有双向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课程思政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兴起于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吴为善和严慧仙认为,跨文化交际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涉及交际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交流方式、生活形态等各方面。“课程思政”是我国新兴的教育教学理念,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田鸿芬、付洪更是对“课程思政”进行了如下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使后者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的构建,其中第一条“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第四条“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提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根据《实施纲要》,课程思政要融入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中十分重要。此外,文化的内容尤其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由此可见,文化课程更应该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要巧妙地将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融入。
与西方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其特殊性,比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笔者所在院校开设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是一门主要讲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科,所使用的教材并没有中国文化知识内容,那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思政内容?笔者认为,教师作为授课的主导者,应遵循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教材的文化主题,巧妙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接下来,笔者将以教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为例,在遵循英语教学的六个原则基础上,具体探索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中的融入。
三、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的探索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课程思政融入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文化知识的传授,又要對学生进行适当的课程思政方面的价值引领。笔者试图遵循英语教学的六个基本原则:兴趣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灵活性原则、交际性原则以及重视文化原则,尝试在笔者教授的《英语国家与社会》西方文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中西文化对比来巧妙融入课程思政。
1.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同时,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所教内容的主题,适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与主题相关问题的思考中,再自然地进行恰当的思政教育。比如笔者教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学科主要包括英国等英语国家的地理概况、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在讲授社会生活时,可适当引入饮食文化,并要求学生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饮食与当代学生息息相关,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饮食文化,并在未来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既能尊重不同文化,又能在交际中传播我国饮食文化。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教师要注重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原则。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师具体备课以及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的输出,而是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寻找相关知识。在小组竞赛活动的参与中,学生往往会有一种责任感以及集体荣誉感,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十分适用于课堂教学活动。
3.循序渐进原则。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思政的实施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课程的教授,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再加深文化理解的深度,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就某一主题进行更深刻的探索和讨论。比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有一个口头输出的过程,以加深对某一文化主题中西方差异的认识,再让学生形成书面表达。如此经过学习、听说讨论再到形成文字的过程,正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恰可以巧妙自然地将思政循序渐进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笔者教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中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餐桌礼仪为例,学生首先可以了解具体存在的可见的差异,再探究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4.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和语言使用的灵活性。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可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也可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实施课程思政。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还体现在教师课堂用语反映出来的思想品德和修养上,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给学生积极的正能量的语言暗示。当然,英语教学的语言灵活性,也体现在学生的英语使用实践能力上。结合教材内容,比如笔者教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涉及西方国家社会生活方面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比与中西方节日相关的词汇等翻译,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的英文翻译来进行思政教育的点滴渗透。
5.交际性原则。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西方文化课程是用英语这一语言来呈现的。文化课程的教学,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相关文化知识进行交际。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反映其价值观、思想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遵循交际性原则的同时,更要有意识、有目的性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文化內容中。比如,笔者教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涉及语言这一内容,在教学设计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关于区分chinglish与China English的区别,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他们的成果,再给学生进行总结。这一环节既遵循了英语教学的交际原则,同时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再次学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术语知识,而思政内容也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中。
6.重视文化原则。与西方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本身是一门文化课程,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主要是与西方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可深挖教学教材,融通中外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信息量,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文化的差异。比如,笔者教授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这一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张富生、张红梅、祝乃荣编著的《英语国家概况》,教材中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量是相当少的,但节日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且热衷的文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即寻找中西方文化节日的差异并在课堂进行分享展示。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避免学生在进行相关文化交际时,出现无法开口或者难以深入交谈的窘境,同时,思政的内容也可以在文化主题中自然渗透。
四、结语
本文试图在跨文化视角下,探索“课程思政”在西方文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的自然有机融入,进而具体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六个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探索研究与某个文化主题相关的中西文化对比,为教授西方文化相关课程的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过程设计的方法参考,为文化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当然,笔者在实际教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课程思政”在西方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难以在短期内看到学习效果,笔者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持续地研究文化课程“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并希望能使学生从中受益,能客观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合格的具有双向跨文化意识的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
[2]刘姗姗.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1(25):150-151.
[3]史丽珍.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学研究[J].现代英语,2020 (24):99-101.
[4]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99-100.
[5]姚丽,姚烨.英汉文化差异下的英语教学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6]赵海燕.论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