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文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人员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教师物质基础与教师职业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矛盾,从而导致教师自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失去教学自信心,不能对教育事业尽职尽责。本文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提出有效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59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作出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问题,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学习素养,从而不断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刻不容缓。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思想认识得不到提高
现阶段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然成为教师职业的必经阶段,成为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从事教师行业时间一久,教师就会丧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缺乏未来目标,从而导致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的学习不深入,教师的思想意识难以得到提升。一旦教师思想受到拘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師就会逐渐显露出个人思想上的懈怠,从而逐渐产生教师职业倦怠感。
2.教学内容单调重复,教学工作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
教师经常教授相同的教材,自以为对教材内容已经十分熟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拿来就用,缺乏对课堂的深入研究,这也会进一步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难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新鲜感,即使学生在变,但是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材内容仍旧没有改变,这也会潜移默化影响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看法和认识,容易使教师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
3.工资待遇低,生活负担重,经济压力大
由于我国对于教育行业的投入有限,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使得许多教师难以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甚至难以养活家庭。而教师工作繁杂,教师工作的性质导致教师工作的压力增加,从而使得家庭压力与工作压力之间产生冲突,进而造成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形成。
4.教师承担的角色多,担负的责任大,由此承受的心理压力大
教师在众多社会角色以及校园角色之间相互交叉,许多教师难以灵活处理角色之间的矛盾。从而也会使教师自身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加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较高要求,认为教师就是不能犯错误的人,一切社会行为规范教师都必须要遵守,做好对学生、对社会的模范带头作用。殊不知教师也是普通人,这样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教师自身压力的增加,从而使得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1.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教师学习机会,树立进取意识
学校和上级政府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自身本领过硬,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不断产生教学自信心,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学校和上级政府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继续深造,不断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定期开展教师研讨会,让教师能够不断发现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融合多种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多方面潜能,促使教师不断进步和成长。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校外交流,通过校外交流学习,不断为本校教师引入新的教学方式,为本校教育教学活动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由于教师教学课业繁忙,学校也可以给校内教师提供线上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教师能够多方面发展,不断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2.融合发展教师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除了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语言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等。教师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自身多方面的潜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对教师专业成长尤为重要。学校和领导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性成长,促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提升。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热爱教育行业,关心爱护学生,才会不断在教师职业中有所成就,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通过教师自身力量去影响更多的学生,帮助国家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接班人,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同时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个人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教师要能够快速进行反应,迅速做出正确的行动,解决课堂突发事件,尽最大可能促使课堂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讲台是教师的主阵地,需要教师牢牢把握在手中,教师要注意综合发展自身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促使课程发展能够满足学生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
3.提升教师物质补助,保障教师基本需求,提升职业幸福感
现阶段对于教师资金补助方面还是比较薄弱,我国教育投资不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待遇普遍不高。党和上级政府部门要关注到教师的这一问题,努力做好教师补助工作,让教师对职业产生足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只有保障教师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帮助教师产生教学自信心,从而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出现。教师职业倦怠是现阶段教师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努力为教师职业创设良好的社会工作环境,保障教师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加强教师专业筛选制度,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让教师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下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例如,学校可以针对优秀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定期进行学校优质课堂教学评定,从而提升教师积极进取心,调动教师自身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能够产生竞争意识,不断通过磨课、说课等方式进行课程打磨,提升教师自身的学习素养,从而确保学习效率得以提升。让教师能够减少职业倦怠感,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缺点,激发教师的斗志,不断为个人成长树立新的目标和方向。
4.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实现教师自身价值
现阶段一线教师缺乏研究意识,殊不知只有参与一线教学活动才更具有教育研究发言权,教师要及时转变个人思想观念,努力实现自身价值。通过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并且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而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感。
例如,进行课程开发时,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让广大一线教师敢于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就相关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并且能够组织一线教师成立教材编写以及相关问题研究的专门小组,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不仅要教学更要研究教学,从而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从教观念,提升教师自身的研究意识,让教师能够在研究开发课程以及参与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对于初入学校的新教师来说,由于具有职业新鲜感并且正处于学习阶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强,当教师工作3—5年后,就会逐渐产生职业倦怠,这与教师自身定位不明确有着极大关系。国家和学校需要针对教师的这一问题,创设良好的解决措施和方案,给教师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帮助教师不断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不断创新,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探究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婧、成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12期。
[2] 苏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时代文学》2008年第7期。
[3] 莫新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應对策略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27期。
[4] 孙彤《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