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摘 要: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语文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41
我国现阶段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占比较大,通过对历年考题和各地方教材的观察发现,文言文以及唐诗宋词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占比一直处于中等偏上,因此,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对传统文化内容加以重视。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1.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于本本化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对于教学效率较为强调,因此教师和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会采用更为便捷的方式,如直接查看参考资料。教师在日常的古诗词课堂中,用教学资料替代了学生自行品读和感悟的过程,教师只是让学生熟读或者背诵,套路式的教学内容由此形成。从表面看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其实是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无法及时有效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过于强调积累知识,忽略情感要素
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对课内外的古诗词进行背诵,极少能够看到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品读欣赏和分析理解,让学生以情感为出发点对自身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提升,教师只是在表面上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积累,以此获得相应的提升,但是这种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方式仅能够对学生的背诵能力予以提升。缺少了文化和情感之间碰撞的古诗文,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和背诵,这不是真正意义上对文化的传承,这种方式也无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得到培养,是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一种浪费,一旦他们再见到新的古诗文,还是没有正确的方法体会感悟古诗文的内涵。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文化道德素养的培养
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就是高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有助于对学生文化道德素养的培养。
2.强化学生社会发展意识
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开始尤为重视人才的道德品质,将其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让学生形成社会发展意识,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有效发挥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能力贡献给各领域,让其有更好的发展。
3.学生肩负着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历史责任
在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传承传统文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肩负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符合中国人才发展的相关需求。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举措
1.对于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教师要予以正确的把握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文学字典”的作用予以发挥。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阅读时,可以积累知识素养。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予以重视,教学中要凸显其文化内涵,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解,让他们的文学欣赏水平以及对文章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使用时,要尽量做到对教材内容的不偏离,不要局限在教材的表象知识中,对课本内容要全面理解和使用。教师授课时,不要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讲授,要以高中生主体的视角为基准,设计符合高中生思维方式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有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有引起学生兴趣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认真落实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部编版)《师说/韩愈》时,教师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渗透,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文章重点字词句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可以进一步对课文进行理解,对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予以体会和感悟,進而培养学生好学善问的良好品德。
2.传统文化通过情境教学或者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学
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下会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对多媒体技术加以运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将抽象的内容以具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中难以理解的部分,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的形象给学生展示出来,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部编版)《短歌行/曹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全诗进行通读,再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曹操演绎《短歌行》的片段,展现出曹操的雄心壮志和广纳贤才的故事情节,这种多媒体导学的形式,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并以此获得感官体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同时,还能从文章中体会和感受古人广招贤才的宽阔胸襟以及想要建功立业的良好品德,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教师还可以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在课堂中参考课文的内容选择适宜的音乐,或者是一个视频片段等,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自我放松,对自身进行感知,在不知不觉中内化自己的品德。
3.师生之间强化互动,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高效的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中,“语文教学是重构和更新,不再是复制或者再现一种知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语文学习中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对知识进行研讨的过程中产生了共鸣,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共同话题中进行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文章中的文学知识进行赏析,创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探讨兴趣,加深他们对文章中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审美特质的感受和体会,深入理解和感悟文章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和体悟。
4.传统文化的熏陶需要强化诵读教学
诵读的过程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学生通过诵读能够对文学停顿规律进行体会,而停顿的章法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来揣摩,需要学生从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以及句末语气词中体会和感受。
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部编版)《师说/韩愈》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诵读停顿,在“所以”处的停顿,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练习课堂诵读,可以真正进入古文所营造的范围感中。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诵读来学习名篇佳句,使他们的人文素养更加丰富。
我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肩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用文化的魅力对教学品质进行改善,以文化的内涵来对教学深度进行提高,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对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文化水平进行提升,全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牟成华《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2019年第5期。
[2] 马振坤《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问题》,《课外语文》2020年第1期。
[3] 董堃《传统文化如何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探究》,《中华少年》2019年第5期。
[4] 达建龙《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新课程》2019年第6期。
[5] 吴媚《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