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冰菁 李碧慧
摘 要:教材、教学、学生是拦在新教师专业适应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为了更快助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他们更快突破专业适应难题,本文将以语文学科为例,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新教师突破专业适应难题提供一定思考。
关键词:语文 新教师 专业适应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61
刚走上岗位的新教师对教育行业充满了热情,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和较强的知识理论基础,准备在课堂上大展拳脚,信念感满满,但渐渐会发现,要上好课、教好书不是那么容易。经验不足的他们面临着教材解读难、教学设计难、组织教学难等问题。
一、教材理解不充分,易错点提醒“蜻蜓点水”
教师用书上对每一堂课的重难点都有明确的标识,特别是语文的部编教材,对单元的整体教学,每课教什么,怎么教,都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但由于新教师缺乏经验,在重难点教学中,学生的易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易错点教学不至于“蜻蜓点水”,草草带过,建议新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到紧扣《课标》,找准易错点。正确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文本,对新教师特别是新任语文教师而言至关重要。只有清楚了教什么才能思考怎么教,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情况开展教学工作。易错点一般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比较抽象或易与其他内容混淆,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新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学情,做好充分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易错点,突显其重要性,以免学生踏入“雷区”。如语文部编教材四上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暮江吟》,教学的重难点是要求学生“能展开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也就是读诗想象画面。但是这课的教学仅止于此吗?这就需要联系到第三单元的整体要求,要求学生要会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因此,这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画面,还应该突出指导学生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如果仅停留于表层的想象画面,那么对于整篇课文,甚至是整个单元的解读就走进了误区。
其次,联系旧知,多次复现。找准易错点后,如何在课堂上进行突破呢?新教师可以用“旧知”作引,给“新知”搭建桥梁,在“旧知”与“新知”的关联处多花时间、多下功夫,让“旧知”“不旧”,“新知”“不新”。沟通好新旧的桥梁之后还要在教学中多次复现,通过不断重复新知,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掌握,突破易错点。这个策略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的比较频繁。教师要学会改教单一字为教一串字,教学新字时,带出旧字进行拓展延伸,如“包字族”里“泡”“跑”“炮”“饱”等;归纳形近字进行识字,如“田”“甲”“由”“申”等;字理识字,如“欠”“吹”“歌”“歉”等。
最后,随堂练习,巩固成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迈克卡的认知策略中提道:“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可以在大脑中留下多方面的回忆线索,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易错点教学如果能将“听”“说”“读”“写”四者相结合,教学成果无疑会更为巩固。遵循着“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逻辑,在每堂课设置随堂练习的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二、教学思路不清晰,课堂结尾“草草收场”
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小学一节课通常35—40分钟,时间较短,环节如此之多,切忌平均用力,顾此失彼。在时间分配上,课堂上对新课知识的传授和重难点的巩固应该更为偏重,但不应该忽视课堂结尾的作用。课堂结尾把握好,不仅可以对整节课的知识点、易错点进行梳理,还可以进行课后的拓展延伸,为下节课做好起承转合的铺垫。但在实际课堂,特别是新教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下课铃已经响了,教师才匆匆忙忙说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这样的课堂结尾,不能说“草草收场”,只能说几近于无。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结尾的功能,首先要做到充分预设,留足时间。一堂课,要做到明辨主次,统筹兼顾,要对每个环节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状态最好的是上课后的第5—20分钟,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个时间段讲解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讲解和易错点突破。之前的5分钟可以联系旧知复习导入,之后的10分钟要作为课堂小结,在低年段则要留足时间进行书写训练。在这十分钟里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帮助学生提炼整堂课的精华、建立新的知识模块,激发学生的思维浪潮,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次,归纳整理,强化要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像列作文提纲一样,梳理好本节课授课的知识框架,归纳整理成板书,以要点提醒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指导学生强化识记。并把授课过程中学生出错的,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副板书上进行归纳。除了通过板书进行小结之外,教师还要通过不断地追问、引导,盘活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鼓励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只有经过思考后的表达,才能真正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
最后,结合教材,课外延伸。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且前一课的语文要素是后一课的铺垫和基础,后一课的知识是前一课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性。课堂结尾的设计除了总结知识点,还可以布置课外延伸类的任务,关联下一篇课文,在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同时,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应用。如语文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综合性学习,自主收集探究传统节日的资料。该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都有相应的活动提示,从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方式的指导到整理资料、进行反馈,到最后展示成果、完成习作,教材对学生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拓展和指导。
三、课堂管理能力不强,纪律整顿“情绪失控”
有学者认为,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意识淡漠,要么重“教”疏“管”,要么以“教”代“管”,要么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管制课堂或学生。这也是当前课堂,特别是新教师课堂上频繁出现的状况。为了避免新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出现“情绪失控”,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戒骄戒躁,以情唤情。新教师刚入职时几乎都是怀着憧憬和期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但是由于班级和学生情况的差异,总会出现一些调皮的学生和难以管控班级秩序的情况。这时,教师不用急于板着脸冷冷地数落或者气急败坏地呵斥。要知道贪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戒骄戒躁,用课堂中的氛围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并投入到课堂内容中来。
二是要眼神暗示,动作指引。在课堂管理的方法中,除了语言的直接引导,教师还可以借助眼神和动作,进行无声的纪律整顿。讲课时扫视全场,对于认真听讲的学生可以点头赞许,对于走神的学生进行眼神暗示。提问时可以面含期待,引导追问时可以目露疑惑等。除了眼神,教師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传递信息。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走近学生,耐心倾听;回答完问题轻抚学生表示鼓励;采用手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调重点。
三是要巧用评价,适时激励。在课堂中,灵活巧妙运用评价语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首先要抓住评价时机,反馈学生的精彩点。学生会在评价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评价用语要有趣味性。特别是在小学课堂,如果教师的评价从头到尾都是千篇一律的“你真棒!”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毫无新意。最后,评价用语要有启发性。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如果教师的评价语只是单纯地复述,这样的评价就没有办法给予其他学生一定的启发。因此,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具有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启发性。
参考文献:
[1] 罗明东等《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原理与应用》,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李保强、关荆晶《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的生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6期。
(纪冰菁,1990年生,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李碧慧,1967年生,女,汉族,福建厦门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