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抗凝管理

2021-01-06 15:44程玉鲜朱海燕蒋人杰陈向芬黄海萍王翠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9期
关键词:滤器生理盐水肝素

程玉鲜,朱海燕,蒋人杰,陈向芬,黄海萍,王翠娟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胸 心血管外科,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血液净化治疗技术(CRRT)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一定程序清除体内某些代谢废物或有毒物质,再将血液引回体内的过程。因其能够24小时以上持续、缓慢清除体内多余的溶质和水分的特点,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抗凝技术则是血液净化治疗得以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理想的抗凝效果是既能保持良好的体外循环状态,减少全身出血的发生率,又能预防体外循环诱发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器官功能不健全,抗凝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经过不断地总结、摸索,两年间我科对60例危重患者应用CRRT治疗,抗凝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60例,年龄35~83岁,平均(53±6.8)岁。其中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肾损伤18例;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8例;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并发急性肾损伤,采用CRRT联合ECMO治疗8例;多脏器官功能障碍5例;严重创伤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并急性心力衰竭9例;其他7例。均给于液体复苏、机械通气、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改善循环和组织灌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进行支持治疗[1]。

1.2 方法。患者采用单针双腔导管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入中心导管,采用德国费森尤斯multiFiltrate 机型及配套的血透管道进行床边持续治疗,治疗模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21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39例,使用含碳酸氢钠的无钙置换液,血流速度为150~200 mL/min,置换液量为1500~2000 mL/h,置换液输入方法采用前稀释法14例,后稀释法46例。采用肝素抗凝14例、低分子肝素抗凝12例、无肝素抗凝2例,枸橼酸钠抗凝32例。连续治疗时间为16~77 h,平均30 h,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4~6 h进行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测。

2 结果

60例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因为滤器凝血,经过更换滤器之后继续治疗;有8例出现管路凝血,其中3例及时发现之后从静脉壶中抽出血凝块,继续完成治疗,另外5例因管路凝血严重,被迫更换管路之后继续治疗;其余49例按预期时间下机,回血后对照“透析器凝血分级标准”,透析器凝血0级12例,1级29例,2级8例,抗凝效果满意。

3 抗凝管理

3.1 凝血原因。①危重症患者通常会有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现象,从而导致外周血液成分异常,同时伴有凝血激活、抗纤溶系统先激活后抑制现象[2],AT-Ⅲ减少,体内呈高凝状态;②严重创伤及术后大出血,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机体处于高危出血状态,此时采用无肝素透析可有效避免出血的发生,但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凝血;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在上机伊始极易出现低血压,造成引血不畅,极易并发凝血;④危重症患者常伴有意识不清、烦躁甚至谵妄,使得体位多变,造成导管发生贴壁、折叠、脱落等现象,致使血流不畅,血流量不足,从而发生凝血;⑤CRRT治疗过程中,未及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抗凝剂用量,造成抗凝不足,或在治疗过程中未及时处理CRRT机报警,造成血泵中断时间过长,导致滤器及管路凝血。

3.2 抗凝方案的选择。治疗前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凝血状态,明确抗凝剂的使用禁忌。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采用低剂量肝素抗凝或枸橼酸钠局部抗凝[3],普通肝素抗凝首剂负荷量25~30 IU/kg静注,然后以每小时5~10 IU/kg的速度持续血泵前泵入,开始4 h内每2 h监测凝血时间,据此调整肝素钠用量,确保APTT维持在50~70 s,平稳后改为每4 h监测凝血时间。枸橼酸抗凝时,选择血透管动脉端为输入部位,依据血流速度调整输入速度,枸橼酸钠泵入速度=血流速度X(1.3~1.4);通过血透导管静脉端泵入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注射液补充钙剂,维持血清游离钙水平1.0~1.2 mmol/L,滤器后钙离子0.25~0.35 mmol/L[4]。在治疗过程中每小时使用150 mL生理盐水冲洗滤器;对于无出血倾向、经济困难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首剂采用60~80 U/kg于治疗开始前20~30 min静注,治疗过程中以5~10 U/kg·h维持;对于严重出血倾向患者采用无肝素静脉血液滤过法,每隔30 min使用150 mL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一次。

3.3 抗凝效果的观察。在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血液与外源物质的接触,容易出现凝结现象。因此,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滤器凝血指标,监测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滤器前压的变化,观察滤器及管路的颜色和血流的变化,动脉壶血液是否凝集,静脉壶滤网有无凝血块。若血液发黑,透析器内有阴影或黑色条纹,血液迅速充满传感器监测器,管路内血液分层,滤器压及跨膜压进行性升高等均提示体外循环凝血的征象,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当凝血严重时需更换管路。体外循环回路中最易凝血的部位是静脉壶和滤器,应保持静脉壶血液平面在2/3水平,可有效预防静脉壶凝血。及时更换枸橼酸钠、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等泵入液体,尽量避免人为的空气进入循环管路而增加凝血的机会。跨膜压(TMP)一般保持在40~70左右,如TMP值达到90,观察滤器两端血液颜色是否变暗,滤器体部是否出现黑色条纹,如有则可能发生了凝血。若发现凝血先兆,即时增加肝素用量,可短时间内继续维持治疗;若滤器及管路严重凝血,静脉压、跨膜压急剧升高,机器频繁报警时,立即予生理盐水回血,生理盐水冲洗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动脉壶的血块瞬间被冲入滤器动脉端而加速凝血的发生;无肝素透析患者做好滤器的预处理能有效预防凝血发生,先用生理盐水1000 mL加肝素100 mg预充滤器及管路,使肝素吸附在透析膜上,再接上生理盐水冲洗管路,能有效预防早期凝血,其中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是无肝素 CRRT抗凝的关键[5]。

3.4 凝血的预防

3.4.1 治疗前准备:治疗前护士应查看化验报告,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进行评估;熟悉医生所选抗凝剂的使用方法、用药观察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治疗目的和意义。机械通气的患者做好充分的镇痛、镇静。

3.4.2 滤器及管路的预处理:在上机前,先将滤器及管路用生理盐水1000 mL加肝素100 mg进行预冲洗,并浸泡30 min,使其充分肝素化后,再以生理盐水冲净管路。在预冲过程中注意防止空气进入管路,以免治疗过程中产生管路凝血,影响效果。

3.4.3 通路护理:血透导管的通畅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治疗前应先回抽管路内的封管液并弃去,确定导管内无血栓且通畅后,连接患者,治疗中应尽量使导管长轴与静脉平行,并经常检查管路有无脱落、打折、受压、贴壁、漏血等,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有无躁动等。躁动时导管易牵拉,折叠甚至脱出,应做好心理护理,讲解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或使用镇静剂;动脉压力过高,导管贴壁,引血不畅时,应消毒导管处伤口后,轻轻旋转导管,变换患者体位直致血流通畅,如效果不佳,可暂时动静脉端反接,待引血通畅后再正接。本组治疗中,5例患者因镇静不充分,患者躁动导致引血不畅,动脉压力过高报警,予充分镇静后顺利完成治疗;3例患者血透导管吸壁,被迫暂时动静脉端反接。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输血液制品及脂肪乳,因其增加血液的黏度,体外循环凝血概率增加[6]。

3.4.4 病情的观察:治疗期间,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若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则停止脱水,降低血流速度,减少置换液流速,输注白蛋白、血浆或琥珀酰明胶等扩容,血压升至正常后再脱水。本组有18例患者在治疗开始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降至90/60 mmHg以下,予停止脱水,加快输液速度及正性肌力药物泵入,输注白蛋白、血浆、平衡液等,待血压回升至正常后继续脱水治疗;严密监测出凝血时间、ACT等,出凝血异常时及时调整抗凝剂输注速度,必要时用维生素K1、鱼精蛋白拮抗,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发生。本组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APTT大于180 s,予调整抗凝剂泵入速度,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患者均无出血发生。

3.4.5 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护士的操作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和应急判断处理能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和迅速处理各种报警,保证血流通畅,尽快恢复机器正常运转,减少不必要的停机[7]。

4 结论

CRRT在危重症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已成为抢救急、危重症患者重要的技术手段,为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保障治疗效果,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科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在血液净化治疗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做好不同抗凝方式护理,同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出血、凝血并发症,才能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猜你喜欢
滤器生理盐水肝素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自制圈套器技术取出疑难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7例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花粉过滤器
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