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儒刘棠方志书写变迁考

2021-01-06 06:50刘涛
天中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县志龙岩漳州

刘涛

北宋名儒刘棠方志书写变迁考

刘涛

(龙岩学院 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12)

在新旧方志的记载中,北宋名儒刘棠传的书写发生了变迁。通过考证发现,刘棠字召美,北宋福建漳州龙岩县人,元祐五年以《舜不穷其民论》考中开封府解元,所作《善政纲举而网疏》曾遭王质批驳。其事迹散见文集、地方志,龙溪、漳平先后引为先贤。刘棠未获苏轼、欧阳修垂青,曾遭吴幵批驳,获得朱熹称道。

刘棠;形象;苏轼;欧阳修;朱熹;北宋

目前,学术界关于刘棠已有研究,但存在一些问题,如1995年《漳平县志》一书重述漳平旧志记载时,未经考证引用漳平新桥民间故事,误将刘棠《善政纲举而网疏》一文标点为“有善政,《纲举而网疏赋》”,错将刘棠族谱所载漳平县和睦里龟池社流水头刘氏大宗祠认为刘棠故里[1];漳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的《漳平县志》局限于该志刘棠传节选的朱熹之说进行考证[2];黄秀燕的《漳平历代清廉正直名人初考》则停留在重述新旧方志记载层面[3]等。为此,本文依据史料记载的区域社会历史文化变迁情况进行文本分析,探究刘棠传书写变迁的原因。

一、刘棠生平事迹在宋代已遭讹传

(一)误传刘棠中举试卷曾获苏轼垂青

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刘棠的文献为成书于两宋之际吴幵写的《优古堂诗话》。绍圣四年(1097年),吴幵中宏词科,比刘棠中举晚7年。吴幵在建炎年间窜谪而死。《优古堂诗话》记载:

元祐中,省试《舜不穷其民论》,刘棠召美首选,其警句云:“桀纣以淫虐穷,幽以贪残穷,厉以监谤穷,战国以侵伐穷,秦皇以督责穷,汉武以奢侈穷,晋以夷狄穷,隋以巡幸穷,明皇以隐户剩田穷,徳宗以间架税屋穷。”东坡见之,大加叹赏。以其不类时文,因以“刘穷”呼之。然予以刘召美此意,本孙樵耳。孙樵《与贾秀才书》云:“扬雄以《法言》、《太玄》穷,元结以《浯溪碣》穷,陈拾遗以《感遇诗》穷,王勃以《宣尼庙碑》穷,玉川子以《月蚀诗》穷,杜甫、李白、王江宁,皆相望于穷者也。”[4]

“省试”“首选”指刘棠中解元。“召美”是刘棠的表字,与新旧方志所载刘棠字“君美”不同。这里仅述《舜不穷其民论》确是其中举试卷,且唯独此篇。“东坡”即苏轼。该书认为刘棠中举试卷获得苏轼垂青,然而《宋史》记载: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5]

由此可知,苏轼在元祐三年(1088年)任礼部贡举,因科场舞弊争议,于元祐四年(1089年)申请外放,出任杭州知州,原本未行,后来仍在当年到任,直至元祐六年(1091年)才回到开封府担任翰林,数月后又出知颍州。因此,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不在开封,不会关注开封府中举之事,他应未点评刘棠中举的试卷。

苏轼垂青刘棠的说法应源于北宋末年当朝蔡京的《元祐党籍碑》。苏轼被视为“元祐党人”,吴幵遂以苏轼曾知贡举,声称刘棠的试卷曾获得苏轼的赏识。对此,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也可作为佐证材料。《能改斋漫录》所载《舜不穷其民论》与《优古堂诗话》内容一致[6]。但是,吴曾在南宋初年秦桧当国时出仕,此时吴幵已卒,可见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舜不穷其民论》应抄自吴幵的《优古堂诗话》。

(二)讹传刘棠中举试卷曾获欧阳修赏识

《朱子语类》记载:

刘子澄言:“本朝只有四篇文字好:《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因言,杜诗亦何用?曰:“是无意思。大部小部无万数,益得人甚事?”因伤时文之弊,谓:“张才叔《书义》好。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义,胡明仲醉后每诵之。”又谓:“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公甚喜之。其后姚孝宁《易义》亦好。”寿昌录云:“或问《太极》、《西铭》。”曰:“自孟子以后方见有此两篇文章。”[7]

这里的刘子澄指刘清之。刘清之,字子澄,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中举时间比刘棠晚67年。朱熹生于建炎四年(1130年),这就是说至少在刘棠中举40年后,朱熹与刘子澄才可能谈论刘棠。“张才叔《书义》好”句在“胡明仲”之前,说张才叔排在刘棠之前应是合理的。“胡明仲”指胡寅,字明仲,建宁府崇安县人。朱熹曾居崇安县,以“建人”自居,于此援引胡寅、刘棠等福建乡贤自然顺理成章。“欧公”所指何人?按《朱子语类》多处提及的“欧公”均指欧阳修,这里“欧公甚喜之”的“欧公”当指欧阳修。据史料可知,刘棠在元祐庚午(1090年)中举,欧阳修在熙宁五年(1072年)去世,故欧阳修不可能对刘棠中举试卷“甚喜之”。

(三)刘棠形象褒贬不一

刘棠在南宋初遭到王质《诗总闻》的指摘。王质在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中进士,《诗总闻》应刊于南宋初。刘棠在南宋初已被视为“天下名儒”,文章备受推崇,王质却指出了刘文中存在的问题。王质《诗总闻》记载:

元祐间,《善政纲举而纲疏》首选刘棠:“大统一王劳心四方法三尺,以虽具狱一人而使亡,用西汉天下亡一人之狱。”棠,天下名儒,犹误呼以为常,误呼可也,而义亦随变则有所不可。此类甚多,今并载于此。[8]

按《晋书》记载刘颂上疏有“故善为政者纲举而网疏”之句[9],这里的《善政纲举而纲疏》之“纲”应作“网”字。

南宋末,刘棠以科举名人始载于淳祐《清漳志》。陈斗应《登科记》一文记载:

治平丁未,周纯、刘弼以破荒同登……其间有父子相望二纪以世其科者,如刘弼、刘棠焉。此又一门盛事也。[10]

该文作于“岁在丁未”,即淳祐七年丁未(1247年)。陈斗应时任龙岩知县[11]151,将刘棠视为龙岩先贤。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刊行的《龙岩县志》收录陈义安《续编龙岩县旧志序》,此“续编龙岩县旧志”指正统《龙岩县志》,该志目前已佚。陈义安《续编龙岩县旧志序》记载:

粤考宋淳祐郡志云:龙岩,唐末人材特盛,于治平间周纯、周綍,刘弼、刘棠,龚原、龚克、龚时可、龚嶒、龚颀,黄琮、黄靖,连寅、连梦魁等……陈登、张嵘、林若雨,亦皆以名进士显,而龚原又与苏文忠公并试大廷,擢在甲科。皆文公之前,未沐大贤,表而出之,以沉暝无所张。文公过化之后,其徒漳人陈北溪开启圣贤之学。自此之后,人材殊胜于前,盖未沐圣贤之教,而后获圣贤之学故也……于是,以文公之后遗漏及今之事逐节收入,以备后之采择焉。此参诸父老、旁搜广访之实,予岂敢私![12]

“淳祐郡志”指南宋淳祐《清漳志》,漳州知州章大任所修,目前已佚。“龙岩”指龙岩县,时属漳州管辖。“文公”即朱文公,指朱熹。“陈北溪”指陈淳,号北溪,是朱熹晚年高足,龙溪县人。陈义安是龙岩人,永乐庚子(1420年)举人[13]60。陈义安序援引淳祐《清漳志》记载,认为早在朱熹“过化”之前,北宋时期龙岩就人才辈出,其中就有刘棠。

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参考淳祐八年(1248年)《清漳志》,认为陈义安的确看过淳祐《清漳志》。陈义安序虽然始见于嘉靖《龙岩县志》,但刘棠在南宋末已见载于淳祐《清漳志》,而且淳祐《清漳志》所载刘棠史料源自陈斗应《登科记》,故刘棠被视为龙岩科举史名人。

二、刘棠在明代被攀附为乡贤

(一)《大明一统志》始为刘棠立传

《大明一统志》记载:

宋:刘棠,龙溪人。元祐中进士,历枢密院编修官,出为利州路提举学事,后提举两浙常平,以朝请即致仕。同邑有陈补者,与棠俱有词赋声。时称之曰:“刘棠、陈补,漳岩赋虎。”棠既登第,补遂隐居不仕。[14]

《大明一统志》刊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该志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刘棠的志书。“龙溪”指漳州龙溪县。“漳岩赋虎”的“漳”指漳州,“岩”指隶属于漳州的龙岩县。该志认为刘棠是“龙溪人”,通篇却没有“龙溪”县名简称“溪”字,反而提及漳州龙岩人意涵的“漳、岩”二字,显然自相矛盾。“时称”,指刘棠生活时期世人所称。刘棠具有功名,陈补是文人,二人均有表字,此书却直呼其名“刘棠、陈补”,并不避讳,显然有误,故“漳岩赋虎”的说法应源自龙岩民间。

刘棠是“龙溪人”仅见于《大明一统志》记载,由此可推断《大明一统志》将刘棠“龙岩人”写作“龙溪人”,应是传抄之误。龙岩人对《大明一统志》所载刘棠说法有何反应?

(二)正统《龙岩县志》推崇刘棠源于龙岩百家畲洞起义重塑龙岩形象的需要

根据史料可知,陈义安为正统《龙岩县志》所撰序文述及的“《大一统志》”即《大明一统志》,他对刘棠被《大明一统志》记作“龙溪人”之误应是知情的,因此他提出刘棠是龙岩先贤的见解。正统《龙岩县志》推崇刘棠应与龙岩百家畲洞起义有关。《八闽通志》始载:

百家畲洞,在县南永福里。界龙岩、安溪、龙溪、南靖、漳平五县间……宣德、正统间,尝有江志贤、李乌嘴、卢赤须、罗兴进者,乌合郡丑,跳梁出没。自漳平设县以来,官政易及,不复反侧。然尤在司民社者控御得其道云。[15]12

“百家畲洞”虽在《八闽通志》刊行的弘治庚戌(1490年)时属漳平县,然而漳平县乃成化六年(1470年)自龙岩县析置,宣德、正统年间(1426―1449年)隶属龙岩县。百家畲洞起义震惊朝野,历经20余载,地方官府“连年剿捕”,却“仅得宁息”。《八闽通志》认为百家畲洞及其所在的龙岩是“服则人,叛则兽,无常性也”,也代表宣德、正统年间时人对龙岩的观感。因此,推崇刘棠既可重塑龙岩形象,又可推动王化进程,安定地方秩序。

(三)《八闽通志》误载刘棠表字

《八闽通志》记载“(元祐)六年辛未马涓榜”进士有“刘棠,龙岩人,见《人物志》”[16]3,提及刘棠是龙岩人以及其考取进士的具体时间。又载:

刘棠,字君美,龙岩人。元祐中登第。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官,出为利州路提举学事。后提举两浙常平,以朝请郎致仕。同邑陈补与棠俱有诗赋声。时人谓:“刘棠陈补,漳岩赋虎。”棠既登科,补遂隐居溪南,赋诗自娱,有云:“大不手持卿相印,小无人拥史君符。门前溪水绿如染,好把一竿秋钓鲈。”[17]

该志又进一步认定刘棠的字是“君美”,曾任“诸王宫教授”,更细致地提到其同邑陈补隐居到溪南,赋诗自娱。

刘棠字君美出自何处?嘉靖《龙岩县志》刘棠传记载:“刘棠,字君美。”[13]66又说:

旧志云:右宋人材方其盛时,自周纯、周綍之兄弟,刘弼、刘棠之父子,龚原指侯有龚嶒、黄琮之后有黄靖,与夫陈登、张嵘以进士显,而龚连州则又与苏文忠公并试大庭,擢在甲科,异材间出,剖竹衣绣,先后相辉,是乌可谓无人哉?[13]59

此“旧志”指正统《龙岩县志》。此段仍未出现刘棠表字的记载,显然沿自淳祐《清漳志》。嘉靖《龙岩县志》所载刘棠字“君美”也应出自“旧志”,即正统《龙岩县志》,正统《龙岩县志》应已出现刘棠字“君美”的记载,为嘉靖《龙岩县志》所沿用。由于漳平首部县志——嘉靖《漳平县志》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刊行,《八闽通志》只能参考正统《龙岩县志》记载,认为刘棠字“君美”,是龙岩人。

(四)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始载刘棠考取开封府解元

正德《大明漳州府志》记载:

刘弼,龙岩人,字君平,以子贵,赠朝奉郎。[11]834

刘棠,龙岩人也。有词赋声,元祐间魁开封府解。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官、出为利州路提举学事,又为两浙路常平提举,力丐宫祠,寻致事。[11]841

该志未载刘棠表字,却增载刘弼字“君平”。按《八闽通志》记载刘棠字“君美”,与刘弼的表字均冠以“君”字,根据宋人命名原则,此为父子重名,可能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发现此问题,故而未载刘棠的表字。刘棠表字应以吴幵《优古堂诗话》所载为是,即刘棠表字应是“召美”,《八闽通志》所载刘棠字“君美”应是刊刻之误。正德《大明漳州府志》根据《八闽通志》记载,认为刘棠具有“词赋”才华,始称刘棠考中开封府解元,将“朝请郎”改作“力丐宫祠”。“致事”有误,应作“致仕”。

现存最早的《龙溪县志》刊于嘉靖乙未年(1535年)。嘉靖《龙溪县志》囿于正德《大明漳州府志》以及《八闽通志》刘棠及其父刘弼均是“龙岩人”的记载,无法根据《大明一统志》所载刘棠“龙溪人”将刘棠奉为先贤,而《大明一统志》又未在社会广为流传,地方社会对此知之甚少,由此阙载刘棠,未将刘棠援引为先贤。

(五)曾汝檀在嘉靖《漳平县志》中将刘棠援引为乡贤

嘉靖《漳平县志》记载:

刘棠,字君美。和睦里人。宋元祐间发解登进士,疏赋《舜不穷其民论》、《劝农孔孟二策》皆为场屋楷式。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成《哲宗御书》(今按元祐四年,诏枢密院取索编例册……)出催遣江北辇运,寻为利州路提举学事,又为两浙路常平提举,历官中外,有善政纲举目张,官至朝请即乞致仕,得旨许省亲,附表谢。中有云:“绣服听其过里之荣,版舆假以奉亲之便,啣恩若此,图报谓何!”遂力丐宫祠,寻致仕。朱子曰:“刘子澄言:‘本朝只有四篇文字好:《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因言,杜诗亦何用?曰:‘是无意思。大部小部无万数,益得人甚事?’因伤时文之弊,谓:‘张才叔《书义》好。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义,胡明仲醉后每诵之。’又谓:‘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公甚喜之。其后姚孝宁《易义》亦好。’”(见《语录》并《性理大全》)[18]1149–1151

此“和睦里”位于漳平县。《八闽通志》刊行之际,距漳平自成化六年(1470年)由龙岩县析置设县已20年,却未称刘棠是漳平人,而嘉靖《漳平县志》始将刘棠视为漳平先贤。《语录》指《朱子语录》,《性理大全》指《性理大全书》。该志最早突出刘棠科举成就。增加了其枢密院编书成果,以及“江北”任职。

嘉靖《漳平县志》始载刘棠撰有谢表并加以引述,却无从可考。查《朱子语录》并未记载刘棠,《朱子语类》却有相关记载,可见“朱子语录”应是“《朱子语类》”之误,嘉靖《漳平县志》所谓“《语录》”应作“《语类》”。《性理大全》指《性理大全书》,据后者记载:

刘子澄言:“本朝只有四篇文字好:《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因伤时文之弊,谓:张才叔《书义》好,自靖人自献于先生义,胡明仲醉后毎诵之。又谓:“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公甚喜之。其后姚孝宁《易义》亦好。”(一云或问《太极》、《西铭》,曰:自孟子已后方见有此两篇文章。)[19]

此段除了末尾一句个别字不同外,大体与《朱子语类》记载相同。《性理大全书》成书于明初,此段应抄自《朱子语类》。

嘉靖《漳平县志》援引刘棠为先贤出自曾汝檀之手。嘉靖《漳平县志》记载:

刘棠,字君美,和睦里人,元祐庚午领开封府解元,辛未举马涓榜进士,历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出催遣江北辇运使,又为两浙路常平提举官至朝请,即乞宫祠。事迹见乡贤志。今西浦屋基见存。乡传其子琮亦登进士,流寓江西吉州未详。[18]1109

此“西浦”应作“西埔”[18]965,即漳平县和睦里西埔社西埔乡(今漳平市新桥镇西埔村)。该志主修曾汝檀是西埔社邓坂乡(今漳平市新桥镇珍坂村)人,其《碧灵山赋》云:“绍兴刘棠一桂秋香,驰声赋府,见美文场。”[20]1《大明一统志》《八闽通志》有“漳岩赋虎”,此“赋府”应作“赋虎”。“秋”指秋闱,“桂”指折桂。“今”指曾汝檀修志之际。“屋基”为曾汝檀所见。刘棠之子考中进士源自“乡传”,应是曾汝檀在故里搜集所得。

曾汝檀故里碧凌山,《八闽通志》记载:“碧凌山,青色青苍,高凌云霄,故名。”[15]11正德《漳州府志》仍作:“碧凌山,在县北,其色青苍,高凌霄汉,故名。”[11]440到了嘉靖《漳平县志》却变成:“碧灵山,在和睦里西埔社,秀拔端耸,葱碧倩丽,上有寨场,下有岩庙,为一乡诸山之宗,自昔多传仙迹,龙岩、漳平两县初发文风皆肇于此。”[18]980此“碧灵山”即“碧凌山”。按《八闽通志》记载,“(治平)四年丁未许世安榜”进士“刘弼(俱龙岩人)以子赠朝奉郎”[16]2,其时龙岩又有周纯考取同科进士,刘弼在治平四年(1067年)成为龙岩第一批进士。此“龙岩”“初发文风”者指刘弼、刘棠父子。可见曾汝檀改动了山名,刘棠是漳平县和睦里人的说法出自曾汝檀之手。

曾汝檀为何要援引刘棠为乡贤?其原因有二:其一,与百家畲洞起义导致世人对漳平的观感有关。嘉靖《漳平县志》阙载百家畲洞,应与百家畲洞起义有关,曾汝檀为此选择性失忆百家畲洞。其二,与曾汝檀并非漳平县第一位举人有关。嘉靖《漳平县志》记载,漳平“选举人物自设县来概无兴起,有莆田人陈玉振寄籍王土坪,领成化丁酉科乡举”[18]977。陈玉振入籍漳平县在成化丁酉(1477年)考取举人,根据明代科制度原则,实则为漳平县第一位举人。陈玉振故里莆田的早期方志弘治《兴化府志》就因此未载陈玉振的科举资料。曾汝檀是漳平县第一位进士,却非漳平县第一位举人,对此在嘉靖《漳平县志》中强调陈玉振“出身即回原籍不复寄寓”[18]977,宣称陈玉振在漳平实际影响不大。为此,曾汝檀根据正统《龙岩县志》所载刘棠史料,不顾《八闽通志》、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刘棠是龙岩人的记载,将刘棠援引为里社乡贤。虽然刘棠并非龙岩第一位举人、进士,但是其父刘弼因刘棠关系获赠官职,由此曾汝檀主推刘棠。曾汝檀这一攀附名人的做法,龙岩对此有何反应?

三、刘棠形象作为文化符号被重构

(一)龙岩地方志对刘棠的坚持

嘉靖《龙岩县志》仍然详细记载刘棠史料。该志刘棠传记载:

刘棠,字君美,发解开封府,登元祐六年进士,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官,尝提举利州路学事、两浙路常平,所至皆有善政,以朝请郎归省,力丐宫祠,寻致仕。[13]66

该传只是记载刘棠履历,并未记载刘棠获得宋代名人的推崇。该志又云:“刘棠故宅,在和睦里。”[13]83此“和睦里”指漳平县和睦里。嘉靖《龙岩县志》修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比嘉靖二十八年刊行的《漳平县志》晚9年,嘉靖《龙岩县志》显然出自嘉靖《漳平县志》曾汝檀考证的结果,事实上造成以讹传讹。

嘉靖《龙岩县志》又记载“刘棠墓”[13]85,说明其时已出现刘棠墓,但该志并未记载刘棠墓所在里社位置。

直到民国年间,龙岩地方志仍将刘棠视为先贤。民国《龙岩县志》载:

刘棠,字君美。元祐六年进士,有《舜不穷其民论》,为场屋楷式。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官,出提举利州路学事,后提举两浙常平,官至朝请郎。乞致仕,许省亲。谢表有云:“绣服听其过里之荣,扳舆假以奉亲之便。啣恩若此,图报谓何!”遂力丐宫祠,寻致仕。朱子尝称曰: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阳公亦喜之。(《闽书》云:棠试进士《舜不穷其民论》为欧阳修所喜。考修卒于熙宁五年,棠试进士,修不及见。旧列《儒林》。)[21]

按“扳舆”应作“版舆”,该志未载刘棠考中解元,未载其江北任职,误以为《舜不穷其民论》是其进士试卷。“旧列儒林”之“旧”,当指道光《龙岩州志》,民国《龙岩县志》沿用道光《龙岩州志》引述朱熹所云。《闽书》原文说:

刘棠,字君美。元祐间解元,登进士。历枢密院编修,编成哲宗御书,累两浙路常平提举,扬历中外,有善政。乞致仕,得旨,许省亲。力乞祠。寻致仕。棠与进士所试《论舜不穷其民策》、《孔孟劝农》二篇,场屋以为楷式。朱子尝言:“刘子澄言本朝有四篇好文字:《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因伤时文之弊,谓张才叔《书义》自靖自献于先王,胡明仲醉后每诵之,刘棠《舜不穷其民论》,为欧公所喜。”[22]3620

《闽书》述及刘棠编书经历,未载其江北任职,误认为其居官“有善政”;提及“省亲”,未引述谢表内容;将《舜不穷其民论》改题为《论舜不穷其民策》,又提及《舜不穷其民论》,自相矛盾;将《劝农孔孟二策》改题为《孔孟劝农》;将此前中举试卷的说法改称“进士所试”;运用自己语言归纳朱熹所云,如将“好文”改作“好文字”;将“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义”改成“自靖自献于先王”;将“欧公甚喜之”改成“欧公所喜”,增删数字未据《朱子语类》原文;在漳平县宋科第一栏备注刘弼“旧属龙岩”[22]3619。

民国《龙岩县志》参考《闽书》所载,考证朱熹所云,从欧阳修卒年切入,发现欧阳修未曾见刘棠。其受到《闽书》影响,运用自己语言重写刘棠传,却未将“欧阳公亦喜之”改回原文,重蹈《闽书》的谬误。

龙岩、漳平二县从明代到清雍正末年隶属漳州府,漳州府该如何评判刘棠籍贯之争?

(二)明末清初《漳州府志》认为刘棠是漳平人

明末清初漳州府有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康熙《漳州府志》先后为刘棠立传。

首先,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因人事关系而确定刘棠是漳平人。万历元年(1573年)《漳州府志》记载:

刘棠,字君美。和睦里人。宋元祐间发解,登进士,疏赋《舜不穷其民论》、《劝农孔孟二策》,皆为场屋楷式。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编成《哲宗御书》,出催遣江北辇运,寻为利州路提举学事,又为两浙路常平提举,历官中外,有善政,纲举目张。官至朝请郎,乞致仕,得旨许省亲,附表谢,中有云:“绣服听其过里之荣,版舆假以奉亲之便,啣恩若此,图报谓何!”遂力丐宫祠,寻致仕。(《县志》朱子曰:“刘子澄言本朝只有四篇文字好:《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因伤时文之弊,谓张才叔《书义》好,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义,胡明仲醉后每诵之。又谓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公甚喜之。”)[24]570–571

该志将刘棠列入漳平“宋乡贤传”,备注“宋时属龙岩,今属本县,故载于此”[23]571,从刘棠传备注“县志”,即嘉靖《漳平县志》来看,该志抄自嘉靖《漳平县志》。该志删除了针对《哲宗御书》的考述,将“朱子曰”从正文改成注释,节选部分引文。在科举方面,将刘弼、刘棠父子分列漳平[23]569、龙岩[24]446,又在龙岩一卷备注刘弼、刘棠“即今漳平人”。在龙岩《冢墓》记载:“刘棠墓(在集贤里,今属宁洋县)。”[24]465万历元年《漳州府志》曾汝檀传结尾记载:

予尝识先生于京邸,已知先生之为人。先生既殁,复得与先生之嗣子思鲁及其门人陈九叙者游,而九叙又能状先生之行略,以告于余,因得叙次之如此云。[23]573

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主纂人员与曾汝檀及其门生陈九叙相交,应由此采纳曾汝檀在嘉靖《漳平县志》援引刘棠作为漳平县和睦里先贤的记载,进而增补刘棠墓位于“在集贤里,今属宁洋县”。

其次,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对刘棠事迹的改版成为后世修志范本。万历癸丑(1613年)《漳州府志》视刘棠为文苑名人,在“和睦里”前冠以“龙岩”,将“登开封府解”改作“魁开封府解”,将《善政纲举而网疏》增加“赋”字,误认为《善政纲举而网疏赋》即刘棠中举试卷,将“自靖人”误作“自靖”,将“欧公”误作“欧阳公”[25],在科举上仍将刘弼、刘棠父子视为“龙岩人”[26],却未加注“今漳平人”。

再次,康熙《漳州府志》对刘棠事迹的改动。康熙《漳州府志》所载[27]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基本一致,只删去了“漳平地”之“地”字,应参考了万历癸丑《漳州府志》。该志主纂蔡世远以理学著称,却未围绕《朱子语类》核对该志援引朱熹所云。又因刘棠未入祀漳州府乡贤祠,未载其乡贤身份。

漳平、龙岩、宁洋三县在清雍正十二年(1747年)由漳州府改隶龙岩直隶州,那么《龙岩州志》又该如何记载刘棠?

(三)《龙岩州志》仍认为刘棠是漳平人

道光《龙岩州志》记载:

刘棠,字君美。龙岩和睦里人(今分漳平县)。元祐庚午登开封府解。居官有善政,《纲举而网疏赋》、《舜不穷其民论》、《劝农孔孟二策》,皆为场屋楷式。次年登第,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官,编成《哲宗御书》,出催遣江北辇运,寻为利州路提举学事,又为两浙路常平提举,历官至朝请郎,乞致仕,得旨,许省亲。附表谢,中有云:“绣服听其过里之荣,版舆假以奉亲之便,啣恩若此,图报谓何!”遂力丐宫祠,寻致仕。朱子尝称曰:“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阳公亦喜之。”(见《一统志》)祀乡贤。[28]4

该志视刘棠为儒林先贤,将“有《善政纲举而网疏》”误认为刘棠“居官有善政”,由此误以为刘棠所撰文章题为《纲举而网疏》。该志增加“居官”二字,却与后面的“次年登第”出仕相矛盾;虽称刘棠传史料“见《一统志》”,但是内容却与道光《漳平县志》一致;又将“朱子谓”改成“朱子尝称曰”,将“欧阳公甚喜之”改成“欧阳公亦喜之”;在科举上仍将刘弼、刘棠父子视为“龙岩人”[28]3,称“刘编修棠墓(在州集贤里,明隆庆间分属宁洋县)”[28]21;龙岩州乡贤祠祀有“枢密院编修刘棠”,“祠建于嘉靖间”[28]49的记载,按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龙岩州,刘棠应在此后入祀龙岩州乡贤祠,此“祀乡贤”当指龙岩州乡贤祠。

(四)清代《漳平县志》刘棠传的史料来源

《漳平县志》自曾汝檀创修后,康熙、道光先后续修,民国时期又根据道光《漳平县志》进行铅印重印,此三部方志先后为刘棠立传。康熙《漳平县志》刘棠传与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内容一致[20]32,可见康熙《漳平县志》抄自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康熙《漳平县志》记载,乡贤祠“祀宋刘棠”[20]9。查嘉靖《漳平县志》记载,刘棠“未立祠”[18]1149,刘棠应在康熙年间获祀乡贤祠。道光《漳平县志》记载:

刘棠,字君美。龙岩和睦里人(今漳平地)。元祐庚午魁开封府解。有《善政纲举而网疏赋》、《舜不穷其民论》、《劝农孔孟二策》,皆为场屋楷式。次年登第,历诸王宫教授、枢密院编修官,编成《哲宗御书》,出催遣江北辇运,寻为利州路提举学事,又为两浙路常平提举,历官至朝请郎,乞致仕,得旨,许省亲。附表谢,中有云:“绣服听其过里之荣,版舆假以奉亲之便,啣恩若此,图报谓何!”遂力丐宫祠,寻致仕。朱子谓:“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阳公甚喜之。”祀乡贤。[29]7–8

该志视刘棠为“理学”先哲,又精简朱熹对刘棠的评价。该志所载刘棠“祀乡贤”源于该志他处所载“乡贤祠祀宋刘棠”[29]17。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印道光《漳平县志》刘棠传与道光《漳平县志》内容相同[30],可见民国二十四年重印的道光《漳平县志》抄自道光《漳平县志》,道光《漳平县志》影响最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归纳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刘棠确有其人,其事迹始载于《优古堂诗话》,其文章可考仅《舜不穷其民论》《善政纲举而网疏》二篇,分别出自《优古堂诗话》《诗总闻》。其中,《舜不穷其民论》是刘棠开封府乡试考中解元的试卷。关于历史名人对刘棠的评价,《诗总闻》称其为“天下名儒”是可信的,刘棠还获得朱熹的称道。刘棠生平事迹在南宋时已出现讹传,从《优古堂诗话》开始,《朱子语类》则以讹传讹。

第二,龙岩县在南宋末年为解决科举衰弱的问题,将刘棠建构为科举文化符号,刘棠由此始载于淳祐《清漳志》。《大明一统志》在传抄过程中,误将刘棠的籍贯“龙岩人”写作“龙溪人”。正统《龙岩县志》又将刘棠的字“召美”误作“君美”,《八闽通志》沿此说造成以讹传讹。嘉靖《漳平县志》始载刘棠故居以及刘棠之子刘琮考取进士,嘉靖《龙岩县志》始载刘棠墓葬,两志的这一举动均与明世宗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允许天下庶民祭祀始祖有关。嘉靖时《龙岩县志》的修订受到曾汝檀的影响,沿用了刘棠故居位于漳平县和睦里的说法。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则因主纂人员曾与曾汝檀的门生陈九叙交游,采用曾汝檀的说法,导致嘉靖《漳平县志》关于刘棠的错误记载大行其道,成为今天的主流观点。万历癸丑《漳州府志》所载刘棠传,对清代所修《漳州府志》《龙岩州志》《漳平县志》的刘棠传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棠传的地方志书写,实际上与龙岩、漳平的地方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密切相关。

第三,新时期旧志人物研究,应在广泛搜集史料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置身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区域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重新审视历史问题,揭示文本的书写过程,探索人物形象变迁的原因。

[1] 漳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漳平县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2] 漳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漳平县志[M].龙岩:龙岩市新闻出版办公室,2002.

[3] 黄秀燕.漳平历代清廉正直名人初考[J].大观,2005(10):119–120.

[4] 吴幵.优古堂诗话[M].明抄本.

[5] 脱脱,等.列传第九十七:苏轼[M]//宋史:第44册第338卷.明成化十六年刻本:12–15.

[6] 吴曾.能改斋漫录:第5册第2卷[M].清乾隆乙未年活字本:26–27.

[7] 黎靖德.朱子语类:第48册第139卷[M].明成化九年刻本.

[8] 王质.诗总闻:第6册第13卷[M].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9] 房玄龄.晋书:第5册第46卷[M].宋刻本.

[10] 陈洪谟.大明漳州府志:下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319.

[11] 陈洪谟.大明漳州府志:上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12] 汤相.龙岩县志:第1册[M].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9.

[13] 汤相.龙岩县志:第2册[M].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

[14] 李贤,等.大明一统志:第26册[M].明天顺五年内府刻本:21.

[15] 陈道,黄仲昭.八闽通志:第4册第8卷[M].明弘治四年刻本.

[16] 陈道,黄仲昭.八闽通志:第22册[M].明弘治四年刻本.

[17] 陈道,黄仲昭.八闽通志:第31册[M].明弘治四年刻本:17.

[18] 曾汝檀.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38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19] 胡广,等.性理大全书:25册[M].明永乐十三年内府刻本:22.

[20] 查继纯.漳平县志[M].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21] 马龢鸣.龙岩县志:第27卷[M].民国九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铅印本:2.

[22] 何乔远.闽书:第4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3619–3620.

[23] 罗青霄.漳平县:人物志[M]//漳州府志:第27卷.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5.

[24] 罗青霄.龙岩县:人物志[M]//漳州府志:第22卷.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5.

[25] 闵梦得.漳州府志:下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460–1461.

[26] 闵梦得.漳州府志:上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130–1133.

[27] 魏荔彤.漳州府志:第21卷[M].清康熙五十四年刻本:48.

[28] 彭衍堂.龙岩州志[M].清光绪十六年刻本.

[29] 蔡世钹.漳平县志[M].清道光十年刻本.

[30] 蔡世钹.漳平县志[M].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4.

A Research on the Changes of the Image of LIU Tang, the Famous Schola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LIU Tao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364012, China)

According to the old and new local chronicles, the image of LIU Tang, a famous schola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960-1127) has some changes. LIU Tang, whose style name was Zhaomei, was a native of Longyan County, Zhangzhou, Fujian. In 1091, he past the Keju test and became a Jieyuan in Kaifeng. Some of his works on governance was once criticized by WANG Zhi. His stories are scattered in the collections in some chronicles in the Song Dynasty. He was recorded as a sage in Longxi and Zhangping chronicles. He was out of the favor of SU Shi and OUYANG Xiu, criticized by WU Kai and praised by ZHU Xi.

LIU Tang; image; SU Shi; OUYANG Xiu; ZHU Xi; Northern Song Dynasty

K29

A

1006–5261(2021)01–0135–09

2020-07-15

刘涛(1985―),男,福建漳平人,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 牛建兵〕

猜你喜欢
县志龙岩漳州
爱情只有悬念
买鱼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县志里的乡贤
福建漳州面煎粿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喜鹊展翅飞出个好未来
——记福建龙岩喜鹊纺织有限公司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
县级志书总纂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