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谈德化窑白瓷和青花瓷

2021-01-06 02:10余丽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德化白瓷青花瓷

余丽萍

白瓷一般是指瓷胎为白色,表面为透明釉的瓷器,即在含铁量低的瓷坯上施以纯净透明或乳浊高温釉后入窑经1300℃以上烧制而成的。

白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白陶,经历了由白陶到釉陶,再到原始青瓷,最终产生白瓷的多个阶段的探索、创新、发展过程。

白陶,是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生活用具,受当时人类认知程度的影响,工艺技术有限,成品比较粗糙。进入商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了制陶工艺技术的进步,比如发掘了比陶土更好的瓷土,对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器型设计更加优美,制作和装饰技法更加多样,控制温度和把握火候的能力更强,发明了具有玻璃质感的釉等,胎质洁白细腻的釉陶被这个时代的人们研发出来。釉陶的产生,为汉代原始青瓷(在生坯上挂青釉)的创新研发奠定了基础。汉代的原始青瓷在工艺技术上介于陶和瓷之间,是陶升华为瓷的过渡产品。烧制瓷的工艺技术在魏晋时期成熟。到了唐代,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南方有了以越窑(今浙江省境内)为代表的青瓷,北方有了以邢窑(今河北省境内)为代表的白瓷,“南青北白”并驾齐驱。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载:“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

由陶至瓷是质的飞跃,它记录了人类坚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陶瓷因为承载了人类的精神品质,亦富有了艺术生命。

福建德化窑,始于唐代,盛于明代。德化烧制瓷器的起因是:唐代“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的人们无法安居置业,只好背井离乡,迁徙南方,寻找安居置业之处,身怀制瓷技艺的人们将制瓷业带入了德化。

德化窑经历了唐代青瓷——宋代青白瓷——元代白瓷的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最终以白瓷著名,成为了民窑的“白眉”。德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近代三大瓷都。

德化白瓷,元代已成为宫廷供品,这在《安平志》中有记载:“白磁出德化,元时上供。”元代,德化白瓷还依托泉州港走上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销海外。外国人誉称德化白瓷为“中国白”,并视其为“东方艺术之魁”。陶瓷研究专家黄静在《永远的中国白——广东馆藏德化白瓷集赏》中载:“从15世纪起,欧洲各国掀起了仿造德化白瓷的热潮。1470年意大利人从《马可·波罗游记》中学习德化白瓷的配方和制法,生产出‘梅迪西瓷器’,实际上只是低温陶器。到了1710年,德国迈森成功烧制出硬质瓷器,这是欧洲瓷器的滥觞,也是欧洲仿造德化白瓷最早的成功者。此后在1725年相继建立的法国尚弟里和门尼西瓷,以及后来建立的法国圣科得、查得密瓷厂和英国的切尔西瓷厂等,也都纷纷模仿德化白瓷进行生产,使欧洲的陶瓷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德化白瓷,最初只是继承北方白瓷的传统,以生产日常生活用器为主。明代的瓷艺师们在发现德化瓷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后,开始了对艺术瓷的探索。曾为宫庙泥塑过各种神仙佛像有着丰富泥塑经验的何朝宗,开启了将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泥塑、木雕、石刻造像艺术的表现手法引入陶瓷工艺的探索,他不仅成功开拓了陶瓷雕塑宗教产品,而且还成为了德化雕塑艺术瓷的领军人物。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艺师们,塑造出了佛教人物、道家神仙、儒家名人高士等惟妙惟肖的人物塑像,把德化白瓷推上了巅峰,也使德化窑进入了巅峰时刻。

文物博物馆专业副研究馆员刘幼铮在《中国德化白瓷研究》中说:“德化白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生产领域中的重要系列之一,其制造工艺和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德化白瓷区别于其他官窑的生产,她是纯粹民窑的代表,是我国乡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直接反映。德化白瓷将瓷器工艺用于艺术雕塑,把中国的制瓷艺术推向最高境界,由此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雕塑典范和完整的雕塑范式——‘何派艺术’。”

对于“何源艺术”,马未都(中国著名收藏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见过明(代)何朝宗雕塑观音的人无不为之惊呼,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我们来欣赏一件《德化窑白釉观音像》(现藏于上海博物院,作者何朝宗)。这尊观音像通高48厘米,头挽高髻,披帔巾,面部丰满圆润,目光向下,表情柔和,体态丰腴,颈戴项圈,上着袒胸广袖褒衣,下着宽腿长裤,两手相拱互置袖中,赤足,立于水波莲花上。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何朝宗先生“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在注意人物内在表现的同时,着意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德化白瓷在清代早期有所停滞,因为这一时期只是埋头传承,而没有丝毫创新。但止步只是短暂的一般时间,勤奋的德化陶瓷艺人们,很快就觉醒过来,开始探索为德化瓷注入新活力的有效方法。陶瓷艺人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向景德镇窑取经,引入景德镇窑青花瓷、五彩瓷、色釉瓷的生产技术,让德化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由于德化白瓷如玉的质地,最能衬托青花的高雅,因此,清新淡雅的青花瓷很快就被广泛推广,并取得了世人青睐。德化的青花瓷,“不仅供应各地民间的日用需求,而且还供御朝廷宫府,甚至大量运销南洋群岛以至东非海岸”。

以青花彩绘的装饰形式装饰白瓷,德化的瓷艺师们没有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完全照搬景德镇窑,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有所创新,“画面构图虽然受到景德镇官窑规范化的影响,但已经大大突破了那种繁琐的羁绊,没有官窑宫廷瓷器的富丽工臻的意味。笔法的朴实粗犷,构图的简洁舒展,充满了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德化的瓷艺师们在彩绘青花瓷时,采用了“白描法”、“双勾填彩法”、具有国画“墨分五色”之艺术效果的“青花分水法”、“皴法”等,“泰兴号”沉船上打捞出来的《德化窑青花灵芝纹盘》和《德化窑青花缠枝纹盘》用的就是“白描法”。

德化青花瓷的彩绘纹饰有图案、人物、山水、花鸟、诗文等,其中人物纹饰多描绘书生、高士,其中“书生课读”是最流行,山水纹饰多为滨海风光,花鸟纹饰多以国画为图样。

青花瓷,开创了德化窑彩绘瓷的先河,为德化窑开启了新纪元。

青花瓷于当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新内容,德化的陶瓷艺人们把目光聚焦于现实生活,全心创作与时代同步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陶瓷艺术作品,以创新赋予德化瓷崭新的生命力。

以我个人的青花作品为例:

我的《秋均》,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喜欢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荷,不同季节的荷之貌、荷之姿,对我会产生不同的诱惑力,因此,我把它们默记于心里,并创作了许多以荷为主题的青花作品。《秋均》,我选择了瓷瓶为载体,完成构图采用了雕刻与彩绘相结合的形式,这是一种表现技法的创新。我在瓶体上端的三分之一处用镂雕和刻划的技法表现秋荷之貌、之姿,呈现秋荷顽强的生命力,然后在大面积的空白里,用青花彩绘了几条在池塘里闲游的灵动的金鱼,整个画面宁静而充满生机。我以之折射当代人恬静安宁的生活环境和当代人充满欢乐的心境。

我的《花想容》,主题提炼于唐代诗人李白《清平调》中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表现技法采用了传统的青花彩绘技法和传统雕塑技艺相结合的形式:以青花花卉满饰平面圆器,营造花园的气氛;将纯白的雕塑人物置于花园之中,营造“贵妃醉酒”的意境。平面圆器上之花卉与立体雕塑人物相结合的构图形式,打破了传统只在同一器物表面描绘人物花卉和传统只以纯雕塑形式塑造人物和花卉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让《花想容》有了新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创造与时代同步的具在时代精神的陶瓷艺术作品,是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因为,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非常清楚,只有创新,才能让陶瓷艺术拥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让陶瓷艺术永葆青春。

猜你喜欢
德化白瓷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
纯净的青花瓷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谈南京江宁博物馆藏青白瓷 明如镜 声如磬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