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锦
财政专项资金在公共支出中占据着较大比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资金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分配和使用,提升其经济性、效率性。审计在促进资金的规范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等各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充分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绩效管理做出了新的规定,要在掌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审计来发现该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难点,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对审计视角下,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由中央和财政部门划拨,主要用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各方面,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财政专项资金具有专款专用、涉及范围广、类目繁多等特点,在总财政预算中占比超过了50%,而且金额数目巨大。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也得到了优化,用于民生保障的公共支出金额越来越大,其绩效工作的开展情况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就当前情况来看,财政专项资金在申报、下拨、使用、分配等各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监督管理缺位,部分人员私自挪用公款,造成大量资金浪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能够提升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但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仍然是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重点。因此,对审计视角下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专项资金和绩效评价概述
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就是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涵盖了民生保障、政策补贴、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内容。高效地、正确地、规范地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对提升我国基础建设效率,强化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是强大的驱动力量。不仅如此,目前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可将部分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解决“三农”问题,将财政专项资金作为重要的经济保障。为了让这部分资金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服务,需要做到专款专用,按需分配,根据实际情况来申报,并科学地进行绩效评价,以免出现超越权限的问题。目前我国财政体系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政府的各级部门都要深入分析专项资金的
管理、使用模式,确保和实际情况相匹配。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分析资金投入和项目能够产生的收益之间的比例,明确资金的使用流程,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监督。
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助于打造廉洁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让国有资产切实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服务。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如下:(1)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财政资金、公共资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也能够自发地参与到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的工作中来。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流程较为繁琐,也并不向社会公开,难以接受群众监督。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审计,能够满足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需要;(2)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审计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对资金、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营造良好的工作风气。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环节财政支出刚性增长与可用财力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从另一方面来看,还能够对政府部门领导人员所制定的决策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旦发现违规违法操作,能够立即追究责任,从源头上避免资金浪费、贪污腐败等问题,对推进廉洁政府的建设意义重大。
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会更重视财务收支方面,并未对资金的绩效审计起到充分关注。主要是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会忽略审计的独立性,或是受到人为主观判断的干扰,无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平客观。二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在投入到项目之后,很难和其他项目一样直观的看到经济收益,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估时,不能将效益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估。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有关政策对此并没有做出客观的规定,在建立指标方面也并没有以实际情况为主,审计内容的科学性无法得到保障。三是审计监督的综合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项目有限,部分审计人员无法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专业技能还有待提升。除此之外,地方审计机关在工作中会受到上级部门的干扰,无法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监管范围不够广,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合力,难以对资金的下拨、使用、分配、管理等起到监管作用,会带来资金浪费、滥用的问题。
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认识
很多单位都并未充分意识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管理中过度关注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而并未注重资金绩效的考核,这也会让部分资金难以用到实处,审计的客观评价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单位要转变思想理念,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和方式方法,可加大内部宣传力度,提升有关人员的思想意识。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管理时,要科学合理的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分配,增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认识。政府各部门也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加强重视,明确划分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到各司其职,提升工作水平。
(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法律制度
为了提升財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效果,国家和政府就要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从法律层面对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建立法律制度时,明确划分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管范围,将经济活动、每笔资金的支出都纳入到审计范围内,对国有资产起到保护作用。其中,要对审计机关履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职责提出新的要求,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原有模式上进行创新和完善,将法律责任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位,为该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健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
建立健全的政府项目库十分有必要,这是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库的搭建要以专项资金结构的分配情况作为主要参考,根据项目的类型、对资金的需求量等,搭建项目库,并以项目轻重缓急、投资期为顺序进行储存。政府开展的大部分项目都为基础设施建设,要将资金应用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一切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而考虑。项目库能够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核查,审计人员可通过关键词在项目库中进行查找,分析项目的开展效果如何,为后续绩效审计提供必要支持。對于已经立项的专项项目而言,可细化筛选条件,或是利用定量评价方法,以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构建规范统一的评价指标
在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进行审计时,要以实际情况为主,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财政专项资金的拨款额度、使用途径等也都有一定差异。如果评价指标没有固定的标准,则很难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让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为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就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构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将各地区政府联系起来,在充分掌握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财政资金属于国有资产,不管是在下拨还是应用方面,都应该严格遵循统一的标准,提升其公平性。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减少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充分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除了要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之外,还应该规范化评价指标,可根据不同的层次来制定,从而强化指标设计的立足点,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更具有参考意义。
(五)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应该具备全面、科学、公平等特点,在制定指标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要深入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从决策层面来构建评价指标,确保做到专款专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能够进行监管;(2)要客观评价专项资金在分配时的合理性。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到“按需分配”,对资金投入能够产生的效益进行深入分析;例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一定要保证专款专用,确保落实到位;而如果是用于投资或其他方面,则要谨慎考虑,尽可能减少风险,提升资金分配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考察资金投入是否科学、是否存在公款私用的情况;(3)在资金使用环节,要加大审计评价力度。在了解了相关项目之后,在立项、资金使用、项目完成情况等各环节的指标都要力求规范,加强对资金使用环节的管控,详细记录每笔资金的去向,是否和项目需求相符。对资金运作过程中的财务数据等进行全面收集及妥善保存,从而提升资金利用率。
(六)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技术方法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先进技术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错成效。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政府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依然以发现违规、违法问题作为首要目标,但由于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很多工作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强化审计工作质量。(1)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有关单位可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单位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对专项资金的审计要求,针对性地开发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信息数据库,打造联网的审计平台。可通过相应的数据整理、分析软件,例如EXCEL、SQL等,准确掌握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重点,还能够减少人工计算出现的各种失误;(2)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的审计工作模式或方式方法已经较为成熟,以英国审计署为例,其在多年的发展中,问题解析法、统计分析法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美国审计署也有项目分级评价工具等。以上各种审计的技术和手段都可供我国有关单位进行参考和借鉴。
(七)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重点
(1)将“项目”和“资金”作为主线。在申报审批项目时,要以本地区发展规划作为主要参考,确保资金拨付是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制度要求进行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减少浪费。在专项资金申报过程中,一定要检查项目的完整性,避免出现盲目申报、重复申报、私自挪用等情况。可安排专业人员对项目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管理,保证其安全性;(2)关注制度建设。审计工作除了要对资金、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之外,还要揭露单位内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对制度的完整性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并从审计的视角提出专业的、可行的建议。在制度建设方面,要避免出现权责交叉、职能重复,或是覆盖范围不够广等问题;要加大力度解决转移支付中的各种安全隐患,降低资金风险,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八)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
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力求审计流程的科学完整,加强对审计的动态化跟踪管理,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确保审计意见能够落实到位,对有关单位的发展起到建设性作用,确保绩效审计目标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可从不同角度构建监督管理机制,具体如下:(1)建立审计结果问责机制,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审计结果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2)可利用网络技术,加强被审计单位、人大、政协、纪检以及其他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体化的监督管理模式,确保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合理;(3)想要提升审计结果的利用率,就要对结果进行公开,将结果公告制度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一方面能够让群众参与到该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能够让公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管,提升审计的向心力、凝聚力。
(九)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案
专项资金的支出和有关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水平,可适当的对原有工作体系进行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及评价方案。例如在季度、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考核时,可以将附件材料作为重要参考凭证,来评价有关单位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和项目开展情况。各级主管部门可加大力度研究资金的分配方案,例如不同地区资金分配是否要有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项目资金如何分配才最合理等,同时分析项目资金申报环节的优缺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
结语
总而言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对我国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以及整体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人员要深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提升工作水平的方案。包括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法律制度,构建规范统一的评价指标,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认识,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技术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健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案。从以上多个方面出发,充分发挥审计工作职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国家财政资金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