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娜
伴随我国利率市场不断变化,金融脱媒日渐加速,中国银行收入结构及利润构成倍受影响,主要通过依靠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饱受冲击。在强资本约束及高收益率要求下,令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盈利模式。鉴于此,本文就立足利率市场环境,探讨中国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带来参考价值。
资金以利率为价格,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极其活跃的因素。在未进行市场化改革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普遍由中央管理机构加以设定,管制的利率导致各部门资源分配不均衡,致使市场进入扭曲的发展状态,家庭部门和个人因存款利率低,而不能获得合理的存款收入,并且很少能得到贷款的金融支持,从而也就致使银行经营效率逐步低下,风险定价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导致金融创新水准与整体管理水准无法有效提升。与此同时,管制利率未曾真实展现市场流动性情况,难以全面体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所以应积极加强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
结合各国各地区经验,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成本结构、银行利润及银行收入带来巨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伴随利率市场化发展,在短期内会导致银行存贷利差逐步收窄,资产质量也会随之下降。然而,在长期来看,存款利差则会逐步回升,银行业收入和成本结构也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带动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在利率市场化之际,银行通过全面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不再依赖存贷利差,增强风险定价能力,进而可以有效抵消利率市场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促进盈利模式开始转型。目前,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及发展,韩国、美国及香港等地区的银行业已经顺利完成了转型,银行逐步摆脱了传统盈利模式,促进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均衡发展,并且与新兴电子金融及网络金融融合,全面拓展业务渠道,形成了特色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高质存活,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对银行业的冲击
众所周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自从1980年以来,逐步推进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完成了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市场化变革。货币市场,首先成为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形成了独特的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体系。伴随金融融资迅速普及,债券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管理下,提升了债市发展水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顺序,逐步促进境内外币贷款以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发展。现如今,市场普遍认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且这个进程已经过了一半,贷款利率逐步开始市场化发展,改革开始触及最真实部分,在民间金融以及网络金融的迅速冲击下,银行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目前,央行已经表态了,将持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并且在一年内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利率市场化初期为了能争取大量的存款,银行会综合应用提升利率以及发行高回报率等理财产品方式,提升银行资本成本,加剧了银行与银行间的竞争,真正实现了优胜劣汰。后来,在利率市场化推动下,资金配置效率有所提升,中小企业以及家庭部门融资得到了更多支持。于银行而言,银行企业间面临调整资金来源、调整收入结构等多项压力。商业银行则需要结合市场,不斷实现管理以及服务创新,实现经营模式的改变,探讨适合利率市场化运作的管理结构及盈利模式,经过不断变革,规避利率风险,加强盈利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准。
三、中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现状
(一)收入来源单调,利息收入占比高
结合我国上市银行的最近几年收入,可以发现利息收入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虽然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投资收益也在逐年增长,但利息收入比重始终保持在八成左右。
(二)中间业务多属于传统型业务,且占比偏低
结合发达国家及地区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达40%左右,欧美等国家的占比高达50%左右。参照上市银行公告的数据,发现我国上市银行最近几年的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占比偏高一些,结合中间业务构成来看,结算业务、清算业务及代理业务的占比较大,大多都属于传统型业务。其中,高收益创新业务占比极低,且产品附加值不高,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水平偏低,收益较差。
(三)偏重规模扩张,经营效率有待提升
受传统利率管制,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息偏差,但极其稳定,竞争性并不强烈。中间业务仅仅是存贷业务的一种补充,在拓展中间业务时,各商业银行极其侧重于扩张规模以及争夺客户,大量抢占市场中间业务品种,存在大量的雷同现象,而且缺少创新,整体竞争极其激烈,片面追求扩大业务规模,导致中间业务效益偏低。
(四)针对新型业务创新明显不足,效益有待加强
新型业务及产品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缺少极具特色的自身产品以及重点产品,而且产品的整体创新度并不高,常常照搬国外银行创新业务及创新产品,无法跟上市场以及客户的现实需求,还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发展的中间业务能力大打折扣。
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中国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分析
(一)机会分析
伴随利率市场改革的加速,利率市场化将为我国带来更加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完善的货币市场,商业银行的竞争也会因利率的管制而有所增强,推动我国银行的产品创新以及客户结构的调整。在产品创新方面,新产品的开发势必会带动价格的更新。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也增强了商业银行内在动力。立足利率市场化背景,中国银行有权结合自身需求决定创新产品交易价格以及交易期限。只有不断完善创新产品风险结构选择权及产品价格制定权,才能真正增强创新活力,进而满足利率市场化上述要求。最后,在促进客户结构调整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为商业银行依据成本效益原则进行市场化风险定价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市场化利率后,存款利率需要按照储蓄者需求进行细致划分,而贷款利率同样也需要结合市场化中的每笔贷款风险评价风险等级。
(二)挑战分析
首先,需要突破存款定价上限挑战。我国长时期以来实行的都是利率管制政策,这在促进我国各时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利率管制时期,我国利率水平有所上升,可以避免出现商业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利率管制也促使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储蓄。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用相对较低的资金价格获得成本支持。在利率市场化后,逐步放松利率管制,不同银行间迎来了资金价格竞争,市场份额的变化是难以避免的,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存款利率逐步上升。对于我国银行来讲,储蓄吸收需求是刚性的,而且利率市场化将国家信用回归到各商业银行信用基础上。客户的存款选择多样性,是必然的,存款利率也会有所升高,进而增加中国银行竞争力以及吸收存款的压力。除此之外,要加大力度突破贷款定价下限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贷款利率的放开,将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不稳定性,加重了经营传统业务的风险性。在银行及贷款者相互博弈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客户,则应不断提供全新的利率政策。所以,银行贷款定价也会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导致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和经营模式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变选择
利率市场改革,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导致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我国银行盈利结构中,利差收入占比与发达国家仍有一段差距,而且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难以提升上来。在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逐步走高,进一步压缩了利差空间,主要依据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无法在新的形势下得到有效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应对利率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我国银行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地区的经验,并不断加强业务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便能切实转变盈利模式。
(一)转变经营思路,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资本约束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利率市场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经营思路,重视风险收益,强化成本管理,提高整体盈利水准。在这一方面,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改变传统业务只收取息差的思路,不断扩张业务规模以及创新业务形式,增强资本收益率。要开拓新的业务,正视风险收益,在产品创新及业务创新过程中,持续增强竞争力。
(二)重视稳定传统业务,保障合理利差收入
随着利率市场化发展,进一步压缩了银行业利差水准。然而,目前结合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的银行盈利结构变化来看,利息收入仍然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甚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利差收入也会逐步提升。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不断地汲取国际银行的发展经验,逐步重视稳定传统业务,保障利差水平,将其维持在最合理的状态内,并以此为基础转变整体盈利模式。
(三)加速创新中间业务,发展特色产品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地区。为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时,就需要我国银行能积极创新中间业务,避免出现大量的产品同质化现象,增强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各个商业银行应综合应用自身人才资源、渠道资源及信息优势,打造极具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产品,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中间业务产品特色,形成独特的品牌意识,进而减少对利差收入的依赖,加强竞争力。
(四)强化管理创新及服务创新,提高管理水准
在网络金融以及民间金融迅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管理及服务创新,不断细分市场,加强管理水准与服务水准。在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高效依托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步细分市场,促进产品创新,构建极具特色的市场优势,满足各客户多元化需求及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产品定价策略,关注市场差异,以便能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切实加强自身管理水准与服务水准。
(五)增加高水准高素养专业人才
首先,应积极引进更多银行金融部门工作人员。相比其他的国外银行企业,我国从事金融市场业务的人数以及交易人数远远不足。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银行应逐步增加银行工作人员数量,尤其是负责专业研究的人员数量。其次,应积极推进主动交易,针对国内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应加强投资交易,逐步朝向复杂操作以及节约投资交易等方向转变,进一步优化投研制度,以确保其科研成果能真正应用于自身投资教育中,促使我国大型银行在投资交易形势下,提高发展水平。此外,要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加强规划银行信息系统,高效减少信息系统种类,避免出现繁杂的情况。最后,要增加银行信息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确保国内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能长足发展,增强持续发展水平。
(六)提升银行产品创新及定价能力
纵观我国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品的能力,发现拓展能力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银行缺少充足的定价能力及评估能力。为此,很多相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通常都需要参考国外的经验进行定价,这就导致我国银行及客户间的交易,普遍是结合国外定价进行的,最终致使银行及客户间的交易存在大量风险,且这种风险是不成正比的。国内银行需要积极学习金融市场以及客户研究等,正确评估金融衍生品价值,进而缩短与国外银行发展间的差距。此外,我国银行还应不断积累各种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管理水准,加强应对各种金融风险的能力,尝试著与国际外汇市场及黄金市场相互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