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响彻梦正圆

2021-01-05 03:51陈中林
红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歌侗族队员

陈中林

我时常想幸福的含义是什么。人的精神在物质生存条件得到基本满足后,会往哪里去。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燕茶村,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上午,广西民族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由十七名文艺队员组成的歌队,身着侗族盛装,大家心情激动。当习近平总书记一行出现的时候,侗族多耶歌声响起,原生态的歌曲有如天籁,一下成了焦点……他们是燕茶村的“燕之声” 侗族大歌队。吴本清和大多数侗族年轻人一样,原来并不会唱也不懂侗族大歌。尽管村里也有老人偶尔在过节的时候唱一下,但年轻人却完全不感兴趣。他们生存的道路早就被命运安排好了:打工,结婚生子,赚钱养家。

吴本清就是这样,结婚后去了广东,后来在深圳。由于踏实肯干,两年前,靠打工收入他在村里老屋的宅基地上盖了一栋三层的水泥楼房。

吴本清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又回到村里来,好多人也没想到。一种说不清的情愫让他回来了。

他整天跟着扶贫工作队一起走村串户。每当看到村里的人们劳作之余,不是打牌赌博,就是酒桌闲谈,有时甚至因此产生矛盾与纠纷,吴本清就感到有说不出的担忧。村里的人们就算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可缺乏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还是穷人。

由于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吴纯娟被派到了燕茶村。

吴纯娟是三江瑶族自治县文化馆的文艺老师,和吴本清他们不一样,吴纯娟长期在县城工作。由于在文化馆工作,她很早就接触并学会了唱侗族大歌。

吴纯娟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非常动听。刚到村里的时候,遇到的各种困难一言难尽。为此她哭了好多回。

可工作不能耽误,也因此,吴本清认识了吴纯娟。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两个原本人生轨迹不同的人,却因为一些特别的事件有了交集。

吴本清知道吴纯娟会唱侗族大歌后,一个想法从他脑子里冒了出来。他找到吴纯娟,说想在村里成立一个大歌队,请吴老师教他们唱侗族大歌。他想通过学唱歌,改变一下村里人懒散的毛病,凝集一下村里的人气。吴纯娟正愁找不到工作的抓手,一听吴本清所言,心中大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于是在两个有思想的灵魂碰撞之后,村里第一支侗族大歌队正式组建,吴纯娟将其命名为“燕之声”。

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宋代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对于侗族来说,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更是了解侗族社会结构、婚恋习俗、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侗族很多地方,侗族大歌的传承多是由歌师来完成,但这些歌师年事已高,现在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像燕茶村,年轻一代人当中基本没有会唱的了。

吴纯娟给队员们讲述歌中的故事,教他们识谱、发音和运用各声部。这些知识对队员们来说,也许有点枯燥和难以接受,但吴老师的歌声是最好的牵引。那些歌曲一经她唱出来,就像在燕茶村队员们心里撒下了一把盐,把他们内心深处蕴藏的歌唱火苗撩拨得噌噌地腾升起来。

吴老师不仅教他们唱《蝉之歌》《高山井水》《布谷催春》《撒网歌》《松鼠歌》《装呆傻》《侗不离酸》等侗家姑娘爱唱的传统歌曲,还教《琵琶歌》《多耶》《敬酒歌》等原生态歌曲。借此机会,吴老师还为歌队创作了一些新歌,讲述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比如如今已成为燕茶村歌的《欢迎你到燕茶来》:

歌声起,茶花开/欢迎你从远方来/朋友耶/大美的燕茶等你来/嫩绿的茶叶任你采/醇香的米酒敬贵客/飘香的油茶迎嘉宾/耶,耶/欢迎你从远方来

歌声起,茶花开/欢迎你到燕茶来/朋友耶/燕茶的腊汉弹琵琶/燕茶的腊免为你歌/腊汉腊免围火塘/行歌坐夜唱到天亮/耶,耶/欢迎你到燕茶来……

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开始在燕茶村出现。每到夜晚,村委二楼会议室的歌声响起,飘过夜空,犹如平静的水塘里被丢进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涟漪,从此打破了燕茶村夜晚的沉寂。

于是,小姑带着嫂子来了,老婆带着老公来了,夫妻俩带着还在读书的闺女来了,就连村支书也来了!歌队里出现了老少齐集、三代同場的繁盛景象。

最高兴的人,当然还是吴本清。

他是歌队队长,理所当然要担负起歌队发展壮大的重任。只是他没想到,歌队得到了乡亲们如此大力的支持。他还发现,歌队成立后,村里有些原来比较难做的工作好做了,邻里矛盾、村屯纠纷等也少了。更为难得的是,人们的精气神开始发生了变化,欢歌笑语伴随着采茶、割谷的劳动场景,让整个燕茶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很多年轻人开始从外出打工的地方回到了村里。

吴本清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当初一个简单的想法,却完全吻合了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要真的做到乡村振兴,没有文化这一灵魂,没有文化这一民族的根,是不可想象的。

户户炊烟袅袅,家家饭菜飘香,月月繁花入眼,处处六畜兴旺!这是我们期待中乡村振兴的样子吗?但这是不是足以吸引那些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回到村里来扎根?拿什么来支撑乡村振兴的后续发展?

或许,在燕茶村,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村小学的杨雪莲老师是土生土长的燕茶村人,小杨老师以前也不懂大歌,但她一听吴纯娟老师唱,就感觉内心被震撼了。原来我们本民族的歌曲有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啊,以前怎么就没注意到呢?

小杨老师学起唱大歌比其他队员要快,而且,她还学会了琵琶弹奏。边弹边唱,本就是侗族大歌的特色之一,但需要天分。

吴纯娟老师不可能天天到学校去教歌,因此小杨老师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自己要教学生唱。

杨雪莲说,当她坐在歌队里,怀抱琵琶,和其他队员一起唱那些传唱已久的侗族传统歌曲时,感觉就像在跟侗族的祖先进行对话和交流。

吴本清的姨表妹吴培孟,也是被吴本清连哄带劝拉进歌队后,迅速爱上了唱侗族大歌。

三十多岁的吴培孟若是生活在城市,孩子最多读小学。可在燕茶村,像她这个年纪的女性,一般都养育了两个孩子。吴培孟的两个孩子,大的十五六,小的也已经十岁。

吴培孟也在外面打工多年,因为孩子的缘故,不得不回到村里,靠采摘茶叶维持生计。虽告别了贫困,但吴培孟并不满足,她是在城市里生活过的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会因为回到村里而消逝。相反,物质生活富裕了,孩子也渐渐长大自理了,种在她心里的有些种子便开始发芽生长。

一切都来得恰是时候。吴纯娟来了,村里的大歌队成立了。于是,很多像吴培孟这样的村妇,走进了歌队,走进了侗族大歌之中。

也许,唱歌是这些侗族人的天性,这是他们祖先留下的血脉,即便他们不识谱,此前也不了解侗族的历史文化,却不妨碍他们用天生清亮的歌喉展现侗族大歌优美的曲调。那不经任何修饰的淳朴嗓音,配上侗民族的曲子和语言,真的就能传递出一种直击灵魂深处的魅力。这样的音乐,会令人上头,会让你不自觉地捧起米酒,就着歌声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歌队刚成立三个月的时候,吴老师就带出去小试牛刀。不过,真正让他们崭露头角的,还是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举行的第二届文化发展旅游大会开幕式。开幕式上,燕之声文艺队出场了。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身着节日盛装的队员走上歌台,他们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作为长期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民,第一次站在这样正式的舞台上,感觉就像做了一个梦。但是,当音乐一起,队员们很快就进入了忘我境界,他们用最好的状态、用最美的嗓音,完美演绎了侗族大歌原生态的意境与灵魂。燕茶村燕之声文艺队的名声,就这样打出来了!

特别是二〇二〇年九月,歌队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艺术团“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三江分会场的演出,随着电视台的直播,燕之声文艺队更加声名远播。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参演和比赛,队员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他们走出三江、走出柳州,先后应邀到南宁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充分展示了三江侗乡的魅力,展示了侗族人民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方面的风采。

吴纯娟在中央电视台特意制作的专题报道中说,她参与并见证脱贫的燕茶村,这个藏在三江大山深处的偏僻侗乡,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潮的席卷而来,终于站在了时代的风景线上。

仲秋,走进燕茶,山林中树木蔥茏,不时有掩映其中的侗族木楼闪入眼帘。梯田依山势起伏,金黄的稻谷镶嵌在翠绿之中,还有成片的茶园,绕在聚居的侗族村寨旁边,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清幽幽的光芒。山居秋色,壮美如斯。

因为有了大歌,更因为有了“乡村振兴”工作的起航,这个从前沉寂的村庄仿佛一切都在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脏乱慢慢变得整洁有序;过往漆黑的村道沐浴着太阳能路灯的光辉,一到夜晚便灯火通明;那些从前吃完饭后要么打牌要么闲聊的人,聚集到村里的广场上,或学唱,或聆听;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则在灯光球场上嬉戏、打闹。你听,“一餐没酸吃不香,如果不信你到侗家看,侗家酸最香,如果不信你就慢慢尝”(《侗不离酸》),“我也模仿蝉鸣音乱唱,想把这优美的蝉音带着往家还”(《蝉之歌》),“侗家姑娘爱唱歌,唱歌就像蝉儿鸣,你听,好听,一人唱歌大家听,忘记烦恼最开心”(《侗家姑娘爱唱歌》)。

这歌声与笑声的交织,会让人们慢慢想起某些熟悉的往事,一幅期待已久的画面在人们眼里出现:人间烟火旺,世俗日月长……

责任编辑   丘晓兰

猜你喜欢
大歌侗族队员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提升传接球射门技术训练四则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
NBA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