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庆,张东方,薛兰,田荆华,张争辉,刘胜,薛爱芹,王海蓉,王守福,高冠奇,朱明慧,刘稳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明显增多,给教学带来诸多难题。目前,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网络化、虚拟化、多样化和自主化已成趋势[1-2],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并与网络平台进行有机整合,为当下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首先,医学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尸源短缺、人体标本不足、教学成本高(尸体消耗和标本损耗导致)等问题,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造成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3-4]。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标[5]。再次,人体解剖学教师多毕业自医学院校,虽然能够认识到信息化的巨大魅力与便捷,但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还存在不足。
2.1 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的开发遵循“针对职教、贴近临床、必须够用”理念。同时,以传统纸质教材建设为基础,通过开发3D数字人动画、多媒体课件、文本题库、标本图片题库、微课、临床案例、教学设计等立体化资源,有效弥补国内相关教学资源建设的扁平化现状。资源库包括3本纸质版规划教材、1个教学标准、34个教学设计(带思政特色)、212个微课视频、519个标本图、254个3D数字人动画、131个3D数字人图片、21个临床案列、22个章节课件、63个章节题库、90个思政素材及52个思政课件,资源总数1402个。
2.2 资源库的使用 利用立体化资源库,建设人体解剖学网络课程。在超星学习通和职教云双平台,分别建立课程网站,将立体化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有效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同时,超星学习通和职教云双平台分别针对临床医学类和护理类专业建设,实现依据专业特点分专业教学的理念,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构建了医德教育融入的“三阶段八环节”人体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结合网络课程平台,开展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课中阶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八环节”教学。同时把医德教育融入“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实现双渠道育人,见图1。
2.3 资源库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1)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以教师为主体原创生成立体化资源的资源库建设,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能力。教师参加多类比赛获奖,获中国解剖学会各类教学大赛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五项;获全国卫生职业教育解剖学专业研究会微课大赛奖二等奖一项;获得首届山东省科普创新大赛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山东省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作品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获校级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2)有效促进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依托网络课程平台,应用医德教育融入的“三阶段八环节”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实施教学,对促进医学生医德养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后续课程学习。(3)有效促进课程和教材建设。通过开展人体解剖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人体解剖学课程立项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作为第二支持单位立项为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教师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一部;副主编二部。(4)有效促进了实验室建设。通过开展人体解剖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引入3D数字人教学系统,同时采取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建成了“中国数字解剖实验室”。
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的教改理念,以“铸实信息化教学理念”为引领,以“多培训、多自学、多思考,多研讨、多实践、多比赛、多总结”为途径,同时配合“非语言交际”教学法,在提高资源库建设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秉持“优质教师是优质教学资源的第一生产者”理念,以教师为主体,开发一系列多媒介、多形态、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师利用软件制作原创教学视频;利用尸体制作标本,数字化处理构建人体解剖学标本图库和标本考试题库;与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3D数字人体视频动画库、3D数字人体图片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众多,人体解剖学面临教学困境。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生产者,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搭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平台,并依托课程平台开展医德教育融入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对于打造信息化师资队伍,优化解剖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