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策略综述

2021-01-04 05:31徐芬芳
科学咨询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议题课程标准学科

徐芬芳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052)

2018年1月,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打造旨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这是本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最大亮点。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长朱明光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涵是:学科课程采取社会活动在内的活动设计的建构方式,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设计的系统安排,即‘活动设计内容化’。”我们要认识到,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主线开展的一系列系统的、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活动设计和安排。

王礼新指出,“活动型课程,体现了我国德育理论的发展成果、发展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重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必然选择。”韩震从教师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的意义。他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符合德育发展的趋势,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还有利于推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成为有行动能力的学习者,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成为有反思能力的学习者和终身学习的学习者,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比较理论层面的论证,操作层面的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实操性,这激起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探讨兴趣。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策略,有从整体上概述的,如朱明光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基本环节。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者钱月琴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明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课程内容议题化、课程实施情境化、课程要求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也有基于复习课、新课、社会实践课程等角度展开思考的。比如宋杉杉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路径探寻——以〈创新〉专题复习课为例》,林伦学的《依托红色资源探索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途径》。

接下来,笔者将根据对相关论文阅读思考,整合梳理学者和一线教师们对一些重要的实施策略的思考。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价值引领,指向素养

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首先必须要有基本立场和正确方向。活动型学科课程,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必须“理直气壮”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李晓东指出,“议题讨论不能价值中立,核心导向必须旗帜鲜明。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属性和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必须强调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强调对基本观点的认同是实现有效活动的前提条件。”

林巧老师从核心素养地培养角度认为,“活动型课程要围绕议题,通过序列化的活动,使学生在政治认同方面有理想、明立场;在理性精神方面有理智、辨是非;在法治意识方面有自尊、守规则;在公共参与方有情怀、敢担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一线教师授课的“形式”,而形式终归是为了“内容”而服务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培养思想意识端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意义重大。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时,首先应该思考清楚课程的育人导向、素养追求,而不能仅仅是活跃课堂氛围。

二、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议题选择与确定

《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是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也是活动型学科课程让学有话可说的关键。”

什么样的议题是好的议题呢?李晓东指出,所谓“好”的议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源于生活;②有话可说;③指导实践。

余海志从另外的角度,认为议题创设路径具有“三性”:一是新颖性;二是开放性;三是思辨性。

因此,议题在活动型课程教学中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议题是否选择得当,直接影响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源于生活、指向生活、回归生活,应该是教师选议题时需要考虑的。

三、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活动设计

议题的实施总要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来实现。针对活动设计,学者们提出一些需要遵循的原则。王立新指出,“一方面,要应对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以序列化活动为载体,运用学科知识对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和理性思维水平。”

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活动设计上,展开各种实践和尝试。姚永刚和吴莉以“停车难”为议题,总结阐述出活动设计路径为“深度解读——以景析理——议题讨论——反思践行”。刘雪娟认为首先创设生活化情境,接着设置任务型问题,还要注重真实性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张帅在具体议题教学中,指出活动设计应将知识情境化、情境任务化、任务序列化。也有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结合。如邢艳利探索用故事情境助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积极开拓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善于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

具体有什么样的活动呢?学者和教师们普遍认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总结的两个主要方式,“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有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更具体的分类,如余海志将活动分三种,一是体验型,模拟现场、小组合作、访谈等方式实现,二是思辨型,通过教师设置具有探索性、思辨性的问题。三是实践型,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的活动,其实就是转变原有课型的过程。在过去,教师更多是一个讲授人的身份,将知识喋喋不休地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主动接纳的到底能有多少?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由“主讲”变身成了“导演”,按照预设的活动设计,引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四、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活动评价

有人说“素养不素养,关键在评价”,“管用不管用,关键看标准”。评价是活动型课程开展的有效保障。很多教师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

李晓东教授认为,我们要明确标准,关注过程评价。要“既关注结果,也看重过程”。教育部高中政治课标修订组成员朱志平教授进一步指出,“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纳入教师评价学生的视野,充分考虑学生的表现。既可以采用过程性的档案记录,也可以利用终结性的协商评价;既可以有教师、活动场所负责人的评价,也应有学生自己及同伴的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信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

有些教师在活动型课程中尝试对课程进行细化针对性评价。刘帅认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制作从多个维度评价的、带有等级的评价表,既能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引导整个活动流畅开展。”学者钱月琴指出,“活动型课程评价应观照活动的整体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体验、感悟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 ”

除了以上的策略以外,一线教师教学过程中,还有各种体会和心得。比如, 李金荣特别强调教师的引导,“发挥教师作用,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主导教学活动” 宋杉杉认为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活动任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同时对于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我们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向。朱志平认为,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规范课程实施;转变课程观,确立科学的课程意识;完善实施方式,增强活动体验;采取多元方式,改进课程评价。

综上所述,活动型学科课程无疑是当前以及未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该把握的方向。学者们的研究为课程发展提供切实的规范和界定,广大教师也在不断认同及其实践中越来越将其扎根于课程教学中。期待未来能够越来越将活动型学科课程塑造好,锻造核心素养培养、立德树人的里程碑。

猜你喜欢
议题课程标准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