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艳萍 王丹杨
2020年初,新冠病毒的横行让各高校学生停下了回到校园的脚步。在全国教育系统“停课不停学”的指示下,线上教学为老师和同学们架起了一座独特的桥梁。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教学规模最大、规划最统一的探索尝试,使我们不得不加快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改革的大趋势[1]。口腔修复学作为口腔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学期疫情期间主要涉及固定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部分的教学,我们扬长避短,不断梳理思路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各自优势,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了口腔修复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1.1 授课对象 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的授课对象是口腔医学本科2016级两个班级学生,共计101人。本学期是2016级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学习,培养临床综合能力尤为重要。
1.2 授课内容 口腔修复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较多,课时量大,因此教学过程涉及两个学期。上一学期已经通过传统的线下教学完成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体缺损修复部分内容的学习,本学期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等,实验教学内容见表3。
1.3 授课方法 学生返校前,主要以线上教学为主,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讲授。学生返校后,结合学校防疫工作要求,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1 教学工具的选择 经过充分地试用和深入地讨论,最终确定以“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微信群”三个平台并驾齐驱助力课程的线上教学。
2.2 教学过程
2.2.1 课前 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提前一周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教学目标(掌握、熟悉、了解内容)、教学课件,学生利用学习通平台相关资源和电子版教材等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另外,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以往授课经验,选择录制重、难点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视频控制在15分钟之内,录课视频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供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2.2 课中 按照课表排定时间进行腾讯会议直播授课,开课后首先对上次的章节测试情况进行总结、讲解,对收集的学生问题进行答疑,之后进行新内容讲解。在直播授课过程中,随时关注聊天框内学生的问题,尤其在重、难点知识点讲授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并以随机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2.2.3 课后 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完成学习任务(总结笔记、章节测试、分组讨论等),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利用微信群推送课外学习参考资料,收集汇总学生问题,设计下次课堂教学内容。
2.3 教学效果
2.3.1 教学要求 线上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内容依然根据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制定。本学期授课的主要内容为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和全口义齿修复,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两种修复方式的原理、特点、设计,能够对临床常见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作出合理的修复设计,锻炼良好的临床思维。因此在后期的测试及考试中,题目设计也以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
2.3.2 阶段性考核 在完成本学期全部理论教学内容后,利用超星学习通的考试功能,于4月30日对学生进行了阶段性线上测试,参与率100%,考试内容包括本学期线上教学的固定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所有内容,题目选自口腔修复学中级考试题库,难度较大且应用型题目较多,最终及格率达到了90%。教师根据学生考核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总结、答疑和串讲,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3.3 期末考试 本学期的所有教学任务顺利完成,6月29日对2016级全体学生进行期末综合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口腔修复学两学期的所有教学内容,命题蓝图及题型与2015级口腔修复学考试完全一致(表1),题目选自口腔修复学题库,且近三年重复率<15%。主观题由教师盲评,客观题使用阅卷机进行扫描机阅。利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2015级和2016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016级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2015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口腔修复学课程命题蓝图(单位:分)
表2 口腔修复学期末成绩(单位:分)
3.1 总体思路 实验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很多内容也是线上教学方式无法完成的,因此疫情前期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开展。学生返校后,按照学校对返校后教学工作的防疫要求,口腔修复学的实验教学采取线上下线混合教学模式。我们将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的实验教学项目进行了归类,根据各实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表3)。
3.2 线下实验教学 对于明确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项目,如前牙根管桩道预备、前牙金属烤瓷固定桥牙体预备、全口义齿制作等依然采取线下分组实验教学的方式,但变集中示教为提前录制示教视频。教师提前录制相关实验项目的示教视频,课堂上首先对实验项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随后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示教视频,之后学生进行独立实践操作练习,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3.3 线上实验教学 对于只需要学生明确操作方法和流程的实验项目,如后牙铸造金属全冠的制作流程、全口义齿颌位关系的记录和校正、转移、各类型架讲解等,教师提前录制实验教学视频,利用腾讯会议进行线上直播教学,带领学生一同观看操作视频,并设计讨论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对于不需要实验操作的实验教学内容如病例分析,则采取完全的线上直播授课方式,教师充分准备典型病例,课前发放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开启腾讯会议直播进行分组汇报、分析交流和知识点总结。
3.4 教学效果 本学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顺利完成了所有实验教学任务,与往届学生相同,每位学生最终上交两项实验作品:前牙固定桥牙体预备、全口义齿排牙及蜡型。教师利用历年来使用的实验作品评分表对学生的两项实验作品进行盲评,将得分结果分别与2015级学生实验作品成绩进行对比,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016级学生固定桥牙体预备实验成绩高于2015级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级学生全口义齿实验成绩略低于2015级学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5)。
表3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安排表
表4 固定桥牙体预备实验成绩(单位:分)
表5 全口义齿排牙及蜡型实验成绩(单位:分)
4.1 闭环式线上理论教学 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部分在完全依靠线上教学的模式下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闭环教学”:学生课前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预习,课中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课后完成知识点总结、章节测试、专题讨论;教师课前发布教学资源,课中充分与学生互动,课后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和需答疑的问题,对下次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地设计。“闭环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做出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2]。通过阶段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可以认为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新冠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教育工作者在线上教学运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3-7],这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教学平台、教学软件,以及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保证了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及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办学定位、教学条件、课程特点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4.2 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 本学期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创新性地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针对不同实验项目的特点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分别采取线上和线下教学形式,在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充分训练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对实验教学中重要知识点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在线下部分实验教学中,针对部分操作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如牙体预备、全口义齿排牙等,在完成正常的线下实验教学任务后,根据学生需要开展了部分开放性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并有专任教师进行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实验作品的最终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线上部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直播过程中除了重点展示讲解实验过程、步骤以外,还通过对以往学生实验作品以及实验过程中常出现问题的总结分析,结合口腔材料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强化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
4.3 评价体系及考核方式
4.3.1 形成性评价 正确合理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形成性评价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态度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8]。我们在腾讯会议直播课堂中以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状态及知识掌握情况;利用课后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答疑和调整课程进度;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分组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查阅学生总结笔记及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收集反馈后及时给予答疑和客观评价,以便于学生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法。充分发挥了形成性评价在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4.3.2 阶段性考核 利用线上考试的形式可以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及时查缺补漏。利用超星学习通的考试功能,通过考试设置(题目乱序、选项乱序、限定测试时间等)保证了测试的真实有效性。
4.3.3 终结性评价 本学期期末考试以综合性考试为主要形式,通过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等题型综合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用于评价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综合考试成绩较为理想,这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充分肯定。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充分总结,通过多方面综合分析,在后期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始终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最终目标。
4.4 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
4.4.1 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纵观本学期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前期的线上教学还是返校后的线下教学,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特殊时期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体现出作为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在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关注程度也是空前的细致。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效果超过了预期。
4.4.2 客观因素 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一直是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本学期口腔修复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从最初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选择,到后期实验教学形式的改革实施,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找到了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也充分发挥了各个教学平台、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说,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方式为本学期口腔修复学教学做出了很大贡献,无疑将我们在教育方式方法改革方面的工作又推进了一步,这也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