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1-01-03 22:41:56刘君朝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0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外阅读

刘君朝

摘要:现今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明确要求加强学生思想价值观和道德素质,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明确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学生在大学开始接触社会,高中语文则是大学专业分方向前的学习集中点,注重主体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实践原则,课内教学是很难一一遵循并深入发展这些原则的,因此课外实践活动必不可少。本文以高中语文为参照基础,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外实践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展开策略分析,探讨教学中如何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外阅读;开拓生活;培养人才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0-

高中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课外阅读,也就是教科书及练习以外的课外书籍或杂志报刊,这些书籍因为高中沉重的学业压力很难引起重视,很多家长老师认定课外书籍用处不大。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究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可持续发展,明确综合性原则,单一的课本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课外实践活动有好有坏,如果要在高中阶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外实践完美融合,正确达成目标策略,则需要体现主体性、发展性和综合性三项原则,为将来社会实践的知识引导出一个正确的方向。

1、主体性原则——学生的课外兴趣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兴趣和爱好显得极为重要,如果学生本身抵触或厌恶这类书籍,那么强硬的灌输反倒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不能像课堂上一样要求学生,包办或代替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不合适的行为,思想价值观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形成。高中学生通常已经培养起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教师或家长需要的就是放手,鼓励学生正当兴趣爱好方向上的发展,能够积极参加符合兴趣爱好的条件机会,比如图书馆、网上电子书等等。只有这样,学生的热情火焰因为兴趣才会燃烧起来,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当然,放手不等于放纵。因为课外阅读是一个庞大的数目,里面有些书籍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是无利的,甚至有害,身为主体的高中生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适当的引导指向,在保证主体性,个人爱好兴趣的基础上避免有害内容的影响,如果难以辨别,可以以正规课本为参照。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就收录有狄更斯、列夫· 托尔斯泰、海明威的经典著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书籍也是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形成有效的思想价值观引导。

2、发展性原则——学生的长远需求

高中是进入社会的关键培养时期,因此无论课内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需要立足于长远需求发展,因此需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与精神思想为目的。在树立起学生语文方面的爱好后,就需要考慮如何让这些爱好兴趣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自己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又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之类。之后根据学生自身的思考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引导相互补充,最后确定下来自己的社会目标,为之而努力,在课外实践上尽量不要偏离自己定下来的这个方向。

同时发展性原则注重的长远和持久,因此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需要相应的基本环境条件。例如,在校园这个隐性课堂中,并不止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可以开放各种各样的活动室、学习小组社团,也有图书馆、自习室这些可以让学生好好阅读课外书籍的场所,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长年累月的积攒,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丰富的语文素养内涵,提升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创造社会价值,这样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体现。

3、综合性原则——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习语文的目的除了语言文学以外,也有修身养性、道德伦理的相应规范知识,这些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人的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倡导全面发展,这就是综合性原则。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学习到这样的知识比重很少,因此需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开拓,例如阅读一些浓厚的哲学思想书籍,还有一些生活技巧的应用类书籍,这些知识在往后的社会生活中都极为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可以先从语文课本入手。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著名的诗歌《沁园春·长沙》,老师在教授这首诗歌的课文中就可以通过“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诗联系到“中国梦”这个主题,询问学生如何在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树立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否跟诗歌中作者的情怀一样坚定、勇敢、豪迈,这种理想价值观确定下来之后通过这个单位为起点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学生应该如何尊敬孝敬父母,培养自己的家务动手能力,遇到社会问题时应该怎样做。综合性的询问与考核策略可以将语文科目与各种智力素质、思想价值、动手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学生接受全面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培养。

结束语

语文教学中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学生能够心领神会,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实践,并不能生硬地放入其中。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从课外兴趣进行培养;之后树立目标,立足于长远需求,让学生更好符合价值观需求;最后综合发展,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培养思想道德观念和动手技巧,这样学生才有能力深入的探讨价值观的问题,老师和家长进一步利用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这样的策略条件下才能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参考文献

[1]李麻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网络期刊,2020(5):30-35.

[2]陈媛媛.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实践[D].学位论文,2019(3):13-19.

[3]胡芳华.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D].学位论文,2019(3):12-20.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外阅读
工匠精神面对高职装备制造培养人才研究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2
立足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培养人才振兴乡村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
浅析独立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