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1-01-03 00:16白小红
考试周刊 2021年92期
关键词:教育效果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持续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于教学质量和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开发思维活力、巩固逻辑研究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课堂具有丰富性、创新性以及情境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就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采取相应的灵活有效的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课堂;课改建设;教育效果;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发挥着教育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数学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有着逻辑性强、难度高、公式复杂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在有限的课堂時间里焕发出数学学科独有的魅力,吸引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已成为教育从业人员面临的挑战。

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多年以来,传统应试思维根深蒂固。受到这一落后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重视讲解知识,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应用“数行结合”的思想,导致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培养,没有联系相关知识。比如,一元一次不等式没有和一元一次函数图像联系起来;二次函数图像没有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相结合在一起,造成数学知识断链的情况。

(二)部分数学课堂效率低下

现阶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仍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一些教师没有及时转换教学思想,仍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灌输式”方法,唯恐知识内容过大,学生无法消化,被“噎着”,教师几乎是将数学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吃。我们不能否认教师的一片苦心,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自身努力无法得到表现和认可,缺乏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一些教师没有重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也不重视实践操作,一味强调解题计算的方式,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将数学能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搁置了发展学生思维的任务,采用“题海战术”,凭借主观判断和工作经验押题、猜题,导致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老师没讲也没让练过的题,学生一定不会;老师讲过也让练过的题,学生不一定会。

(三)缺乏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现阶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没有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或是数学理论氛围过于强烈,课堂乏味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一味注重讲解数学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也没有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无法总结合理的数学规律,自然无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创建良好教学情境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构建旧、新知识相关联的基础上,消除数学课堂乏味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堂导入。教学开始的时候,通过生活情境方式进行新课导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摆脱理论知识的束缚,拥有探究知识、联想生活的情景空间,培养其思维想象力和数学逻辑能力,鼓励学生对已有情境加以创新,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实现教学有效性目标。比如,教师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一些形状有趣的几何图片或是包括几何图形的视频展示给学生,引导出教学内容。同时使用多媒体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图展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图片,获取同数学有关的信息内容,再根据数学信息,演示相关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以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教师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参与度,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二)开展差异化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由于他们的接受知识程度不同、家庭条件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在各个方面难免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来看,教师应从三方面入手:

1. 个体差异化

所谓个体差异化,指的是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在初中阶段,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积累和对知识的摸索,初步形成了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就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除了表现在成绩和学习方法上,还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上。教师在开展差异化教学的时候,应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采取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得到相应的进步。

2. 目标差异化

受到不同生活因素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成绩上的差异。教师在开展差异化教学的时候,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掌握学生学习进度。按照这些基本信息,对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划分,引导不同阶段的学生建立属于自己、适合自己实际能力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有层次、有步骤、有条理、有方法、有目标地开展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3. 辅导差异化

辅导差异化,主要是指课外辅导内容。在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开展与之匹配的课后辅导,来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积累。比如,教师在完成数学教学活动后,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内容不同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巩固、提高成绩好的学生的数学知识,又能够帮助成绩弱的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应用差异化教学法,推动全体学生获得共同进步。

(三)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在初中教育中,数学是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培养、锻炼学生逻辑能力、思维方式的有效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日常习题解答中,改变自身已有的固化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进度。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指同传统思维相差较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正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帮助他们从事情的反面看待问题,实现思维拓展,多角度、全方位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人不应该扮演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而是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重要方法是教师的讲解,但想要真正落实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技能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主体,展开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1. 开展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主动性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猜测验证、反思推理、探讨交流,去研究形象生动的教学题目,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比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观察、猜想、操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讲授“中心对称图形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剪刀将硬纸片剪成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每种形状剪两个,颜色不同、大小形状一致,将两个平行四边形重叠后放在一起,用图钉在中心将其固定,在将上面一个平行四边形环绕中心旋转180°,其他图形同样按此操作,安排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讨自己获得的经验结论。

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处理好探究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一些教师认为,如果每节课都在探究的话,就无法完成原定教学进度,所以直接讲授知识最合理。但新课程对于教师“探究教学”有了明确的要求。探究型教学意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兴趣,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内容,将值得在课堂上探究的内容挖掘出来,正确处理好活动探究和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比如,全等三角形的相似判断、圆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关系,并设计活动,安排学生自主探讨研究,获得有价值的结论。这样做,看似会用掉大量课堂时间,但我们必须知道,教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比如,探讨直线和圆的关系,是为了将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探讨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结论,要比从教师口中传授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开展探究学习,学生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未来数学学习,乃至其他课程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细心安排初中数学课堂探究环节,确保其科学性、可行性。

(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知道,数学有着应用广泛、逻辑严谨以及理论抽象的特点,致使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单调,需要教师花很大精力教授,也需要学生花很大力气学习,但效果未必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认为数学所学内容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想要改变学生这一观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拉近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1. 依靠现实价值

教师想要让学生领悟数学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应用性,就可以依靠其现实价值。比如,在教授“概率知识”时,可以提出问题:“有人认为彩票的中奖率是1%,那么购买100张彩票,就一定能中奖吗?你认为他说的对吗?”通过这样贴近生活、富有趣味的例子,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 提供实践机会

教师在教授“函数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对自家电话计费标准进行调查。如情况允许,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手机不同时段的收费情况,写出相应函数关系式,提出自己的倡导性建议。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课下任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能力、归纳总结思维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用数学的头脑看看待周围的生活,真正落实数学应用。

四、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想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坚持从新课程理念角度出发,真正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结合不同学生的實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展差异化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氛围感,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互相合作,互相竞争,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牛勇.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4):302.

[2]周芳妃.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下一代,2020(4):1.

[3]武国凤.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人文之友,2019(5):196.

[4]唐成.新课程背景下乡镇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7):35.

作者简介:

白小红,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和政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效果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谈班级管理中“心理位移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