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1-01-03 00:16林飞
考试周刊 2021年9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语言运用

摘要:语言的结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后疫情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必将使小学语文教学更高效、更有序、更系统、更加体系化、更加规范化;必将使小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一般语言规则、现代语法知识,更规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可以解决语文教学一直以来的困局,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碎片化状态;让语文教学靶向更精准,训练目标更容易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做法:重视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树立新语文教学观;统整教材中的语言的建构与语言运用元素,系统地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确定各学段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内容;捕捉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注意语言建構的动态生成;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迁移内化规范性语言;遵循语言建构与运用流程,形成创造性的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建构;语言运用;阅读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谈谈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中提出:思维发展和思维品质、语言建构和语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理解、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而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乃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也。语文核心素养的另外几个方面皆以语言建构、语言运用为核心,皆通过发展学生的个体语言去落实。所以,要想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必然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建构、语言运用,在语言的建构、语言运用中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必将使小学语文教学更高效、更有序、更系统、更加体系化、更加规范化。怎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课题研究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做法。

一、 明确语言建构与运用要义,正确树立语文教学观

何谓语言建构?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新型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建构主义的阐述,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所谓语言建构是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仔细认真地解读文本,挖掘出文本中典型独特的言语现象或独具个性的“语文要素”(读写方法、标点使用、句式表达、段式结构、谋篇布局、叙述方法等),以对话、合作、情境的手段,引领学生了解这些典型、独特的言语现象或独具个性的“语文要素”在表达上的秘妙之处。认识典型独特的言语现象或独具个性的“语文要素”背后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常见汉语言语法知识、规则,进行常见汉语言语法知识、规则的“意义建构”。

什么是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将学到的汉语言的基本规律和语法知识系统化,内化为学生的言语图式,并能在语言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能在不同语言交流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言说风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对话、合作、情境、意义建构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各段阅读积累起的语言材料间发现语言运用上的有机联系,约定俗成的规律、语法知识。通过一个个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到的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总结出各种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律,再把学到的各种语法知识、语言规律运用到自己的日常言语表达中,并能在语言实践中创造性的地运用,形成自己的言说风格。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目标,语言建构是运用的前提,先进行语言建构,再进行语言运用。先在学生心中建立语言规律、语法规则,再按照规则使用规范语言。语文兼具工具属性、人文属性,从工具性功能角度看,教语文首先是先教语言。从语言观的角度出发进行语文教学,能解决目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语文教学碎片化的问题,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有序、系统化、体系化。

二、 统整教材中的语言的建构与语言运用元素,系统地展开语文阅读教学

我们要树立一个观点,语文教学先是语言教学。语文课本则是教师教学汉语言的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律,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律的载体。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必须建立新的阅读教学思路:即教师要统整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的结构与运用的元素,以此为教学重点内容展开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要更加系统地呈现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律。让语文中的教学内容“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按照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规律编排,更加注重循序渐进地开展语言文字实践训练。新版统编教材更加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笔者非常乐见这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知识梳理,更加系统地呈现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律。只有系统地呈现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律,才能有助于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和掌握汉语言,更早地实现利用汉语去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三、 围绕各学段教学目标,确定语言建构与运用内容

基于语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应该贯穿于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建构无处不在,无时不发生,但为了避免重复建构和无效建构,教师可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教学目标,确定每个学段应该建构的“语言点”即每个学段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和常见语言运用规律。

低年级主要从汉字的建构、构词方式、词语意义、词语感情色彩、短语搭配、常见句式、典型句式、口语表达,写话训练几个方面,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语用。

中年级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要是加强典型独特段式的研读,了解几种经典的构段方式,在学生脑海中建立经典段落模型,完成段落的建构;依托典型独特段式,进行仿段训练,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段落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概括语言的能力,具体学习整体把握、文脉梳理、要点捕捉、品味语言的方法,增强表达能力。同时中年级段还要学习排比、拟人、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了解对比、想象、渲染等表现方法,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合理、精准、恰如其分地表达,并将以前学过的语法知识、语言规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以准确、规范、创造性的运用。

高年级段则关注篇章的建构和运用,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发现写作方法,如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发现谋篇布局的技巧及规律。并以发现的写作手法和谋篇布局的语言技巧为例子,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语言模型,最终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与谋篇布局的技巧进行写作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扩写、仿写、缩写、续写、改写等文字运用练习,在练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关注建构“内容”——得意,关注建构“形式”——得言,关注建构“方法”——得法。

四、 捕捉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注意语言建构的动态生成

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在一篇篇课文那独特的“言说”个例中挖掘可以用来教学语言知识、语法规律的例子。找到这些典型、独特的例子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充分感受语言材料,从语言现象中窥探语言的秘密,大致知道语言的形式,对文章内容、情感、体裁、语言等有一些初步印象。接着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语言的角度扣住语感因素强烈的地方,欣赏该语言个例所表现出来的情趣感、意蕴美、和谐美以及节奏感、分寸感,在充分的言语体验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言语体驗充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该语言个例中蕴藏着的语法知识或语言使用规律,通过对话、合作、情境等形式对该语法知识、语言规律进行“意义建构”。语法知识或语言使用规律的“意义建构”通常要经历“把握文本内涵—激活原有知识—接触文字符号—体会表达精美—感悟言语形式—破解言语密码—形成言语图式”等教学流程。在“意义建构”中深化学生对该语法知识、语言使用规律的认识。教师捕捉到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后,运用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流程,可以让我们在动态生成中成功实现语言的建构。

五、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迁移内化规范性语言

语文阅读教学中,仅仅带领学生体验语言材料,理解语言所描述的内容,发现语言秘密,欣赏语言秘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秘密”整合成为有结构的语言运用系统,形成独立的言语风格,初步完成语言建构过程,具有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很好地运用语言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是我们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终极要求。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语言实践,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语言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高品质的语言体验之后;进行规范语法知识、语言使用规律的“意义建构”;在此基础上,促进语言的生成与转换,迁移内化规范性语法知识和语言使用规律,使其成为学生血液里的内在东西。

语言的生成与转换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在不断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中实现。这就要求老师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定位。把语言体验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在规范语法知识、语言使用规律“意义建构”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和场景进行仿说、仿写,积淀语感,运用语言,让学生在不断使用的经历中充分体验语言的意义和交际功能。语言文字运用环节所要经历的教学流程一般为完成规范语法知识、语言使用规律的“意义建构”后,“形成言语图式—丰富语言积淀—习得读写规律—创设训练情境—促进学以致用—内化语用技能”。在这样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习到“语言知识”,而且获得“言语经验”,更能体悟到“语用方法”。使学生学到的规范语法知识、语言使用规律不断迁移内化,完成语言的生成与转换,逐步建构起学生自己的言语体系。

六、 遵循语言建构与运用流程,形成创造性的言语表达能力

从语言的工具性出发,语文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语言的规范性语法知识和使用规律,掌握语言形式,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引领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多进行指向语言本质的有效训练。如,学习、模仿课文中的经典语言表达形式来表现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和感悟的仿说、仿写;围绕着设定的表达主题,把课文中的语言进行重新整合改写;把文本中的语言材料根据新的表达环境需求进行组合等。遵循小学生语文“习得学习”的特点,进行语法迁移学习,遵循着尝试—错误—再尝试的过程,力图达到熟练掌握,再到运用自如,在语言的大量体验性练习中熟能生巧,这难道不是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吗?正所谓“在游泳练习中学会游泳”。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常要经历“理解文本表达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发现文本语言形式——领悟语言表达秘妙——模仿语言形式——形成言语图式——内化言语图式——进行创造性的自能表达——完成语言建构”的过程。教师要遵循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方法和规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敏感捕捉到文本中的语言建构点,对语言建构点中包含的语法知识、语言规律进行“意义建构”;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迁移内化规范性语言;体悟语言秘妙和言语规律,形成创造性的言语表达能力。只有经历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立的言语风格。实现了语言的成功建构,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必将使小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一般语言规则、现代语法知识,更规范的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可以解决语文教学的困局,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碎片化状态;让语文教学靶向更精准,训练目标更容易达成,使语文教学更高效有序,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宁.谈谈语言的建构和运用[J].语文学习,2018(1).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

[3]何克抗.新型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教育科学,2021(1).

[4]刘仁增.我的语用教学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5]郑菁.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结构与运用的实践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2).

作者简介:

林飞,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潭园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语言运用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摭谈